爲什麼中國足球以前沒有青訓都很厲害?

90後——愛你的Jay

這個問題提出來,我覺得很可笑。中國足球以前怎麼就沒有青訓了?要是沒有青訓,以前那些球員都是從土裡長出來的?中國足球至少在專業化時代就有了青訓培養,通過公立的少體校為各級專業隊和國字號輸送人才。

要是沒有這套體制為國家培養人才,中國也不可能在80年代迴歸亞洲足壇大家庭後,迅速成為一支勁旅。那些真正沒有足球青訓的國家,應該像是現在的馬爾代夫、柬埔寨之流,沒有一套成熟的專業球員培養機制,所謂球員,只不過是在國家隊有比賽的時候哥幾個才湊一起踢場球,平時從事其他不同的職業,這才是沒有青訓,請不要把當年的中國足球與這些國家相提並論。

還有一個,說當年中國足球很厲害,這其實也是個偽命題。誠然,當年中國在亞洲,確實屬於一流球隊。但這種所謂的“一流”,其實是建立在當年亞洲足球整體實力太差的基礎上。中國足球“縱橫”亞洲的那個年代,亞洲甚至很多國家連足球都沒普及開,這個你從82年國際足聯組織亞大區世預賽,有多少國家直接選擇棄權就可見一斑。現在足球發展的不錯的泰國、越南、烏茲別克等國家,當年可是一窮二白。因此,現在的國足不行了,其實不是因為我們比以前差了,我們其實一直在發展,但發展速度跟不上亞洲足球整體的速度,因此才顯得比以前差了。

還是以82年為例,那支已經被很多人吹成史上最強的中國隊,在亞大區世預賽裡,他們卻贏不了新西蘭,被對手淘汰。而新西蘭屬於什麼檔次的球隊?被評為82年世界盃最沒有進取心的球隊,實力可想而知,但他們還是能淘汰中國。而且也就是那個時候,中國隊的整體其實已經落後於時代,身體素質單薄、比賽節奏緩慢的問題逐一暴露,這才有了後來徐根寶等人搶逼圍概念的提出。因此,在足球上,中國其實一直都沒改變落後與學習的面貌,又何來當年“很厲害”一說呢?


菱鏡頭

我十分不贊同這個觀點!關於這個問題我有一個獨特的見解我其實想反駁題主的就是,中國足球厲害不厲害和青訓只能說有一定的關係,但是中國足球現在不行的最主要原因絕對不是青訓,而是另外3點:那就是體制、投資者目的以及球員整體素質問題。

我們看到,中國足球以前的實力比現在強很多。先不說90年代,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中國足球就已經屹立在亞洲之巔,中國男足曾經在遠東運動會中連續獲得多次冠軍。縱使國足經歷過所謂“黑色三分鐘”、“5-19”以及沙特放水等事件最終沒能打進世界盃,但那時候的國足可以說距離世界盃僅僅一步之遙,遠遠沒有到達現在這樣連10強賽都進不去的境地。

以前的中國足球也有青訓,只是沒有產業化。以前專業隊的青訓搞的也非常不錯。比如體校制,體工大隊制。很多優秀的球員都是從專業體校練出來的,所以說當時的青訓並沒有現在這麼商業化氛圍這麼濃烈。但是由於當時的人文環境比現在的環境純潔多了,當時大家踢足球一心為了開心,為了榮譽,為了兄弟情,和城市情以及國家情。但現在的球員踢足球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賺錢,為了自己將來活的更好一點,因為貧富差距也大了嘛。

首先,在體制方面,中國足球聯賽並不像國外發達國家那樣可以自己成立聯盟自己運營,只能依靠足球來組織,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中國足球的買單者不是球迷,國外足球可以依靠球迷的各種掏錢就可以運營,球迷粘性相當不錯。但中國足球不行,中超球迷是不會為足球俱樂部掏錢的。而且中超俱樂部也沒打算在球迷身上投入多少精力。既然足協說了算,那麼中國足球在體制上就沒辦法展開了。比如足協懂不懂來個新政,政策改來改去這種,俱樂部也得跟著足協轉,要不就是鑽漏洞,要不就是聽足協的話,所以他們很難讓中超聯賽有一個很完整的規劃來運行。再加上商務開發基本為0,中超聯賽目前除了老闆投錢,球迷看球外,其他的互動再也沒啥了。

其次,投資者心態方面。中超老闆投足球目的其實挺單一的,其實大家也都清楚。但他們投資肯定不是主要為了球迷,什麼為了城市而戰,為了球迷而戰,我覺得並不是這樣。比如上賽季某支球隊“敢為xx贏天下“,上賽季賽場氛圍最好的一個主場,到了今年,這些助威的功臣們都被擠到了看臺兩側,弄的七零八落。賽場中央的看臺都被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從來都沒有助威過的球迷小團體。所以不管球迷做的多好,用得著你的時候就用,用不著你時候就不用了。

同時,俱樂部老闆投資足球太注重成績,而青訓體系怎麼建設,說實話也不是很懂。足協要求弄5級梯隊,俱樂部就跟上建設,有了就行,至於是不是精英,其實也不重要。

第三、球員整體素質

現在的球員功利心太強,很少有當初為了榮譽一定要怎麼怎麼樣那種。現在有的球員動輒千萬年薪,但是有的同等實力球員在不同的俱樂部卻要少10倍甚至更多。這樣的薪資結構和身價結構被破壞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隊層面。比如在俱樂部拿高薪的球員不敢為國家隊太拼搏,怕受傷,出工不出力。而那些薪資少的球員又嫉妒比他賺的多但是能力還沒他強的球員,於是在國家隊比賽中反映出我不給你傳球,或者不好好配合的現象。

由於中國職業聯賽的各種問題所在,導致中國國家隊一旦遇到強隊,就很難贏的比賽。其實中國足球不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每次都要遇到卡塔爾、伊朗這種身體硬朗的球隊,中國隊其實很怕這樣的兇狠打法。如果中國和沙特、阿聯酋、日本這樣的隊分一組,也許就進世界盃了。


時刻體育

《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耳邊響起輕浮浪蕩的歌謠……回憶裡是膝蓋被人民廣場硬石頭磨破的皮。天還是辣麼滴藍,雲還是辣麼滴白。人民廣場不廣了,孩子們都戴著眼鏡趕場子上補習班去了。

  1. 不知道其他地方足球狀態是什麼樣的,上海這個足球重鎮的歷史是輝煌的,群眾基礎是紮實的。傳承也得非常好。李惠堂到范志毅之間出過無數足壇名宿。


  2. 李惠堂踢球時,跟洋人PK贏多輸少,當洋人球隊或洋裁判作弊時。上海人民是很拼命的,跟巡捕房不死不休地打。足球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徵,血可流球不能被賴。
  3. 都市的弄堂足球,球無法從邊線滾出去,人比較密集,對過人技術要求很高,玩的強度也很高。唯一缺點就是經常要湊錢買玻璃,還有足球。
  4. 弄堂足球玩出來的,絕對比現在草坪上這群渣渣要強幾個檔次。當年隨便拉一個出來,帶球過他們三個不帶喘氣的。名宿李中華說:就現在中超的兩支上海球隊的人,在當年連青年隊都進不去。
  5. 青訓最大劣勢是用教代替玩,重複練習機械動作,教科書式的訓練。枯燥、孤獨、痛恨、一切只能靠堅韌的意志支撐,在周圍非同齡人的高壓下,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活著,最終造就對足球的厭倦。

  6. 玩足球的人,在玩的過程中無拘無束,大腦會產生獎勵性的多巴胺。同齡人之間的眼神和腦電波交互,默契、友誼、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愛好,在競爭中無限提高。誰球臭,回家就會自己研究球星的腳法。教練其實真的算個屁,誰不會看錄像誰沒點腦子?
  7. 實在太差的人,比如我吧,很自覺地給各位大神們,買礦泉水混個替補。一般情況下負責看時間5點一到吹哨子,弄堂口有車來了吹哨子,砸玻璃了搶了球就跑……

  8. 人民廣場那種聖地,可不是隨便去的,多少名宿經常會出來踢個野球,沒幾把刷子要被人虐的。一般到初三或高中差不多可以去了。
  • 別太期待青訓,那是條死路。當年申花三劍客都是人民廣場練出來的,18、20歲就大殺四方十連勝了,現在U23還是寶寶呢。青訓個頭,根寶帶兩年排排陣型就能奪冠。
  • 回答夠詳細了吧,來個關注行不行!

真小人君


中國足球以前是有青訓的,而且多次打入世青賽,世少賽,甚至打進過八強。

最著名的青訓當屬八一體工大隊的1316工程。劉國江教練主導了這一青訓工程,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28名小球員,最終培養出了郝海東、大王濤、江津、江洪、欒義軍、王政、高明遠、尚青、餘捷、李虎、金明國、李巍等一批著名球員,在青少年訓練方法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影響了一代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大連體委和西德的雲達不來梅俱樂部交流合作,選送了一批年輕球員去不來梅訓練,這裡面就有後來進入大連隊的徐弘,徐暉,葉洪利。當時不來梅隊看中了二徐,但是大連不放人。應該承認德國人的眼光,葉洪利以後確實未能踢出來,在當打之年就離開了大連隊。後來,不萊梅來大連打友誼賽,被大連隊擊敗,又一次提出了引進球員,因為中國還沒有職業化,很多事情都不瞭解,後來不了了之。

現在各大俱樂部都在搞足球學校,其實中國最出色的青訓基地就在遼寧,能靠買賣球員維持俱樂部的運營,這一點不服不行。遼寧隊每隔幾年都會出一批出色的球員,從當年的莊毅,曲聖卿,到後來的李金羽,李鐵,肇俊哲,再到後來的楊旭,于漢超,哪一批球員不是響噹噹的人物。這還不算大連的,大連的東北路小學和西崗區實驗小學,是傳統的足球強校,東北路小學出去的國腳,早就超過了100人了。

至於說改年齡的事情,是另一個問題範疇,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現在國內年輕球員水平下降,歸根結底還是中國足球的不專業造成的。青少年培訓這一塊,本來是歸足協管理的,職業化以後,特別是近幾年資本市場的介入,很多俱樂部花錢整體引進青年隊,打亂了很多省市的青訓,各地足協對於青訓也採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有意思的是,中國足球唯一一塊自留地遼寧,遼寧體委握著遼寧隊不放,反而使遼寧青訓得以完整的保留下來。

不僅是球員,還有教練因素。以前的中國足協,會經常選派教練到國外培訓。當年的國家隊主教練高豐文,到法國培訓過。在甲A叱吒風雲的金志揚和戚務生教練,到西德培訓過。遼寧隊的李應發,到西德培訓之後,有感於國外職業球隊的訓練水平之高,回國後不斷改進訓練計劃,堅持大運動量訓練,成就了十冠王的偉業,他也是中國足球界當時唯一一位正教授級的教練。這些教練在國外開闊了眼界,對他們後來的成功不無裨益。

現在足協很少組織這種出國培訓了,大部分都是亞足聯的教練員培訓班,像宿茂臻這樣自費出國學習的教練還是少數。不去國外親身體驗歐洲職業足球,僅靠平日閉門造車是不行的。足協應該鼓勵年輕教練,多給他們一些機會,他們才是掌握中國足球未來的人。



體育一席談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自相矛盾,如果中國足球沒有青訓,何來厲害,難不成天生就會踢足球?

其實中國足球一直都有青訓,或許以前的叫法不盡相同罷了。在計劃經濟年代,踢足球的人口並不算很多,而且缺乏系統訓練,只是當成一項全民體育健身運動來發展。而省市一級的專業足球隊,則有著一套很嚴謹的選材機制。專業足球隊的教練們,會定期到城市、鄉鎮去物色苗子。有合適的,會招收到少年隊或青年隊進行系統的培訓,如果可以成材,將有機會進入到青年隊再過渡到成年隊,成為專業足球運動員。

而業餘體校,基本是從所屬區域的中小學內挑選學生進行培養,能夠被專業隊選上的,以後就有機會吃專業飯。選不上的,就繼續讀書到畢業參加社會工作。專業隊選材培訓,雖然對名額有著嚴格的控制,但成材率相當高,經常會成批地晉升到上一個年齡段的球隊。


進入市場經濟年代以後,足球人口成幾何式的增長,而且培訓機構和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多不勝數。但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令人至今都無法理解,足球人口的量化並沒有帶來足球水平質的提升。

近年來,能夠成材的球員,個人能力和水平確實有限,出類拔萃的球員更如鳳毛麟角。象武磊和韋世豪這類算是拔尖的球員,其個人基本功和技術水平,真的很普通。是培訓水平問題,還是先天條件問題,不得而知。題主之所以說以前的利害,或許是指曾經在亞洲屬一流水平的郝海東、高峰、孫繼海、彭偉國等這一代球員吧。


國論盛事

為什麼中國足球以前沒有青訓都很厲害?你提出這個問題,我猜想提問的這位朋友可能沒有經歷過以前的那個滿街踢足球的年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作為這一時期足球發展的見證者,正好可以給予你一個答案……


你目前所認為的足球青訓,我理解的應該是那些在各支中超、中甲等職業足球俱樂部的梯隊。在中國職業足球聯賽成立之前是各個省市級足球隊構成的聯賽,比如我以前所在的遼寧大院就是這樣。當年的遼寧隊勇奪十連冠,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個上午在學校上課,下午騎車來體校訓練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是偶像和榜樣。


過去的青訓有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體校模式!一般都是國字號或者專業隊球員轉行做教練,由他們在各個體校院內教授足球技能。學員都如我這樣從四面八方每天彙集到此上課。正是因為那個時候有很多國字號或者優秀教練員教授技能,從而在幼年時期就能夠接受到比較高水平的指導,在最需要打下足球紮實基本功的年紀遇到對的人,而現在的青訓優秀教練員相比於以前真的是少之又少。好的訓練才能有更大比例球員訓練出成績,基礎沒有打好也直接限制了這些孩子能走多遠。


第二個階段:足校模式!那個時候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大批的足球學校,以瀋陽為例就有很多,比如高豐文足球學校、莊毅足球學校等,當時在大院踢球的很多小夥伴也都去了高豐文足球學校,我則繼續留在大院邊上學邊踢球。這種情況是市場經濟逐漸顯現的苗頭,更多的足校吸納了更多的新鮮血液及教練員,正值80後嬰兒潮的一批人出現,從學校到足校,足球人口也激增。


第三階段:各級俱樂部梯隊!中國職業足球聯賽初現,各級隊伍也開始組建組建的青年梯隊,一批批年輕球員懷揣夢想奔赴全國各地的職業足球俱樂部,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青訓過去不是沒有,而是要比現在還要強盛,因為足球人口遠遠大於現在,特別是青少年喜愛足球的程度也高於現在。過去沒有人工草地、天然草,也沒有車接車送,場地是煤灰渣或者沙土地,摔倒了就會擦掉一層皮,冬天要在瑟瑟寒風和大雪地裡踢,但這些都不會減少對足球的喜愛。青訓源自足球人口基數與基層教練員水平,兩者缺一不可。


張笑飛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我相信你一定是對中國足球沒有了解的,尤其是以前的中國足球。一個建築的最重要的就是根基部分,沒有打好基礎,再漂亮的設計花樣都是空中樓閣。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地基沒有打好,樓卻越蓋越高。中國足球也是一樣,中國球員沒有以前的球員能力強,一定是以前的青訓比現在做的好,想不到吧!

雖然這跟你感覺到的可能不太一樣,但這就是事實。中國足球也就這幾年重新受到了關注,從02年世界盃結束以後,假賭黑橫行,以前哪有幾個人關注中國足球?別看這幾年看著熱鬧,什麼大牌教練,各種先進的團隊進駐中國聯賽,各種大財團投資足球。也就這兩三年的事情,但足球恰恰是慢工出細活,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方式才能成長變好。

02年以後的足球環境不可能讓家長主動送自己的孩子去踢球,那麼這個年齡段的適齡球員就會斷層。也就是從90年左右出生的孩子,踢球的都非常少。所以中國足球出現了水平下降,因為現在當打之年都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比如張稀哲,張琳芃,姜至鵬這一屆。越往後肯定越差,還趕不上現在呢,所以你怎麼可能指望著水平不下降?

我們做一下對比,以前的教練水平,場地條件等等,可能都不行。但是架不住踢球的人多啊,這就是原因。以前不是沒有青訓,恰恰以前的青訓要比現在蓬勃的多的多的多。我以大連為例,當時鼎盛時期,有教練帶的業餘球隊,達到60多支。什麼概念?比現在全國的青訓人都要多啊。這怎麼可能是以前沒有青訓呢?以前的青訓比現在好多了,好太多了,太好了。


球員王偉

以前中國不是沒有青訓,沒有青訓難道球員都是踢野球出身嘛,只不過叫法不同,走專業隊的路子,舉全國之力。沒有現在分的細,各個年齡段全分開了,疏於各種比賽。

就算後來學巴西、學歐洲,制度模式一步步模仿借鑑,尤其進入中超時代後,梯隊建設、場地建設等指標都有硬性規定,很多東西都在逐步完善改進。儘管如此,在中國足球沒落的幾年裡,在中國足協註冊的球員少得可憐,甚至不足以全國選材組個隊,真正是青黃不接難以為繼了,也怪不得在亞洲一輸再輸,連東南亞小國都成了邁不過的天塹,很多球迷都發恨不再看中國足球了。

九十年代中國搞了個整建制球隊健力寶留學巴西,這之前我們的近鄰日本學巴西已經初獲成功,很多人認為健力寶不算成功,但它的啟迪和借鑑作用不容置疑,很多隊員作為星星之火燎原了中國足壇,李鐵、李金羽、郝偉等人也成為日後國內足球的中堅。也為後來大舉走出去留洋,奠定了堅實基礎。甲A年代,已有俱樂部派小隊員留洋,到中超已是遍地開花,包括萬達的海選留洋。國內俱樂部也有魯能投入不菲專搞足球青訓,且相當成功。

但為什麼青訓搞得如火如荼了,足球水平不升反降呢?

急功近利,不安規律辦事,是主要原因。

問題很多,比比皆是。比如,小球員改年齡竟然是通病。甲A時代魯能外援薩沙獲得了99年聯賽最佳門將,正逢中國足球國內守門員水平下降,於是一紙文件禁止引入外籍門將,以保護國內球員正常發展。其實這些政策都是顧此失彼,現在各俱樂部都是前鋒、中場、後衛三條線引入外援,尤其前鋒線一色的外援,嚴重擠壓了國內球員的生存空間,導致國家隊鋒無力,即使上場的,也可能是俱樂部的替補。還有,好不容易送出去的小球員,沒等深入學進去,只得了個皮毛,也就是度度金,又出口轉內銷,被高價買回來了,因為足協有U23政策。不要一味怨足協,俱樂部太現實,五大聯賽獨苗張玉寧留守歐洲,竟然遭遇百般嘲諷和不解。

走出去,沒能實現真正走出去。

請進來呢?同樣不斷重複錯誤,不斷否定自己,相當於不斷停車起步,做無用功,各種風格,各種派系,從國家隊層面就不能保持風格統一垂直。

中超是有錢了,因為中國經濟已快速超車傲視世界了,多大的牌都敢請,也有經濟實力請的動。但青訓呢,投入還是太少,甚至不及大牌的個零頭,所以被冠以錢多人傻。

再不得不說的就是,掙錢太容易,太多,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越來越乏味了,拼搏精神不容易激發,不太可能和韓國隊一樣為國家為民族拼個刺刀見紅了。


膠東大餑餑1

職業化之前,雖然中國沒有自己的職業聯賽,但是球員基本都來自體制內,就是所謂的舉國體制,國家出錢幫你成為職業球員,退役後還管你一碗飯到退休,甚至能當官,就好像現在那些各種世界冠軍那樣。

加上那會兒中國經濟沒有像現在這樣飛速發展,就業機會本身就少,靠足球提高生活質量自然是很多孩子的首選。況且國家想扶持某一項運動,就一定能做到。眾人拾柴火焰高,足球基數上去了,好苗子也自然少。

還有個全世界通用的話題,那時候世界足壇商業化氣息並沒有那麼濃厚,球員踢球要麼為實現自我價值,要麼就是想賺錢,外面的誘惑也少,不會被媒體炒來炒去,娛樂消遣的手段也並不多,哪兒像現在又是各種社交媒體、各種秀場、各種遊戲機啥的,誰還能專心踢球啊。

中國足球職業化後,國足水平一跌在跌堪比中國股市。一代又一代主席都無法改變中國足球倒退的趨勢。究其原因,還是職業化不徹底導致。既沒有行業規範的監督,也沒有有效的司法監控,中國職業足球就是“掛羊頭賣狗肉”。

聯賽職業化不透徹,官員還在插手各種國家隊比賽訓練,國家不再養運動員,一個家庭成功培養一個足球運動員到一隊,需要花費百萬,一般家庭誰承受得起?而且國足成績不好,很多家長乾脆不讓孩子去踢球,如此惡性循環,群眾基礎越來越弱,中國足球水平自然越來越差。職業化20幾年,我們的足球苗子已經乾涸,再不改變,國足的未來只剩下奇蹟。


大局觀

提問者,你是不是不看中國聯賽以外的比賽啊?建議你看看吧。現在歐洲足球的球員的水平都多高了。不似以前那樣比較片面了。現在很歐洲全面的球員都沒成巨星。為何,因為足球水平越來越進步,選球員踢職業條件越來越全面(個人技術好,速度比較快,球商比較高,足球意識比較強,跑位比較靈活,團體作戰意識跑位比較同步等)。

如果這樣的在二十幾年前那就是馬拉多納,可現在這樣的球員在歐洲比比皆是。說明現在世界足球水平進步非常非常快,越來越成熟了。所以顯示我國好像選在水平比以前低是的。其實我國足球水平比以前進步了。只不過和世界高水平足球的國家和聯賽來進步的高度來說我國足球進步的比較小。

其實我國進步不小,只沒有歐洲快而已。就會產生這樣的錯覺——我國足球水平不如以前(再說一遍這是個別媒體給大家誤導的錯覺)。

所以青訓是對的。只要有好的教練(高水平教練)就成了。名師出高徒。教練要不斷的充電自我提高水平,要接近世界高水平足球才行,才能教出好的學員。上天給每個地方都會有天賦球員。就看如何去教學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