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計劃」全面升級 3年集聚超2萬本科以上人才

我市“英才計劃”全面升級

3年集聚超2萬本科以上人才

頂尖人才引進培養實行“一事一議”

在新聞發佈會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調研員馬緒福介紹,我市對頂尖人才引進培養實行“一事一議”。按照人選層次,頂尖人才分為傑出人才和領軍人才兩類,分別給予最高1000萬元、500萬元的經費資助。

對我市具備申報“兩院”院士條件的頂尖人才,在重大科技專項、學科建設、科技獎勵、人才工程和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優先推薦和傾斜支持,並提供最高500萬元的經費資助。

在我市申報入選或全職引進的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在享受國家、省級政策的基礎上,我市再給予100萬元的配套經費;在我市申報入選的泰山學者、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在享受省級政策的基礎上,給予50萬元的配套經費。

7項專項人才政策助推產業發展

按照全市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我市設置了海洋產業、鄉村振興、醫療康養等7項專項人才政策。

馬緒福表示,對攜項目和成果到我市創新創業的專家或團隊,我市將給予最高300萬元的經費資助。對全職引進的人才,還將給予每月2000至10000元的工作津貼,進一步提升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的緊密度和精準性。

市藍區辦副主任吳秀雯表示,針對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裝備製造、海洋新材料等海洋產業,我市將面向省外、海外引進涉海領軍人才團隊。海洋產業人才團隊支持計劃每2年評選一次,每次支持5個左右團隊項目,爭取以人才的加速聚集促進海洋產業的提升,為“海洋強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意見》中還特別提到了農業、農村人才方面的支持政策。據市農業局副局長李雪梅介紹,圍繞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業生產一線的引領和服務作用,我市將組織實施“鄉村之星選拔計劃”,“鄉村之星”享受工作津貼。圍繞支撐鄉村振興戰略,我市將組織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該計劃立足深化提升我市農業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對產業領軍人才、技術創新人才、科技顧問團隊等三類高端人才予以支持。

專項計劃支持駐威高校人才培養

駐威高校是我市重要的人才基地。在本次的政策調整中,我市專門制定了針對駐威高校的支持計劃。

據市科技局副調研員姜新介紹,圍繞建立“同城化”人才聚集機制,我市將實施“校地合作人才資助計劃”,每年支持10名左右與我市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並取得顯著成效的駐威高校人才,並給予最高30萬元經費資助。

此外,我市還將定期舉辦威海大學生創業大賽,支持在校大學生創業實踐,並給予最高20萬元的資助。

“這次‘英才計劃’深化提升後,我們將及時對校地合作人才的資助計劃進行修改完善,通過設立最大限額申報機制等方式,讓各類高校創新創業團隊在更加均等的機會、更加公平的環境、更加適宜的生態中展開良性競爭。”姜新說。

威海市首席技師享受工作津貼

《意見》還突出對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鼓勵生產一線人員提升職業技能。

我市將定期選拔一批具有良好職業道德、高超技能水平、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高技能人才,授予“威海市首席技師”榮譽稱號。管理期內,每人每月享受工作津貼1000元。每年開展一次“威海工匠”評選活動,每次評選10名左右,給予1萬元一次性獎勵。

同時,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高技能領軍人才,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在世界、國家級和省級技能大賽獲得獎勵的個人(團體),給予最高50萬元一次性獎勵;對新認定的技師、高級技師且工作滿2年的,分別給予1萬元、2萬元一次性獎勵;鼓勵企業積極開展職工技能培訓,每新增一名高級工及以上職業資格的,給予所在企業2000元一次性獎勵。

發放生活津貼聚集高校畢業生

此次“英才計劃”升級後,我市在吸引、留住高校畢業生方面出臺了不少新政策。

《意見》提出,大力吸引大學本科以上高校畢業生服務威海經濟社會發展,對2018年以來在我市創辦企業或到企業(指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千帆計劃”入庫企業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高校院所、教育、衛生機構專業技術崗位全職工作的45週歲以下博士研究生和畢業3年內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每月5000元和2000元的生活津貼;對畢業3年內在我市創辦企業或到企業(指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千帆計劃”入庫企業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全職工作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給予每月1000元生活津貼。生活津貼連續發放3年。

“碩士和本科大學生津貼自2018年應屆畢業生開始發放。”市外國專家局副局長王君秋說,這是山東省內首個對普通全日制大學生的支持政策,力度空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