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三江迷人,在於她山清水秀如畫般的美景;三江醉人,在於她的古樸、新穎、自然,在於她的悠久厚重、恬靜、馨香。

三江以清水江、亮江、小江三條江在此匯合而奔騰流經洞庭湖,即明清時期在茅坪、王寨、卦治三寨以木材貿易輪流當崗而得名。三江鎮享有“明清時期以來木商文化”和“黔東水鄉”之稱的杉鄉“木頭城”。

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一)

走進錦屏縣三江城區的條條街道,你就走進了寧馨與祥和。公路兩旁一排排綠樹紅花,在風中搖曳好似向來往行人招手致意;淙淙流淌的清水江緩緩流著脈脈的歌唱柔情。順江河岸長長的河濱公路,臨江面建有古色古香的座座休閒長廊風雨亭。在濱江路的北面聳立一座明清時期修建的飛山閣,樓簷高聳,瓊樓飛簷,透射岀三江古樸典雅的韻致……數百年來,飛山閣依然保存著她昔日的風貌,保持著她自然的狀態,彷彿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安詳而沉靜在訴說木商滄桑。

三江的北面是回龍山,此山從三江西面一條巍峨長嶺向北蜿蜒昂首回頭,鎮鎖清水江奔流,故名回龍山。山嶺上古木森森,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碩大的樹冠蔭庇了一代又一代的三江人民,一年年四季常青,穿越季節和日月守望,目送流水般的三江人的足下走近又走遠,足痕往復,生命來去,生生不息。在這片土地上,正是這樣祥和、古樸和安寧,讓勤勞的三江人步態逍遙、健康,生命豐潤。三江形成錦屏縣城集市,成了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一碗茶、一杯酒、幾粒豆,幾個街坊圍坐房簷下、風雨橋上,江濱廊亭,就可以看日

日落,人來人往。

回龍山嶺上,常年人來人往,煙霧繚繞。由於回龍山地勢優美,嶺上松柏常青,錦屏縣人民政府1984年在這裡選址修建龍大道烈士陵園、龍大道烈士存列館和解放錦屏犧牲的革命烈士墓。每年的清明節、“七一”黨的誕辰日、“十一”國慶節,縣屬機關單位幹部職工、中小學師生都要到回龍山烈士陵園掃墓敬獻花圈,瞻仰革命烈士。

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二)

在三江鎮的小江口犁頭嘴先後修建兩座風雨橋:一座是赤溪坪小江風雨橋,一座是清水江風雨橋。三江清水江河段先後連架清江大橋、清江二橋、清江三橋(又稱彩虹橋),天塹變通途,三江成了新興“橋城”,橋通路達,成了富民的康莊大道,打造了三江國家水利風景區,勾勒岀一道壯麗風景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近年,沿清水江赤溪坪河岸修建了杉鄉水岸廣場,廣場依山傍水,東面臨江,西面靠村寨坡坎石牆,石牆下巧建一條長水渠,渠上橫架三步石鞏橋,形成小橋流水景觀;石牆上巧布山水園林、亭閣畫圖和雕龍畫鳳,鑲嵌雕刻著唐風宋韻詩詞;石牆腳修鋪青石板人行步道,方便行人休閒觀賞水岸風景。三江鎮東南面的小江溯江而上左岸,蓄積約有300畝參天古木,林中修有鵝卵石花街步道,建有兩座風雨涼亭,供人們小憩,觀山看景,休閒散步,坐在林木亭中可閉目養神,看著朝暉、晚霞中如畫村莊和四周青山,聆聽著清水江、小江河水緩緩流動的清響聲韻,望著那獨坐江邊執著垂釣的老者……遊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與三江鎮村息息相通,心被深入骨髓的溫柔環繞浸潤。江風徐來,微風搖曳,落葉繽紛,寧靜悠遠的氣息瀰漫在林中,沁人心脾,令人如痴如醉……

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三)

三江鎮域,三江六岸,美是隨處可見的風景:似如春筍,城鎮拔地而起的林立高樓,苗村侗寨鱗次櫛比的木樓,山上燦然盛開的各種山花,閒適歡樂村族人群;悠閒自由飛翔、清悅如歌的鳥雀;水底自在遊弋的魚兒,敲動遺世琴韻的清泉,滔滔波湧的江水……展示著一個木商文化水鄉古鎮的魅力,譜寫著“夜郎遺珠,有機錦屏”“詩意故園,畫境三江”清幽而獨特的韻味。三江如詩如畫的風景,新鮮、浪漫迷人;三江無處不在的溫馨,自然、恬靜、醉人,這就是獨具風情的三江鎮。

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大美三江 靚麗錦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