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對全球化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中國看來,一帶一路是所有國家的歷史新機會,但在美國看來,這是一場完全不受西方主導的新遊戲。似乎中國和中國公司同時迎來了一個重新定義自我的歷史時刻。

為此,接招與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的代表、APUS創始人兼CEO李濤做了一次深度溝通,請他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來剖析當下詭異的國際形勢,以及背後的中國機會。是的,這次不談賺錢,只談國家大勢。

口述/APUS創始人 李濤 採訪、整理/接招(itakethat)

APUS是中國最早從一出生就走全球化路線的公司之一。我們用了1年時間成了獨角獸,用了3年半時間全球累計用戶數破12億。但APUS做得很好嗎?我覺得還是不夠好,面臨的挑戰還是非常大。

但是,還有沒有機會?答案是:有,而且這個機會可能比我們看到的所有的機會都要大。

從中美貿易戰說起

為什麼中美會有貿易戰?就是因為中國通過和平崛起達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接下來自然而然就是走向世界第一。

過去兩百年,世界經濟的核心就是貿易。只不過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貿易戰的核心是爭奪資源。英國人跟中國人幹、跟美國人幹、美國人跟法國人幹,打來打去,目的都是資源。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中美簽過一個不平等條約,叫望廈條約。這個條約跟之前所有的條約都不一樣,因為它開始關注中國市場,不再單純是資源。隨後就是門戶開放政策,這個政策不再是以資源為導向的貿易,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貿易,所以美國人比英國人更早看到了市場的價值。

二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老大。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本質上是貿易模式的升級。原來以資源生產加工為核心的傳統貿易,變成了以市場為核心的貿易模式。結果就是美國如今成了一個3億人口的經濟體。

從消費水平來說,現在美國依舊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它的GDP世界第一,人均GDP是中國的將近7倍。

再來看中國。過去100年,我們經歷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國家從戰爭到和平,第二個階段是從貧困到滿足溫飽或者是相對富有。中國已經走過了這兩個階段。

接下來第三個階段,就是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國,但只有人民賺到足夠多的錢才能去消費。怎麼才能賺到足夠多的錢呢?一個國家要想迅速成長起來,一定是靠兩條腿走路:一個是國內市場,一個是全球化。一個沒有足夠大體量的國家,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大國的。當年英國人之所以能夠做到很大,是因為它在全世界搞殖民搜刮資源,然後再拿到歐洲賣,但當時歐洲市場太小了。

國內不行靠國外,國外不行靠國內,美國一直都是這樣。中國現在到了國內消費升級的瓶頸期,所以必須要靠國外,要走向海外。

這次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表面形式是我把我的市場關掉,我心裡有底,因為我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美國的霸主地位無法撼動。更深層次的目的是試圖以貿易戰方式遏制中國崛起,特別是針對高科技創新領域,打擊“中國製造2025”戰略。而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開始告一段落了,但消費升級的動力機制還沒有完全形成。

中國人比美國人強在哪裡?

我們新一代領導人上臺之後,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向海外市場要更大的增長、要更大的增量市場:第一,引進更多海外資源來滿足國內需求;第二,資源進來之後,用國內巨大的生產能力再向海外銷售。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為什麼要這樣?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眾多。

過去20年,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20年。我們以2014年為節點,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黃金時代,大概是16年,它分為兩個八年:從1998到2006年,以及從2006到2014年。

有一個統計,說從1978到1998年,GDP總量加起來不到1998到2006年這8年的GDP之和。然後再從1978到2006年加起來,不如2006到2014年這8年的GDP之和。這就是中國奇蹟,每隔七、八年基本上就翻一番。

但從2014年到現在,我們的GDP更加追求質量而不是速度了,經濟進入了一個去庫存的時期,畢竟我們之前的產能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消費能力。所以從互聯網到傳統經濟,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重整,靠低端複製、拼價格競爭的時代一去不復反了。

十多年前,我們還在享受GDP高速成長的時候,被認為是金磚X國的典型代表。但到了今天,印尼,馬拉西亞,菲律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都比金磚X國快,特別是過去8年,都是兩位數增速,而且它們的人口基數都不小。孟加拉是1.5億人口,印尼是2.7億人口,全都是人口大國。像緬甸,柬埔寨這些長期打仗的國家,也都不打仗了,大家都開始搞建設了。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想明白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為全世界發展中國家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不是意識形態問題,而讓所有人都明白了,要想國家強大,第一要務就是經濟建設。只要經濟發展起來了,就有機會再去搞政治、文化,在世界上才真正有發言權。這是中國帶給全世界一個標準樣板。

我最近還在看一本書,我們最高領導人20多年前在在福建寧德主政時,出版了一本書,叫《擺脫貧困》,上面寫的特別清楚:經濟建設就是最大的政治。你看明白了那本書,你就知道他今天所做的一切是有源頭的。

中美貿易戰的本質,中國互聯網的未來

APUS創始人兼CEO 李濤

中國今天處在這樣的一個重大機遇期:一帶一路上除了中國之外,剩下國家加起來,大概還有兩到三個中國這麼大的市場盤子,而且都蘊藏的巨大的經濟建設空間。

但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跟美國的邏輯是不一樣的。美國的邏輯是,我就是標準,所有人都要向我學習。中國人的邏輯是,我到了你這兒,可以為了你而改。再簡單來說,美國人的世界觀是:美國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的世界觀是:世界的就是中國的。這兩個有本質的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中國落後了兩百年,最終讓我們學會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服務。中國人以前是沒有服務意識的,所以才會落後捱打。但慘痛的歷史經歷讓我們明白,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我們必須得圍著別人轉。

某種程度上,中國現在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市場化精神的一個國家,就是凡事以客戶為中心。這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中國互聯網的兩個8年

2014年全世界一共72億人口,中國網民將近7億,當年全球網民將近30億。還剩下多少人呢?大概是40億沒有上網。

這個龐大的群體不用電腦,不用智能手機,不知道怎麼上網。他們分佈在南美、南亞、東南亞、中東、非洲,甚至東歐,而這些區域又是最近十年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方。

這時候機會就來了。20年前,美國人把互聯網這套東西輸出給中國,用了8年時間教會了中國人怎麼玩(1998-2006),剩下8年(2006-2014)就被中國人打跑了。

1998年到2006年,是中國互聯網的第一個8年,這8年最大的特徵是什麼?是中國本土互聯網公司還沒起來,在中國有統治力的互聯網公司全是美國的,谷歌、亞馬遜、MSN、雅虎等等。

第二個8年是從2006年到2014年,這期間BAT真正成為中國互聯網巨頭,而且它們還能在世界上站住腳。

第三個8年就是從2014年到現在,主要呈現兩個特徵:一方面國內市場開始沉下去,往下走;另一方面就是走出去、國際化。2013年10月,習總書記正式提出“一帶一路”,轉年O2O在中國大火。其實這些東西不是大家商量好的,真正起作用的是亞當斯密那隻看不見的手。

2014年之前談不上走出去,因為不存在這樣的結構,那時中國互聯網還在高速增長,為何要出去?那些年巨頭們之所以沒有all in出海,其實很簡單,它們在享受壟斷紅利,中國本土的市場足夠大,沒有全球化動力,沒必要出去折騰。

紅利有三種:創新紅利,人口紅利,壟斷紅利。人口紅利本質上是創新帶來的,APUS今天走的就是這個,我就是要把中國成熟的模型搬出去,其實是模式創新。

互聯網實際上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結構是入口;第二層是內容;第三層是服務。

第二層結構是內容。PC時代我們看到搜索引擎、瀏覽器之後還幹了什麼?就是要做內容,騰訊在這方面就尤為突出。

第三層結構是服務。遊戲和視頻既是內容,又提供服務。怎麼區分呢?關鍵看錢怎麼來。如果是通過廣告收費,就跟新聞媒體沒區別,它就是做內容;如果是向用戶收費,比如視頻會員、知識付費會員,本質已經從內容變成服務了。

但在服務的結構裡,最大的不是遊戲或視頻,而是衣食住行。這就是為什麼從2014年開始,中國互聯網創業都在搞O2O,最終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一下子就解決了O2O最核心的環節,所以我們看到共享單車、網約車,包括美團這樣的公司就迅速起來了。

感謝改革開放

談到這個時代,我們必須感謝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前30年和後40年的經濟發展狀況一比就比出來了。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互聯網創業大潮,也不會有那麼多成功的企業家,所有人首先要感謝這個制度紅利。我們經常說叫國運,國運本質上就是國家選擇了一個正確的道路,即改革開放的路。這是我們今天要感謝的第一件事情。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中國成為引領全球互聯網發展的可能。

O2O、AI等都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內容,目的就是對原來的社會生產形態進行一次全新的改變。

傳統的模式都會重構。未來我們會發現,流水線上都得用機器人,很多行業都會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人力一定要全部轉到服務行業。

但這個趨勢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今天必須要把產能向海外輸出,互聯網一定會改變一帶一路所有國家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形態,如果中國能為這些國家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那麼未來中國公司就會有發言權,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個國家從大國要想變成強國,有兩件事必須要做:第一是經濟總量;第二是文化輸出。伴隨著美國的經濟輸出、技術輸出,它的文化,比如可口可樂、好萊塢、迪士尼,也都一塊輸出了。

今天中國周邊的很多國家都能看到我們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包青天》等等,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力。一帶一路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帶來一個展示中國軟實力的機會,如果我們不做,這個機會可能就喪失掉了。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喜歡美國?因為美國人在輸出經濟的時候,同時還輸出了它的價值觀。從迪士尼動畫片到好萊塢電影,全是這種邏輯。我們從十幾歲就接受這種文化,現在三十幾歲,四十幾歲了,已經形成了習慣性接受,很難改變。

所以,未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或者全球化,是肩負更多歷史使命的。

既然APUS選擇了模式創新,我們得先把模式搬過去、沉下去。我們的路徑是,先用我們工具把入口占住,然後才會向上層延伸,比如接下來我們要做的AI、大數據、雲,都是從入口到內容再到服務向上層結構延展而考慮的。在這個過程中,同時把中國的成功模式包括文化也輸出過去。

創業找準方向很容易起飛,但我的觀點是,這個時代選擇了我們,並不是我們選擇了這個時代。當有這樣一個機會擺在我們面前,就去做好這件事。不是隻做三五年,而是奔著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做。

中國互聯網的未來,必定同國家的國運休慼相關。我堅信未來十年,中國互聯網行業必將成為全球的領導者。今天這個偉大的時代給了我們這樣的機遇!最後,我想用APUS四週年慶的主題來抒發我的感想,那就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讓我們放手去幹,無愧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