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爭哥哥」一夜頂流,一場事先聲張的流量battle戰

文 │ 穀雨

“我要送哥哥一根我的頭髮,你一根,我一根,哥哥遠離禿頂不是夢。”

“說好了送崽崽C位出道呢?說好的要衝前三呢?蒸飯姐姐真的不能再佛了,哥哥他頭髮都沒有了只有我們了。”

當這些有著典型飯圈語氣的句子套到演員徐崢頭上的時候,別懷疑,不是我們的“山爭哥哥”發射魅力光波掃射了一票少男少女,而是當初追在王菊後面送小姐姐出道的神秘力量可能又回來了。

“飯圈文化的體驗田”

幾乎一夜之間,46歲的頂級流量“山爭哥哥”的名字被叫開了。

從昨天開始,曾經執導過《泰囧》、監製過《超時空同居》的徐崢,在網友狂歡式的娛樂浪潮裡儼然變成了一個擁有“流量”體質的“山爭哥哥”,他的超話——從側面衡量明星藝人粉絲活躍度的微博超級話題,也從原本的百名開外極速躥升至12名(截止現在已掉至27名)。

並且此前全網僅僅只有22個粉絲簽到的超話,經過昨天之後,粉絲簽到人數逼近1萬,截止到現在徐崢的超話粉絲也從1000快速上升至3.6萬,發帖數達到了8693條,閱讀數高達4.2億。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以往圍繞著“小鮮肉”“小鮮花”才能形成的飯圈生態,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裡,就迅速圍繞已經開始轉行做導演的46歲的徐崢展開。他的粉絲名“蒸飯”也是迅速PK掉“蒸蛋”,和妻子小陶虹的粉絲名“淘米”組成CP。粉絲也有了張口不離“崽崽”的媽媽粉和“沉迷仙子容顏”不能自拔的女友粉or男友粉,甚至還有泥塑粉。除此之外,“蒸飯”中也有熱衷於拉CP的粉絲,汪涵、張衛健、黃磊是“山爭哥哥”的熱門CP人選。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他自己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反黑組,中文站、美工組、打投組等各個粉絲站子也迅速成立,剪刀手和安利文吹“彩虹屁”的產出大大們馬上就位,時刻安利“山爭大哥”,鼓勵“蒸飯”在超話發帖“讓哥哥的超話名向前衝。”

徐崢的超話成為了當下“飯圈文化”的縮影,你可以看到評論裡報“卡”的反黑小能手,也瞧得見圖畫、小論文、視頻產出的大大們,有號召輪博做數據的,也有掏錢支持“哥哥”新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網友,即便大家不是他的真愛粉,也能體驗到平時擁有流量特質的明星們他們的粉絲的日常。

在徐崢的超話裡,飯圈風貌得以體現,網友們在這塊臨時形成的試驗田裡“皮一下,很開心”。

娛樂不止,從“菊外人”到“山爭哥哥”

還有三天,徐崢的新電影《我不是藥神》就要上映了。

在微博想看榜上,這部電影排名第一,獲得了大V百分百的推薦。早在6月30日、7月1日兩天時間裡,這部電影就已經分時段在各個城市進行電影,口碑反響非常不錯,點映評分就獲得了9.7的高分,豆瓣上網友對這部片的討論已經達到了近2000條的評論。

而“山爭大哥”到現在的《叔圈101》的熱議現象,深究起來與這部電影離不開關係。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最早在7月1日,也是電影結束之後一天,在兔區有人發帖:“徐崢超話才22個人簽到,為啥票房號召力這麼強?”。而最近剛通過選秀走火的幾個新人,流量體質明顯,粉絲們都在暗自battle數據,為自家愛豆贏一個好看的數據,兔區有很多粉絲盯著數據帖子。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這條帖子一出來,網友立馬有了興趣:“能說出這種話的人是不是混粉圈混傻了?”,緊接著,就有人開始號召大家去徐崢超話簽到。於是圍繞著“你不籤,我不籤,徐崢何時能出圈;你不搞,我不搞,徐崢就要被打倒;你轉發,我轉發,山爭大哥笑開花”的助攻超話battle流量,安利“山爭哥哥”的行動開始了。

微博超級話題是粉絲體現明星粉絲活躍度的一項重要數據。《偶像練習生》裡出道的蔡徐坤一直以來穩居榜單第一名,依次下去幾乎都是各個流量屬性明顯的明星藝人們,而“蒸飯”們全力以赴送徐崢超話挺近前十的模樣,和當初“陶淵明”、“沈眉莊”們送王菊出道一如當初,是一場互聯網上的“大眾狂歡”。

從“劍三VS郭煒煒”“王菊式狂歡”“朱一龍大火”到現在的“山爭哥哥”,每一次引起巨大討論的背後,微博超級話題和榜單無疑不是網友以此關注的焦點,誰突然擠進上位圈,誰的數據吸引人眼球,誰改變了“流量榜單”的平衡,誰就有了話題度,隨之而來的亦是迅速形成的“模擬飯圈”,

“劍三VS郭煒煒”“王菊式狂歡”“山爭哥哥”也是如此。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本質上來說,從“王菊”到“山爭哥哥”都是網友“反叛”的體現,“菊外人”式的反叛,體現在網友並不認同其眼中的“工業愛豆”標準;“山爭哥哥”則是在表達對如今流量們的不滿。

他們是真的喜歡“王菊”和“山爭哥哥”嗎,其實不然,大部分是路人心態和營銷環境下共情從眾的娛樂狂歡行為,迅速形成的“模擬飯圈”也正是網友的“遊樂園”,尤其是在年初兩檔綜藝選秀浪潮下,對當下新興的偶像文化、粉絲文化、飯圈文化的一種反抗,

王菊和徐崢也只不是作為娛樂人物完成了一次服務大眾的娛樂行為。

小眾垂直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的陣痛過程

當大眾接受信息的渠道從傳統媒體轉向新媒體,電視臺綜藝呈現“廉頗老矣”的無奈時,超級網綜迅速崛起,互聯網文化下圈層、粉絲、數據相連,大眾情感容易傳遞,形成影響,但圈層之間、小眾與主流之間的隔膜還是存在,“山爭哥哥”背後的流量battle和“菊外人”就是小眾垂直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的一個陣痛過程。

現下超級網綜越來越垂直,越來越瞄準小眾文化,新偶像在推出時本身就帶著小眾文化的烙印,當迎面走向主流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兩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尤其是“偶像”與“歌手”“演員”之間的業務方向不同,作品自然不同。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但不論怎麼說,在這個明星、偶像從原先的職業模糊狀態,開始慢慢出現了分工端倪的時候,勢必會有一些融合的陣痛產生,粉絲文化已經先行,但偶像體系的不完備甚至缺陷,必定讓“偶像”成為網友口中的“流量”,舞臺愛豆要想出圈,還得有很艱難的路要走,如何適應並且融入主流是小眾文化的一門必修課。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在幾檔大熱綜藝加持下練習生文化的興起振興了偶像產業,坤音完成融資,各大公司也開始儲備練習生,種種跡象都表明偶像產業或將迎來曙光。而在偶像產業還未完備之時,“流量”終將會是偶像的深刻標籤,小眾文化與大眾主流之間的審美差異和信息不對等,也一定會持續,但終將走向融合,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這中間的陣痛也不過是一時。

而現下,就處在慢慢融合的過程。

“山爭哥哥”的《我不是藥神》已經在新浪電影的想看榜上穩居第一,這部未映先火的電影,勢必是這場娛樂狂歡裡的最大贏家。路人們也開始慢慢接受並體驗飯圈文化,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現象。

“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山争哥哥”一夜顶流,一场事先声张的流量battle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