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每年的7月份都是應屆畢業大學生離別校園踏進社會進入工作崗位的時期,有的人已經找好了歸宿,有的人選擇繼續深造,而有一部分人卻將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他們不得不在離開校園之後,穿梭於各大招聘人才市場,在廉價租來的出租屋裡面用電腦海投簡歷。在這時他們也會偶爾後悔一下,當初在學校的時候眼光太高,沒有珍惜機會。

最後不得不做一個選擇題:月薪2000的國企,還是月薪5000的私企?

為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剛好筆者的一位讀者朋友最近跟我講了一個關於她在擇業這方面的案例,其中剛好涉及到國企和私企的選擇問題。這位朋友是位女生,在大學裡面是那種學習中等偏上成績,每年能拿獎學金的類型。在學校裡面該拿的證書一樣沒少拿,比如英語六級,計算機二級,會計證等等。在老師和同學眼裡算是比較優秀的那種,她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為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大四的時候,大學生都開始忙著找工作了,她也不例外。不過因為受到家裡觀念的影響,她一開始面準的都是諸如銀行,事業單位,國企央企等這種類型的,憑著學習成績和學校的牌子也能進入筆試面試等環節,可是最終都沒有最後成功。在這期間她還準備著公務員考試,偶爾有時間才去參加一下這種私企的招聘會。

為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可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最終她中意的那些企業都沒有成功應聘,到後面招聘的企業越來越少,她才開始急了。後來總算是得到了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是家鄉市裡的一個小型的國企,工資2000元。另一個則是沿海城市的一個私有企業,說的是轉正後綜合收入5000。

在糾結了一陣之後,迫於臨近畢業的壓力,以及家裡人的意見,她還是選擇了那個國企。可是上班之後卻很失落,因為她發現目前的收入水平很難得到提升,自己做得也不開心。不過朋友都勸她,女孩子穩定最重要,將來結婚這是一個優勢。於是她就這樣不溫不火的上著班,想著一眼就能看到頭的將來,她時不時會想當初要是選擇那個5000塊的公司,到外面去闖一闖會是怎麼樣呢,會比現在精彩嗎?

為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來,選擇2000塊國企而不選擇5000塊私企的人,更多的是看重國企的穩定性。以及國企在社會中帶給他們的比較光鮮的外衣,包括在婚戀市場上的優勢。而這種情況對女孩子來說,顯得更加明顯。那麼這樣的選擇到底正確嗎?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

為什麼她去月薪2000的國企,而非5000元的私企?原因很現實

筆者認為:合理科學地處理這個問題,要重新定義選擇標準。選擇標準,不應該是穩不穩定。而是自己看中的到底是什麼,是提升機會和空間還是自己自由支配的時間

。相對來說國企上班時間規律,節假日正常休息,屬於自己支配的時間相對較多,可以用來照顧家庭或者發展自己喜歡的愛好又或者是第二職業。而私企要想獲得成功就要付出相對多的努力,是實現自己事業野心的平臺。如果覺得自己當初選擇錯誤了,不妨重新做出選擇,試一試比在原地感嘆要強得多。

大家認為應該是去月薪2000的國企,還是去月薪5000的私企呢?歡迎在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