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案:劉羅鍋初審李友義!一


大清江 山一統,軍樂民安太平。萬國來朝納進奉,朝出賢臣劉墉;出口成章合聖明,這才亞似孔孟。這位爺家住在山東,天生扶保大清。 此書的幾句殘歌念罷,亦不多講。話表咱本朝乾隆爺年間出了一位能臣,祖上系山東青州府管諸城縣人氏,這位爺本是當初劉老大人劉統勳之子,姓劉名墉,外號羅鍋。他本是廕生出身,今蒙乾隆爺的皇恩,御筆親點金陵江 寧府的知府。

這位爺欽命緊急,不敢怠慢,既日起程,要去金陵江 寧府上任,並無攜帶家眷,只帶一名小內廝張祿。爺兒兩個喬裝打扮,張碌兒肩扛著被套,一直的出了海岱門,往西一拐,順著城根,又到了宣武門,復過了吊橋,往南直到菜市口,往西一拐,順著大街,又出了彰義門,門臉上僱了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了大路。

劉大人,一心上路去到金陵,小井過去到大井,枳荊坡穿過又往西行。爺兒倆催驢果然快,登時間,過了盧溝曉月城。眼前就是常新店,良鄉縣換驢也不必明。涿州南關吃了頓飯,劉大人,爺兒兩個又登程。此書不講桃花店,一直的,徑奔河間大路行。德州打尖穿過去,恩縣濟寧州一溜風。包莊王家營將船上,渡過黃河又登程。路程歌兒不多敘,那一天,望見金陵一座城。


劉大人爺兒倆正走之間,望見金陵城。十里堡打了尖,又僱兩個毛驢,爺兒倆騎上往前所走,不必再表。且說江 寧府的書吏三班人等,自從接著轉牌,說乾隆皇爺御筆新點江 寧府的知府劉,不日到任,眾屬下人役天天在接官亭坐等閒談,等候迎接新官上任。這一天眾官吏正在等候,忽見兩個人騎著兩個毛驢迎面而來。眾下役一見齊聲斷喝:“口歹!還往哪走?這是接新官的所在。再往前走,仔細把驢腿打折!”

後面的張祿兒一聲斷喝,說:“胡說!這就是你們江 寧府府臺劉大人!”眾役聞聽是劉大人,嚇得跪倒在地,還有眾屬下也都在道旁打躬,說:“卑職等迎接來遲,在大人的臺前請罪。”劉大人一擺手,眾官吏人等齊都後面跟隨,登時來到接官亭上。劉大人下了毛驢,趕腳的瞧見這個光景,發了蒙咧,腹內說:“好的,怪不得僱驢時節也不講價,我說這個買賣把我嚇住咧!

好,誰知道是我安著翅子騎了來咧,拿定我的官驢了!”說罷上前接驢,回頭就走。劉大人是何等的官府,看見趕腳的錢也不要咧,拉驢而去,就知是他不敢來要錢。大人忙叫張祿,小廝答應,大人說:“到底打發他的驢錢,他是個窮民百姓,不可白騎他的驢。是,”張祿兒高聲喊叫:“趕腳人回來,大人有賞。”趕腳聞聽大人有賞,他連忙跑回來咧。張祿兒拿了一吊錢,遞與那人。那人接過,叩了頭,謝了賞,揚長而去。


劉大人這才吩咐:“看轎過來。”眾下役搭過四人大轎,栽杆,去了扶手,劉大人毛腰上轎,轎伕上肩。執事前行,大轎後跟,開路鑼鳴,響聲震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