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5G,是不需要考慮連接的問題

“真正的5G,是不需要考慮連接的問題。”說這句話的是一個通信技術界的大咖,ADI公司無線技術部總監Thomas Cameron博士,在前不久來華參加通信行業活動時面對媒體的採訪說的一句行業“金句”,“我曾說過真正好的連通性應該是我們不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我強調的不是更多連接,而是說高質量的連通性,這是我們這個行業的長期目標。”他認為5G一個重要特點是靈活性,對同4G相比,正是這種靈活性賦能所有這些新的市場和新的應用場景向前發展。

真正的5G,是不需要考虑连接的问题

5G部署初期,連接連接連接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通信最重要的事情無疑應該是連接穩定性,沒有可靠連接其它都是空談。Thomas上面的這句話可以理解為5G應用的理想狀態,至少應該是5G規模部署後的狀態,初期的5G部署連通性恐怕依然是主要關注點。事實上Thomas也指出,ADI認為下面這三大應用目標將推動5G的發展:增強移動寬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RLLC)。

目前,5G行業的焦點在於增強移動寬帶,向更高網絡容量和更高吞吐量發展。增加蜂窩基站容量可通過三大措施實現:獲得新頻譜、提高基站密度和改善頻譜效率。“雖然我們看到新頻譜繼續增加,網絡密度不斷提高,但仍然需要改善頻譜的使用。” Thomas表示“大規模MIMO已被證實能夠使移動數據吞吐量提高3至5倍,並且還將繼續提高。”他還指出,目前全球許多移動運營商已完成大規模MIMO試驗,預計在2019年至2020年,各個地區將開始該技術的商業部署。

跟3G和4G部署類似,5G的部署也面臨分步走的現實,目前可以看到在全球5G產業的各種技術佈局,美國主要在做的就是微波5G的研發,在中國、日本、韓國很多在做6GHz以下的一些研發。比如說3.5G、4.8G,看到歐洲其實在跟著中國在走。“其實是在6G以下的,會預先部署。我們預計在許多地區,5G大規模MIMO將率先利用中段頻譜,然後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部署毫米波。” Thomas說道。

真正的5G,是不需要考虑连接的问题

軟件定義無線電,靈活解決過渡期的連接性

解決5G的連通性,基站的部署無疑是關鍵。Thomas認為5G部署初期階段基本將仍以宏站建設為主,運營商最關注的還是站點部署的密度和建網成本問題,如何儘可能藉助4G站點基礎設施解決3.5GHz頻段的覆蓋短板降低5G新建基站數量也是運營商關注的焦點。

“在這方面,ADI一直在努力通過軟件無線電技術來幫助系統商解決不同無線電技術標準的平滑過渡問題,結合射頻至基帶收發器PHY和數字處理器,提供可重複使用且適應未來發展的無線電平臺。”Thomas指出。他所提到的軟件定義無線電解決方案包括在該公司專門成立的品牌RadioVerse,一個全新的通信射頻技術生態系統概念的平臺。

在RadioVerse設計生態系統平臺下,ADI近年來陸續推出了包括AD9371和AD9375在內的多款明星產品。此係統除了ADI豐富的硬件產品組合,還包括經過測試的PA庫、小蜂窩參考設計和評估套件,而其核心價值點之一就是其軟件可定義的無線電架構。

真正的5G,是不需要考虑连接的问题

“基於軟件定義的無線電架構可利用軟件實現靈活配置,支持不同的頻率、頻段、不同的制式以及不同的標準以實現系統靈活通用性。”Thomas指出。他並以AD9371的軟件定義特性為例指出,客戶可以很容易隨時改變IF,帶寬也可以在8 MHz至100 MHz範圍內輕鬆調整。這些特性對於系統客戶很重要,例如同一款基站要在不同地方部署時,軟件可定製特性讓他們通過微調就能輕鬆覆蓋某個國家特定的頻段標準,這對於當前的sub-6GHz的5G應用特別重要。

如果說無線電外形種類最早以宏基站為主,那麼現在小型蜂窩和Massive MIMO作為提升網絡覆蓋範圍和容量的關鍵底層技術部署規模將激增。目前小型蜂窩在中國已經展開部署,據ADI專家在一年前透露的數據,80%以上的小型蜂窩都用的是ADI的收發器技術,軟件定義無線電與收發器技術的融合未來在5G基站部署中預期將發揮關鍵作用。

本文總結

目前,由於多種無線通信標準的共存,多頻段、多制式對於廣大設備廠商來說是一個硬性需求。但是一直以來並沒有一個好的通用硬件平臺來支撐,這時就需要針對不同的頻段和制式來設計單獨的硬件平臺,然而這樣做既費時又費力,而且系統BOM及維護成本居高不下,軟件定義無線電的獨特優勢在新標準的導入期尤其引人關注。

軟件定義無線電是一種無線電廣播通信技術,它基於軟件定義的無線通信協議而非通過硬連線實現的。頻帶、空中接口協議和功能可通過軟件下載和更新來升級,而不用完全更換硬件。除傳統的通訊設備之外,軟件定義無線電在其他領域也有所應用,例如國防電子,包括手持式或者揹負式的電臺,電子站的設備和雷達。而且它還可應用於測試設備,主要是射頻測試設備和通訊遙測測量設備。無線視頻監控以及數據的傳輸也是其主流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