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歸時,媒體提及彭定康乘船離開香港,難道彭定康一直乘船回到英國?

雲凌絕頂我為峰

今天是香港迴歸的紀念日,21年前的今天,香港迴歸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在電視中看到香港現場的交接儀式,卻有歷史的滄桑感。而在迴歸的21年裡,香港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香港人更能感受到現實在一天天變成歷史。而回首香港的迴歸,有一個人必定繞不過去,他就是香港最後一任港督,英國人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1944-)。

《時代》週刊1997的彭定康封面


1992年國內議會選舉落選後,彭定康被任命為新一任港督,一直幹到1997年香港迴歸,這5年時間,彭定康在香港也做了很多工作,為香港的交接做了比較好的過度工作,他也是對香港充滿了感情,在7月1日正式交接後,他離開香港的時候還眼裡含淚不捨香港(當天英國《衛報》The Guardians的報道)。隨後他同查爾斯王子一同乘坐伊麗莎白女王的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離開香港,宣告英國殖民香港的歷史正式結束。

(1997.7.1交接儀式現場的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

說到不列顛尼亞號,人教版的高中語文教材還收錄了一篇文章,《別了,不列顛尼亞》就是描寫的彭定康和查爾斯王子乘坐皇家遊艇離開香港。

(不列顛尼亞號)


而當時皇家遊艇去往了哪裡?根據當時《衛報》的報道,遊艇去往了菲律賓的馬尼拉,這也是合情合理。無論從香港與英國的遠隔萬里,遊艇從香港到英國要1-2個月時間,還是從查爾斯王子,彭定康都是政事纏身,不可能有那麼長時間在海上,自然不可能乘坐不列顛尼亞號直接回英國。

而卸任港督位置後,彭定康依舊活躍在公眾視野中,他2003年當選牛津大學的終身校長,2005年晉升英國上議院終身議員,封號為巴恩斯男爵。去年恰逢香港迴歸20週年,彭定康還出版了回憶錄《首次自白》(First Confession: A Sort of Memoir)。關於彭定康的歷史地位,特別是他同中國的關係,有兩個評價可能是比較準確的:

(彭定康新書《首次自白》)

牛津大學副校長羅森爵士評價彭定康,“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是中國人的真正朋友,他是這個國家最堅定的中國支持者之一。”BBC中文部總監李文認為,

彭定康是英國政界少有的“真正關心中國的人。

關於香港迴歸21週年,你覺得香港變化得怎麼樣?關於彭定康,你有哪些印象?都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


老李有刀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認為題主的猜測是有道理的,但是沒有證據可以證實。反倒是根據衛報的報道(見衛報《'I should have done more': Chris Patten on leaving Hong Kong without democracy》),這艘船是開往馬尼拉,也就是菲律賓。他事後應該是在馬尼拉坐飛機飛往自己的目的地,而不是坐這艘船直接開往倫敦。

在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一般簡稱Christ Pattern),在添馬(香港的英國海軍基地,於當日廢棄)發表演講,據當時的參與者說,彭定康在演說時當場落淚(見BBC《1997: Hong Kong fireworks》)。演說結束後,他與查爾斯王子一起乘船離開。

據記載,他當天登上的這艘船名叫HMY Britannia。也有另一個叫法是Royal Yacht Britannia,可以譯為“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這艘遊艇的所有權屬於英國女皇。估值大約是6000萬英鎊。

皇家不列顛尼亞號,就是上面那艘船。

皇家不列顛尼亞號在二戰結束後,可以說是陪伴了整個英國皇室,它在1953年由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主持下水,載著女皇和其他皇室成員進行了數百次外訪,服役了44年,行駛超過百萬英里。查爾斯王子不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乘坐這條船,還用過這條船與戴安娜王妃度過蜜月。有很大的紀念意義。除了載皇家成員外,這艘船還在也門內戰時,救過上千難民,受到過世界輿論的稱讚。

在97年12月,彭定康坐完這艘船以後不久,它就退役了。由於預算緊張,所以英國政府沒有能夠給女皇撥款換新的皇家遊艇。這艘見證了無數歷史的遊艇最後停在蘇格蘭的一個碼頭,改造為一個供遊客取樂的景點。


破破的橋

今年,香港迴歸已20年!



1997年香港迴歸時,媒體提及彭定康乘船離開香港,難道彭定康一直乘船回到英國?為什麼當時他及其他英國人不坐飛機離開香港?

今年香港已經迴歸20週年了,回想當年交接儀式後英國人是坐船離開香港的,這樣可能要十幾天後才能到達英國,如果坐飛機只要十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了,他們國內當時肯定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坐船不是耽誤時間嗎?


據瞭解,實際情況是,英國人也有坐飛機回去的。首相布萊爾及其他英國政府官員就是乘飛機返回英國的。他們是真正的政要,當然要快點回去工作了。



只有末代港督彭定康陪同王儲查理斯,並登上英國皇家遊艇不列顛尼亞號,在英國軍艦漆鹹號護送下離開香港。因為王室在相當程度上是像徵意義的了。沒太多政要公務。不列顛尼亞號本身就是一個皇家遊艇。查理斯王子與戴安娜王妃大婚時,曾以不列顛尼亞號作渡蜜月。所以回國時順路放鬆一下。彭定康也任職到期,無官一身輕,不必急忙回國履新了。



英國的海軍強大,像世界上各洲都有其殖民地,他們離開時當然是坐船,就像中國的人民解放軍無敵一樣,建國後一直叫解放軍的。


當年他們就是開著船來的,如今也要開著船回去,也算是有始有終吧!



這是有象徵意義的,象徵著英國人退出香港統治,統治權力歸還中國。



那樣做也是慣例,離任通會連一個假期,作為上新任前的休息,所以歷任港督都是坐船回老家。



本身港英政府軍隊裡就有強大的海軍編制,97迴歸,英皇家海軍撤離香港是必然的,而英國本身也就是海軍最強,幾乎是英軍的代表,所以查爾斯王子以及末代港督彭定康都乘船由皇家海軍護衛離航 這也是一種大國的氣派。



當年他們就是坐著船來的,怎麼來的怎麼回去。

1842年為了滿足英國人的條件,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從此香港成為了英國人殖民地。



著名的中英街,一側為香港,一側為中國大陸,原本是一個國家的領土卻劃分出這樣奇葩的景觀。



香港回顧前夜,解放軍駐港部隊冒著大雨從羅湖口岸出發前往香港,威武的駐港部隊官兵以自己的精神面貌贏得了香港市民的讚許。駐港部隊開赴香港的途中,香港市民無比激動的歡迎來自祖國的軍隊。

香港迴歸之後,曾經的香港皇家警察摘掉了象徵英國殖民時代的帽徽和胸章,他們的新身份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警察。英國駐香港部隊在中英兩國代表的注視下降下英國國旗,從此英國結束了在香港的殖民統治,香港也從此告別了殖民時代。英國士兵把降下的英國米字旗摺疊好交給了英國在香港的末代總督彭定康。英國軍隊列隊下放軍旗,準備登上開回英國的軍艦,這一次是英國軍隊最後一次踏著香港的土地。



1997年7月1日,中國的五星紅旗和香港的紫荊花區旗升上旗杆頂部,在闊別祖國155年以後,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中國逐漸走向強大的又一個標誌,燈火璀璨的香港夜景,詮釋著一個繁榮的國際性大都市和它背後強盛的國家。


田蘭地博

1997年香港迴歸時,媒體提及彭定康乘船離開香港,難道彭定康一直乘船回到英國?

97迴歸時,彭定康乘船離開香港,香港與英國那麼遠,彭定康應該不是一直乘船回到英國吧?他是不是先乘船到新加坡,然後再搭飛機回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認為題主的猜測是有道理的,但是沒有證據可以證實。反倒是根據衛報的報道(見衛報《'I should have done more': Chris Patten on leaving Hong Kong without democracy》),這艘船是開往馬尼拉,也就是菲律賓。他事後應該是在馬尼拉坐飛機飛往自己的目的地,而不是坐這艘船直接開往倫敦。

在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末代總督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一般簡稱Christ Pattern),在添馬(香港的英國海軍基地,於當日廢棄)發表演講,據當時的參與者說,彭定康在演說時當場落淚(見BBC《1997: Hong Kong fireworks》)。演說結束後,他與查爾斯王子一起乘船離開。

據記載,他當天登上的這艘船名叫HMY Britannia。也有另一個叫法是Royal Yacht Britannia,可以譯為“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這艘遊艇的所有權屬於英國女皇。估值大約是6000萬英鎊。

皇家不列顛尼亞號,就是上面那艘船。

皇家不列顛尼亞號在二戰結束後,可以說是陪伴了整個英國皇室,它在1953年由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主持下水,載著女皇和其他皇室成員進行了數百次外訪,服役了44年,行駛超過百萬英里。查爾斯王子不但在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乘坐這條船,還用過這條船與戴安娜王妃度過蜜月。有很大的紀念意義。除了載皇家成員外,這艘船還在也門內戰時,救過上千難民,受到過世界輿論的稱讚。

在97年12月,彭定康坐完這艘船以後不久,它就退役了。由於預算緊張,所以英國政府沒有能夠給女皇撥款換新的皇家遊艇。這艘見證了無數歷史的遊艇最後停在蘇格蘭的一個碼頭,改造為一個供遊客取樂的景點。

HeIlo.(彭定康)是他的中文名,英文名: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別名:拍藤。香港人稱他為:末代港督、肥彭、千古罪人,他離開香港那一刻神情沮喪,但時不時在英國或來港時還會發幾句牢騷。他為什麼乘船離開,有很多解讀,但最簡單的理解:他不願離開,那一刻唯有選擇速度慢的遊輪,慢慢地徘徊在維多利亞港上,望著這個曾被殖民了100年的東方之珠、依依不捨,慢慢遠去……遠去……。

這就是彭定康1997年離開香港時乘坐的遊艇。

這艘遊艇名叫HMY Britannia,也有另一個叫法是Royal Yacht Britannia,可以譯為“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這艘遊艇的所有權屬於英國女皇。估值大約是6000萬英鎊。

而當時遊艇的目的地是菲律賓馬尼拉,並不是直接開往倫敦的。也就是說彭定康也是先到了馬尼拉,而後轉道其他目的地。該遊艇在此次航行後因預算問題退役。

至於說末代總督彭定康當時為何選擇乘船離開香港,我想可能是保持有始有終吧,當年英國人就是乘船到香港,並佔據了它,而“日不落”帝國的霸業也是在大航海時代實現的。

香港在英國眾多殖民地中一直都是地位比較高的,英國一直都想以香港為自己在東亞的基地來控制整個中國,無賴遇到的是中國最強悍的領導人,要是真的通過武力收復不光會讓他們經營百年的東方之珠毀於一旦,且他們也自知沒有勝算,作為港督他是英國對香港殖民的最高權力執行者,他對香港的感情也不是大多數英國人能夠體會的,他們留戀不捨的不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而是他們自己的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回憶,所以我們要連同他和他的回憶一起送回英國,讓他注視著香港華麗的景色慢慢遠去,慢慢消失在視線裡腦海裡,讓他明白這裡再也不屬於他了,再也回不去了,因為香港人身體裡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

彭定康與家人陪同查理斯,在添馬艦與香港市民揮手道別,並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最先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自哪時起,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97香港迴歸,是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結束的象徵,讓英國人乘船離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記得1997年我們祝他們一路順風,至於怎麼回英國,就不是中國人的事情了。


張世豪72612036

這個提的問題本身就錯,不是肥彭做船離開,而是肥彭及其家人陪同查爾斯王子乘坐皇家遊艇從中環碼頭離開香港。這裡面的關鍵詞是中環碼頭,皇室,港督。第一,中環碼頭對於港英統治是有特殊意義的,所謂有始有終,在英國人看來,移交主權也是有始有終履行了99年的合約,不論情願與否。第二,英國皇室相當關注傳統,儀式感,船是有特殊含義的,那隻皇家遊艇是由英國皇家海軍服務的,上面有英國皇家海軍軍銜的英國皇室管家。第三,港督是英皇委任。這樣,皇室乘坐皇家遊輪離開意味著一個正式的結束。

而且,遊艇只是去了菲律賓而已。不是直接到英國。


你不認識我的2


(彭定康)是他的中文名,英文名: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別名:拍藤。香港人稱他為:末代港督、肥彭、千古罪人,他離開香港那一刻神情沮喪,但時不時在英國或來港時還會發幾句牢騷。他為什麼乘船離開,有很多解讀,但最簡單的理解:他不願離開,那一刻唯有選擇速度慢的遊輪,慢慢地徘徊在維多利亞港上,望著這個曾被殖民了100年的東方之珠、依依不捨,慢慢遠去……遠去……


這就是彭定康1997年離開香港時乘坐的遊艇。

這艘遊艇名叫HMY Britannia,也有另一個叫法是Royal Yacht Britannia,可以譯為“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這艘遊艇的所有權屬於英國女皇。估值大約是6000萬英鎊。

而當時遊艇的目的地是菲律賓馬尼拉,並不是直接開往倫敦的。也就是說彭定康也是先到了馬尼拉,而後轉道其他目的地。該遊艇在此次航行後因預算問題退役。

至於說末代總督彭定康當時為何選擇乘船離開香港,我想可能是保持有始有終吧,當年英國人就是乘船到香港,並佔據了它,而“日不落”帝國的霸業也是在大航海時代實現的。

香港在英國眾多殖民地中一直都是地位比較高的,英國一直都想以香港為自己在東亞的基地來控制整個中國,無賴遇到的是中國最強悍的領導人,要是真的通過武力收復不光會讓他們經營百年的東方之珠毀於一旦,且他們也自知沒有勝算,作為港督他是英國對香港殖民的最高權力執行者,他對香港的感情也不是大多數英國人能夠體會的,他們留戀不捨的不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而是他們自己的留在這片土地上的回憶,所以我們要連同他和他的回憶一起送回英國,讓他注視著香港華麗的景色慢慢遠去,慢慢消失在視線裡腦海裡,讓他明白這裡再也不屬於他了,再也回不去了,因為香港人身體裡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

彭定康與家人陪同查理斯,在添馬艦與香港市民揮手道別,並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人最先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自哪時起,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97香港迴歸,是中國百年屈辱歷史結束的象徵,讓英國人乘船離開,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記得1997年我們祝他們一路順風。

希望可以對你有用,謝謝。


鏡頭下的三下鄉

香港迴歸祖國時,媒體都猜測未代港督彭定康離開香港時候使用的交通工具,特別是香港電視臺製造的懸念都比較吸引眼球,最後直播是彭定康乘船離開香港,王子查爾斯是香港主權交接儀式主角,王子是乘遊船而來的,彭定康陪同王子乘船,兩天後香港電視臺稱彭已乘飛機返回英國,所以可以斷定彭定康不是一直乘船離開。

彭定康就任港督後拋出一個政改方案,要令他在任期間的立法局議員過渡到香港迴歸後中國主權的開始期後,中國方面指出政改方案未有與中國磋商,不能夠存在直接過渡到迴歸後的直通車,香港媒體就雙邊爭拗問題大肆炒作,故迴歸時彭的行蹤很吸引眼球。


大偉140797056

彭定康確實是乘船離開香港的,那是一艘遊艇,叫“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這是一艘有歷史的船,下水於1953年,在上世紀50年代,大型飛機並不是一種常用的交通工具,而中小型飛機並不舒適 ,所以英國王室經常乘坐此船進行國事訪問,到了1997年,乘坐此船進行國事訪問已經變成傳統。查爾斯是王儲,彭定康作為前內閣大臣、前駐外總督,當然要陪同王儲離開香港,而不是與王儲分道而歸。當然此船沒有載著彭定康開抵倫敦,在馬尼拉停泊時,彭定康及其家人乘飛機到了法國南部休假,而不是直接赴白金漢宮向女王述職。


醉雪長亭

因為1997年香港迴歸時,查爾斯王子來到香港,參加香港迴歸交接儀式。,查爾斯王子是帶著大英帝國的艦隊來的,帶艦隊的目的當然是要是顯示威儀,炫耀實力。中途發生了一些比較搞笑的事,弄得本想顯威風,結果草木皆兵,差點嚇破膽。

回去時,彭定康順理成章地跟英國的艦隊回去了。如果不是這樣,末代港督再不濟,也不至於買不起機票坐船回去,這大老遠的,夠他寫半本回憶錄了,嘎嘎!


海山武俠世界

我認為,這其實是大英帝國在殖民地表現的一種姿態。

當年乘船而來,如今再乘船而去。

英國在二戰期間丟失了幾乎所有的大型殖民地,只剩下一些邊邊角角。從世界的統治者的身份,淪落到二流國家。這對於昔日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統治者是一種沉重的打擊。

“無可奈何花落去”英國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在,在日益鼎盛的中國面前歸還香港,是一種必然。而且英國的政治制度和傳統也保證了英國會以溫和的方式來處理香港問題。哪怕“鐵娘子”再強勢!

大家注意彭港督與查爾斯王子走時乘坐的那條船叫什麼名字嗎?

“皇家不列顛尼亞號”載著英國王子與香港最後一任總督離開香港,也帶走了大英帝國最後的一點眷戀和不捨。

當然,別以為他們會乘坐這條船回英國。這艘船開往馬尼拉,然後再乘飛機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