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高考狀元背後真相: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爲之付出的努力

這幾天,公司的保潔趙大姐總是愁眉苦臉,常常一個人坐在茶水間發呆。

她說,都是叫兒子愁得。

高考是寒門子弟逆襲人生的一次重要時機,寒窗苦讀十多年,就是希望能借助高考改變自身的命運走向,但是是否那些高考狀元、學霸都出身豪門呢?

趙大姐的兒子在老家上高二,學習成績優異,之前每次說起兒子,趙大姐總是滿臉自豪,可最近她這是怎麼了?

原來,現在各地高考成績陸續公佈了,31省高考狀元也相繼出爐。而近兩年,縱觀各省各科狀元,幾乎都是家境優渥、父母優秀、家風優良的城市孩子。

比如,以678分奪得2018年安徽高考文科第一名的鄭辰筱,來自合肥一中。她父親是警察,母親經商。鄭辰筱12歲時就曾留學美國,初中就遊遍歐美數十個國家。

再比如,考出718分傲人成績的四川理科考生周川,家教極好。他的姐姐就曾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學,而他其實去年也被北大醫學院錄取,但因志不在學醫,所以他決定繼續學習一年,報考北大數學系。

去年,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段大實話: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

眼看這些高考狀元個個都在大城市長大,從小坐擁優質教育資源,見多識廣,趙大姐不禁為自己身處閉塞鄉鎮的學霸兒子擔憂起來。

“唉……人家孩子起點就高,我們打工的孩子還有什麼希望?”趙大姐沮喪地說道。

有人做了一項調查,發現在去年的高考當中,各個省份的高考狀元共有40多名,其中就有30多名來自於較為富裕的家庭,只有幾名來自於貧困的家庭。這一調查也給出了結果:富豪家庭盛產學霸,富豪家庭的子弟實現人生逆襲的可能性更大!

確實,對於那些出身豪門家庭的子女而言,他們有更多的渠道接觸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上一個補習班也不用考慮花費多少,他們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也相對容易些,但是對於寒門子弟而言,努力和奮鬥的成本更高。

雖然我們說人與人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但是社會的現實就擺在那裡,我們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存在可比性的,有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有的人連一日三餐都難以解決,國內不同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也不均勻,因為地區的不同,出生家庭的不一,有的人享受著更高層次的教育,而有些人只能接受低層次的教育。

對於許多出身寒門的子弟而言,高考確實是自己絕地反擊的一次重要機會,必須更加的努力來追上出身於富豪家庭的子弟們。

2018年高考成績已經出來,網上有著這樣的一條報道,一位考生考了700多分,是某省的第一名,據該位考生透露道,自己平時除了應付高考之外,平時自己還要練習鋼琴,每天都很累,但是自己有空的時候也會出門旅遊,拓展見識,從這位考生的言語當中我們可以猜測他的家庭應該滿富裕的,不然哪有錢去旅遊還有去練鋼琴,但是對於這位考生,他學習也是非常的認真,完全沒有因為自己的家庭基礎有多好,就認為自己不用努力也可以吃好喝好。

相反,很多出生於寒門的子弟卻不怎麼努力,經常在抱怨這裡、那裡的,抱怨自己不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原本已經跟出身豪門的子弟有差距,自己又不努力,還能拿什麼來拼?自己不努力也將難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我們不得不承認,上大學,讀名校,依然是寒門子弟提高人生起點的主渠道。不管你家境如何、父母是誰,如果分數夠高,就能往上走。

不管上的什麼大學,後來找了什麼工作,是高考讓我們看到了更大的可能,讓我們有更多的人生選擇。

高考就是每個人改變命運的成人禮,高考之前的人生起點,是受父母和原生家庭影響的,而高考之後的人生起點,是被你自身的努力決定的。

社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很多時候我們努力的極限的確只能是別人的起點,但又有幾個人能真正達到環境預設的極限呢?其實我們絕大部分人的努力,還並沒有達到要拼出身的程度。

而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真正能最終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為之付出的努力。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別讓所謂“寒門”的烙印,限制了你對人生的渴望!

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

文章部分內容參考自:掌門一對一

31省高考狀元背後真相:真正決定人生高度的是你為之付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