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伊朗對美的回應「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這件事?

大笨蛋6703

伊朗的意思很明確,美國若是敢封殺伊朗石油出口,那麼伊朗將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切斷整個世界的石油供給

隨著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伊朗的高壓態勢不斷地增強,伊朗的忍耐程度已經逼近極限。

前不久,華府宣佈將要零封伊朗的原油出口,徹底掐斷德黑蘭的外匯來源,這極大地激怒的伊朗。

作為世界上第七大原油出口國,石油出口去年為伊朗帶來了300多億美元的外匯收入,是伊朗的外貿支柱。如今,美國竟然要切斷伊朗這一財源,伊朗政府自然是怒火中燒。

在特朗普上臺後,美伊關係迅速惡化,特朗普先是不顧歐洲盟友的反對執意退出《伊核協定》,進而又要封鎖伊朗石油出口,這讓整個波斯灣地區安全局勢日益不穩。

為此,伊朗也對美國的舉措做了表態: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此話的言外之意就是美國如果再步步緊逼,那麼伊朗將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是扼守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咽喉要道。

波斯灣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石油出口國中五個在波斯灣。

每天所有在波斯灣沿岸出產的石油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運往外界,這裡的一舉一動牽動著整個世界的神經。

(霍爾木茲海峽地理位置)

霍爾木茲海峽相對比較狹窄,其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97公里,最狹處只有38.9公里。平均水深不過70米,最淺處只有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中多島嶼、礁石和淺灘。

以伊朗現在擁有的導彈技術,封鎖該海峽是綽綽有餘。

(伊朗表示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是小菜一碟)

不過,雖然伊朗是放了狠話了,但至於到時候真的敢不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還兩說。

畢竟作為世界加油站的閥門一旦被擰緊,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躲不過這個衝擊。如果伊朗真的這麼做了,不光是會遭到波斯灣沿岸國家和美國的軍事報復,就連歐洲和中國也不會對伊朗進行支持,這兩個地區可是波斯灣石油的大買家。

屆時,伊朗將會得罪一大票國家,自己在國際上也會更加孤立。

(伊朗總統魯哈尼的日子不太好過啊)


千佛山車神

從魯哈尼的表述,可以感受到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已經到了極限,伊朗也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除了“同歸於盡”,引爆伊朗版的“核彈”,實在是別無選擇。

不同於薩達姆和卡扎菲舉手投降,也不同於80後義無反顧地發展核彈,伊朗原來想走中間路線,企圖在國際社會的“擔保”之下,通過放棄核武開發來換取和平發展經濟。但是沒想到“國際社會”擔保不了伊朗的安全。現在美國突然退出《核武協議》,伊朗既沒有了經濟市場,也沒有核武可以自保。但是走投無路之間,伊朗幸好還有一條霍爾木茲海峽在手裡。如果掐斷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線路,不亞於在全球經濟市場投下一枚氫彈。

霍爾木茲海峽是進入波斯灣的唯一一條水上通道,六個石油生產大國都必須通過這條水路完成出口合同,海灣地區石油產量的90%需要通過這條水路運往全球。由於海峽水路非常狹窄,如果伊朗決定通過岸炮和水下潛艇輕易地掐斷這條運輸線路,那將意味著全球石油供應短缺,油價飆升,世界經濟將受到沉重打擊

伊朗清楚封鎖海峽就是意味著“投下了核彈”。到那個時候不打也只能打了,原來反對美國的也不會再支持伊朗了。因此,伊朗至今還是努力在避免走路,希望通過外交途徑來降低美國製裁的影響。但是美國的制裁已經開始顯示出對伊朗重度打擊:印度、韓國的煉油企業停止了從伊朗進口石油;歐盟各國政府雖然希望能夠抵抗美國的壓力,維持《伊核協議》,但是各國的企業害怕美國的制裁,不理會歐洲政府的呼籲,紛紛選擇退出伊朗市場;亞洲大國原來是伊朗寄希望最大的救星,現在也因為和美國開打貿易戰,不能惹禍上身。各國找不到繼續和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的安全途徑,就像伊朗找不到和其它各國繼續交易的途徑。

美國放言要把伊朗的石油出口降到零。沒有石油出口的伊朗就是死路一條。與其等死,不如準備“同歸於盡”。也許對手看到你手握核彈,真的有所顧忌,伊朗反而有了一線生路。


七號臺

正在瑞士訪問的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哪就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不能出口。這是伊朗針對美國國務院政策主任胡克,稱美國將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並將伊朗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的答覆,伊朗近日已經多次表示不會畏懼美國的威脅。 這也是伊朗沒有辦法的絕地反擊,是到目前為止最強硬的回答。


自從5月8日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之後,伊朗為了能夠繼續爭取一個經濟發展的環境,十分的剋制。就是在5月21日美國務卿蓬佩奧宣佈新版制裁伊朗的12條“伊核協議”,伊朗仍然忍讓以大局為重,甚至是接受滿足了蓬佩奧新版伊核協議大部分的苛刻內容。伊朗願意去核,願意就也門胡賽武裝問題談判,願意從敘利亞撤兵,願意保證不發展射程在2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等等。

伊朗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夠成為一個正常國家,在正常的國際經濟秩序中企求生存發展。伊朗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除了美國之外,伊朗與伊核協議其它五個簽字國進行的多次溝通商量。伊朗因為得到其它五國的支持,維護這張已經撕破的伊核協議,仍然繼續維持著伊朗與外界的正常關係。



但是,美國還嫌不夠,沒有了伊核協議束縛,美國更是放開手腳,史無前例的針對伊朗宣佈了新制裁。美國宣稱從今年的11月開始,不允許任何國家購買伊朗石油。完全禁止伊朗的石油出口,美國要掐斷伊朗的經濟命脈,直接絞殺伊朗。如何看待美國的這一舉動以及伊朗的應對:

一、美國此舉純屬一意孤行,違反聯合國決議,違反國際法,更沒有道義良知。美國的行為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雖然美國以自己的霸權地位能夠嚇阻一些國家(日本安倍原定於7月訪問伊朗的計劃,已經被取消),不敢去購買伊朗石油,但是不可能完全禁止得了伊朗的石油出口。美國製裁伊朗的行為,遭到中俄土印等國的強烈反對。土耳其和印度也陸續表示,只能執行聯合國決議,不會理睬美國的“家法”。現在到11月還有5個月時間,美國不可能完全達到禁止伊朗石油出口目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美國是在伊朗政府逐漸讓步中,得寸進尺提出這個新要求的,就是美國實現了禁止伊朗石油出口,伊朗也不會束手就縛。伊朗是中東什葉派大國,實力也不容小覷。必然會與美國破釜沉舟,魚死網破的作出反擊。伊朗必然會動員從也門一直到黎巴嫩的什葉派武裝,針鋒相對的進行反擊美國支持的地方勢力。利用不對稱的軍事手段,把以色列拖入戰火,屆時整個中東勢必將陷入更大的混亂。

三、作為伊朗如果是破罐破摔的話,並不畏懼什麼後果。魯哈尼聲稱的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哪伊朗就會不怕事大,具有封鎖波斯灣的出口處霍爾木茲海峽的能力。伊朗有的是中短程導彈,而且不用購買伊朗自己完全能夠生產。封鎖了霍爾木茲海峽,那就不是制裁伊朗的問題了,這將影響世界上大多數石油進口國是經濟。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水道之一,從波斯灣運出的石油佔世界的總量的40%。出現這種局面,美國是始作俑者,必須承擔後果。

四、如果中東地區爆發大規模動亂,霍爾木茲海峽被封鎖,美國能打的牌已經用盡,接下去除非發動針對伊朗的入侵戰爭。但是現在的特朗普,根本沒有這個打算。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動員了美國和盟友30萬大軍,要動手伊朗起碼要60萬大軍,現在的美國可能連兵源都湊不齊。還有根據美國國會報告,伊拉克戰爭的直接費用是8500億美元,全部算上去是幾萬億美元。如果美國採取軍事行動,8500億美元是遠遠不夠的,至少要萬億美元以上。特朗普這個吝嗇商人總統,看著他氣勢洶洶的樣子,別說8500億美元,就是500億美元也未必肯出。

五、伊朗政權不是當時的伊拉克,薩達姆是孤家寡人沒有朋友沒有外援。如果伊朗一旦發生戰爭,伊朗是能夠得到俄羅斯等大國的明裡暗裡支持的。儘管現在美伊雙方劍拔弩張,敵對激烈,美國不敢也不可能發動針對伊朗的入侵戰爭。如果真的發生了伊朗戰爭,那就是美國走下超級大國地位之時。

綜上所述,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能不能達到目的,還是有疑問的。美國的制裁行為達不到顛覆推翻伊朗政權的目的,只會加深美伊雙方的仇恨,進一步破壞世界經濟規則秩序。魯哈尼聲稱美國不讓伊朗石油出口,伊朗有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決心和能力,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必須認真對待。到那時美國打擊制裁的是全世界,最後必將也連累的美國自己。


亦新湖

這是伊朗對美國之前所說的“不允許任何國家購買伊朗石油”等言論的直接回應,也是迄今為止伊朗在石油出口方面發表的最強硬的聲音。
圖:伊朗總統魯哈尼

其實在特朗普政府宣佈廢止伊核協議後,美伊關係就已經開始惡化。美國單方面對伊朗實施了新一輪的制裁,更是放話從今年11月份開始,不允許任何國家進口伊朗的石油。這用意已經表露得太過明顯,簡直是想斷了伊朗外匯,餓死伊朗的節奏。但顯然他們還是低估了伊朗人的骨氣,這種赤裸裸的恐嚇和威脅,伊朗顯然不會屈服。
圖:伊朗曾經敢
讓美國大兵投降下跪,大挫其銳氣

可是,打嘴炮容易,真要做起來可不簡單。面對世界頭號強國的恐嚇,伊朗是否真能給予強力回應,擁有讓“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的實力呢?

還別說,伊朗還真有這個實力。伊朗地區位置優越,恰好處在波斯灣出海口,遏守著霍爾木茲海峽,控制著這個地區石油出口線路。該地區石油出口,凡是走海路的基本都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因此可以說,誰控制了霍爾木茲海峽,誰就控制了中東地區的石油出口,而誰控制了中東的石油出口,誰就扼住了世界油價的喉嚨!


圖:波斯灣以及霍爾木茲海峽示意圖

那伊朗用什麼手段守住波斯灣,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呢?用導彈。我們知道,美國最強大的力量就是其11個航母戰鬥群,伊朗的海空軍是絕對比不上美國的,如果讓美軍的航母戰鬥群進入到波斯灣,那麼伊朗再想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就很難了。但幸運的是,伊朗擁有一隻不錯的導彈力量。據悉,伊朗國內導彈實力不俗,這些年通過引進+仿製的方式,伊朗自產導彈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伊朗已經能夠自產射程達到2000公里級別的導彈。並且,

在伊朗擁有的導彈中,並不缺少反艦導彈的身影,像進口的C-802型反艦導彈以及伊朗國產版,就曾經在多次的海上衝突中取得不俗的戰果。
圖:伊朗國產導彈

波斯灣並不大,霍爾木茲海峽亦很窄,只要伊朗運用好手裡的導彈,有很大的把握能夠封鎖海峽一段時間。而如果能夠封鎖海峽,讓該地區的石油無法出口,那麼國際油價立馬會聞風飆漲,最後讓整個世界買單。而導致這一後果的美國,自然難逃全世界的怒火和指責,即使美國再強,也還沒到視天下群雄為無物的地步。因此,最後很大可能會以美國放棄這種手段而結束,這樣一來,伊朗的危機也就解除了。

不得不說,伊朗正是看準了這一切,所以才不懼美國的恐嚇。

你覺得美國敢硬賭這這一把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這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官方對於美國禁止伊朗石油出口政策的最強硬表態。意味著特朗普政府的“極限施壓”政策已經到了極限,漫天要價後要麼討價還價,要麼就地攤牌。

7月2日,美國國務院政策主任布賴恩·胡克舉行新聞發佈會稱,美國將逐漸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並將伊朗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而正在瑞士訪問的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美國稱不允許伊朗出口石油,他們還不明白這樣做的後果。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如果美國真的那麼做,那就等著瞧吧!魯哈尼並沒有做更多解釋。

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已經到了極限,伊朗明白了妥協是沒有出路的

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後不到半個月,美國就拋出瞭解決伊朗核問題的“12條”,表示伊朗接受了就可以坐下來談。伊朗嘴上硬但手上軟,在實際行動上一再妥協和退讓:先是在敘利亞問題上面對以色列的軍事挑釁非常剋制,繼而在也門問題上表示可以和談,然後又通過馬克龍傳話可以從敘利亞撤軍,最近又在彈道導彈問題上主動讓步。可以說,對於美國提出的“12條”伊朗基本都已經接受了。

可伊朗的妥協換來了什麼呢?從國際上來看,美國沒有作出任何讓步反而得寸進尺,從原先表示的“修補伊朗核協議的缺陷”到最近公開表示要“實現伊朗的政權更迭”,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來引發伊朗的內亂。而歐洲國家本來就意志不夠堅定,在伊朗妥協而自身利益又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對伊朗的支持也是口惠而實不至,俄羅斯更是希望藉著油價上漲渾水摸魚。從國內形勢來看,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本幣暴跌;100多位政治人士聯名上書政府要求於美國妥協;從首都德黑蘭到南部多個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抗議政府沒有能夠保障民生;美國的經濟制裁措施還沒有實施,導彈還沒有打來就人心散了、未戰先亂。


只有展現出堅定的國家意志,伊朗才有可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和美國談

伊朗手中有一張牌: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一全球石油運輸要道。這是“殺敵八百、自損一萬”的措施,但如果真到了美國所說的“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降為零”的那一步,伊朗極有可能鋌而走險,這就不僅對美國,而且對歐洲國家帶來嚴重的利益威脅,歐洲國家和一些亞洲國家將是最大的利益受損者,只有在這樣巨大的利益威脅面前,法國德國等國才有可能真正出手進行外交斡旋。而一旦美國因此對伊朗採取軍事打擊,伊朗再對以色列和沙特進行還擊的話,那中東局勢又有可能面臨失控的風險,俄羅斯雖然想通過油價上漲謀利,但其國家利益決定了不會允許美國推翻伊朗現政權,也不得不出手。特朗普本質上是個商人,想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同時要控制風險。從目前形勢來看對美國是有利的,如果能夠通過和平的方式限制伊朗的核計劃並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那就已經是特朗普政府的重大外交勝利了,這是大火爆炒的成果。在賺取了100%的利潤後沒有必要為了爭取200%的利潤把伊朗逼到牆角,那樣有可能滿盤皆輸。至於說推翻伊朗現政權嘛,那是可以小火慢燉的。


在美國宣佈將要禁止伊朗石油出口後,美伊雙方都在進行密集的外交活動,但最重要的是雙方能夠坐下來談。不能用舌頭說活就只能用拳頭說話了,現在看這種風險越來越高。


大笨蛋6703

伊朗總統魯哈尼威脅封鎖波斯灣

伊朗有實力封鎖波斯灣

此前,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出針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封殺令,要求所有國家在11月4日之前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否則將會制裁相關國家。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經濟命脈,近2017年就為伊朗賺取了200多億美元的外匯。一旦伊朗石油無法出口,則意味著伊朗經濟崩潰,進而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以哈梅內伊為首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也將面臨倒臺的危險。所以,特朗普的伊朗石油出口“封殺令”實際上是針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必殺令”!

7月2日,針對美國的“必殺令”,正在瑞士訪問的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海灣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魯哈尼此話何意?為何伊朗不能出口石油,整個海灣地區都不能出口?魯哈尼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問題的關鍵在於伊朗有實力封鎖波斯灣。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佔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產量佔世界產量的50%以上。而中東如此大產量的石油,都需要從波斯灣運往世界各地。因此,封鎖了波斯灣也就封鎖了中東國家的石油出口。波斯灣最寬處338千米,最窄處36千米,伊朗完全有能力對波斯灣進行封鎖。以伊朗的黎明-3中程彈道導彈為例,射程可達2000公里以上,封鎖波斯灣不在話下。再加上伊朗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千萬不要質疑伊朗是否有膽量封鎖波斯灣。

特朗普“漫天要價”,伊朗“就地還錢”

上文已經提到,伊朗有能力、有膽量封鎖波斯灣,進而阻止中東所有國家的石油出口。那麼,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呢?答案很明顯,不會!

首先,特朗普的伊朗石油出口“封殺令”,很難實現。6月27日,就在美國宣佈正在11月4日之前禁止世界各國進口伊朗石油當天,印度和土耳其就非常強硬的表示不認可美國的決定,只認可聯合國的決議。言外之意,兩國不會屈服於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儘管沒有土耳其和印度那麼強硬的表態,也表示不會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不過,特朗普作為一名商人總統,所謂“封殺令”很難實現,想必心中有數,不過是商業談判技巧中的“漫天要價”!

其次,伊朗的封鎖波斯灣的“就地還錢”,威力巨大。“頁岩油”革命以後,美國石油不再需要進口,甚至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但是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歐盟等等等,只要需要石油不能自給自足的大國,都嚴重依賴中東的石油。如果真的發生伊朗封鎖波斯灣的情況,全世界經濟都會崩潰!特朗普不會不知道這樣的後果。即使特朗普不接受伊朗的“就地還錢”,其他國家也不會冒著斷絕中東石油進口的危險,聽從特朗普的威脅,不再從伊朗進口石油。

普特會將成為解決此事的關鍵

最後,答主認為,7月16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的“普特會”很可能成為解決此事的關鍵。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有可能做中間人,促成特朗普與伊朗達成妥協,進而解決這一難題。


美國觀察室

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伊朗總統魯哈尼這一句鏗鏘有力的話,相信會驚出美國一身冷汗!


眾所周知,伊朗扼守著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咽喉-霍爾木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是出入波斯灣的必由之路,位於阿拉伯半島和伊朗南部之間,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更是波斯灣石油通往西歐、美國、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稱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

從歷史上來看,面對美國的威脅,伊朗從未屈服過且多次揚言要封閉霍爾木茲海峽。對於此次美國威脅封殺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總統魯哈尼依舊錶達了上述強硬立場。

我們通過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表態就可以判斷出來,言外之意就是,伊朗又準備“故技重施”,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一全球石油運輸戰略要道。

伊朗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第三大產油國,每天原油出口量超過200萬桶。對於伊朗國民經濟增長來說,石油就是它的支柱。而美國現如今要求其盟友放棄進口伊朗石油。比如說,美國特使黑莉在新德里遊說印度總理減少對伊朗石油依賴,並表態稱,美國能滿足印度的能源需求。一旦印度等國被迫減少進口,這樣以來,伊朗每天石油對外供應量將減少約150萬桶呢!



另外,美國這麼做不僅會給伊朗經濟和民生造成打擊,會使伊朗經濟雪上加霜,還將進一步破壞中東地區的和平穩定大局,其單邊主義制裁行為很可能把伊朗逼到牆角。最終導致伊朗未來或可直接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這就讓中東地區蒙上一層陰影!


總之,伊朗被逼無奈之下,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將使整個地區石油出口成為問題。這也是伊朗的殺手鐧。


東震木

伊朗有直接硬槓美國霸權的打算,伊朗國內的強硬派一直反對總統魯哈尼的對美妥協換取戰略空間。

現在總統魯哈尼的留在伊核協議裡,要求歐洲繼續保持和伊朗油氣貿易事實上已經走進死衚衕,歐洲大量的企業懾於美國的制裁,已經離開了伊朗。

法國道達爾宣佈退出與伊朗合作天然氣田的協議;

歐洲的幾家伊朗最重要的買家西班牙的Repsol和Cepsa、希臘的Hellenic Petroleum、意大利的Saras和ENI均將停止購買伊朗原油;

連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盧克石油過去對在伊朗開發新石油顯露極大的興趣,但是最終卻決定終止入股伊朗油田。


SunGlobalInvestment首席執行官MihirKapadia認為,目前為止因為制裁,伊朗此前生產的200萬桶石油已經被移出市場,伊朗日產油為470萬桶。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國內的強硬派主張對美決死一搏,闖出一片天地的戰略冒險就當然浮出水面。

國內的政治基礎

伊朗國內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反美宣傳,牆壁上隨處可見反美宣傳畫,比較多見的就是美軍跪在甲板上投降的畫面,更是宣傳美國鋼多氣少的絕佳真實範例。


為了鍛鍊軍隊膽氣,革命衛隊成員經常乘快艇攜帶RPG和機槍,在高速接近美艦艇後返航。

軍事準備

伊朗表態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伊朗認為自己多年的軍事準備是有能力這樣做的。

據俄衛星網報道,6月27日搭載國際救援物資的一艘艦艇當日前往荷臺達港,一艘沙特軍艦前往接應,被胡塞武裝的反艦導彈擊中,這是沙特發起對胡塞武裝打擊以來被擊沉的第7艘艦艇,沙特調查發現,該導彈來自伊朗。

同時伊朗最高領袖軍事顧問拉希姆.薩法維表示,如果沙特發動任何襲擊,都將收到伊朗對利雅得和沙特皇宮的上千枚導彈轟炸。

他同時強調黎巴嫩真主黨擁有8萬枚導彈,並開始對以色列形成長期的威脅。

這一點得到了以色列的回應,以色列軍方估計哈馬斯在加沙囤積有數千枚火箭彈和簡易戰術導彈,並有能力發射大量火箭彈。

地利之便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一全球石油運輸要道是伊朗完全能做得到的,伊朗這一表態也就意味著將對油氣船、商船和戰船進行無區別對待。國際油價聽到這個消息估計又會發飆了。

我是“天下會會天下”,為您提供多角度觀察時事要聞,歡迎您的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7月2日,美國就對“伊朗政策”舉行新聞發佈會,美國國務院政策主任布賴恩•胡克在發佈會上表示,美國將逐漸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並讓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為零。

7月3日,在瑞士訪問的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與瑞士聯邦主席貝爾塞舉行會談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只要伊朗的國家利益能夠得到保障,那麼伊朗就會留在伊朗核協議中。隨後他還表示,如果伊朗不能出口石油,那將意味著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魯哈尼未做進一步的解釋。


那麼,該如何看待魯哈尼的這番表態?

第一,這是伊朗自表態“暫留在伊核協議框架內”之後,算得上最強硬的表態。

在這之前,伊朗曾威脅“如果伊朗受到嚴重威脅,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此次魯哈尼儘管沒有提到伊朗可能會採取的具體措施,來如何讓“整個地區的石油都不能出口”,然而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石油運輸要道,伊朗恰恰能夠對該海峽實施“封鎖”。控制住霍爾木茲海峽,對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來說,無疑是“正中命門”。也就是說,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言外之意就是: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第二,伊朗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展現了伊朗“為維護國家利益,不惜一切代價”的堅定態度。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石油的價格、世界經濟的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也是負面的,此舉必將遭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抵制,伊朗必將受到更大的制裁。對伊朗來說,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十萬”的行為,不到“萬不得已”、“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伊朗絕不會採取此種“自殺式”行動。魯哈尼沒有明確表示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這是伊朗唯一能夠採取的手段,用不著明說。


第三,伊朗在根據外界的形勢變化,隨時調整對美政策。

伊朗此前通過部分官員的講話,向外界釋放出“伊朗服軟”的信號:在也門問題上伊朗釋放出了和談信號,通過法國總統馬克龍放話可“以考慮從敘利亞撤軍”,伊朗國防部長稱“不會研發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等,被外界解讀為“這是伊朗做出了讓步”。實際上這就是伊朗在試探美國等的反應,伊朗會根據各方的態度來制定今後的政策。當然了,在保障伊朗利益的前提下,不排除伊朗會答應美國的部分條件,比如說放棄對也門胡塞武裝的支持等。


顯而易見的是,伊朗並未得到它想要的東西——美國未做出任何“善意”的回應。美國對伊朗的仍採取的是敵對政策——極限施壓政策。6月26日,美國高官給出“各國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期限。7月1日,美國前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宣稱:使伊朗政權更替正是特朗普的目標。7月2日,美國國務院政策主任布賴恩•胡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公佈了“對伊朗政策”。

第四,向包括歐盟在內的所有國家施壓,迫其為“支持伊核協議”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伊朗的利益不至於受到較大的損失。

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國家可是不在少數,僅亞洲就有中、印、日、韓等主要經濟體。魯哈尼此次表態不僅是在向歐盟施壓,迫其採取有效的措施應對美國的制裁,當然更希望所有從中東進口石油的國家能夠同時向美國施加壓力,迫使美國做出讓步。霍爾木茲海峽一旦被封鎖,世界油價必然瘋漲,世界經濟很可能出現倒退——特朗普的貿易戰已經讓世界經濟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再加上霍爾木茲海峽不通,出現經濟倒退的幾率相當高。

結束語,儒道之主認為:魯哈尼的此番言論才更像是“伊朗”——以強硬應對美國的強硬。儘管伊朗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這不能成為特朗普撕毀協議、對主權國家實施制裁的藉口,美國的行為實質上就是一種經濟侵略——以經濟為手段,干預其它國家的內政、顛覆其它國家的政權。美國的這種做法與派兵侵略它國、推翻它國政權,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目的都一樣,只不過是採取的手段不同。



軍事侵略,無疑會有死傷,大量難民無家可歸;經濟侵略,動盪、戰爭同樣會出現,死傷只多不少,難民也沒少到哪去。這兩者唯一的區別就是:美國實施軍事侵略,傷亡是美國直接造成的,需要承受來自於國際上的壓力;經濟侵略,傷亡是受害國自己內部造成的,美國不過就是幕後黑手,不必為此承擔太大的國際壓力。美國人不僅不用死,還可在受害國發生動亂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受害國說三道四,宣揚美國的“仁義”,扶持親美勢力建立傀儡政權。實施經濟侵略,對美國來說無疑更為有利。


魯哈尼說的沒錯

連美國盟友法國的總統馬克龍都公開稱: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抵制美國霸權,維護法國的利益。可嘆,國內還有部分人始終跪在美國的腳底下,維護著美國的形象。不願站起來,那就跪著吧,看看那美國主子能夠給他們些什麼?美國綠卡?哈哈……
特朗普的目的


儒道之主

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時,我們就預料到了伊朗今日的窘境。對於特朗普實現美國偉大復興的夢想來說,伊朗只是美國的一個小小的絆腳石而已。

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有些人曾經以為影響不大。美國如果沒有相當的決斷,又怎麼會撕破臉皮;美國如果沒有相當的利益,又怎麼會棄信不顧。

特朗普攪亂中東,就是要提高油價,美國的頁岩油只有高油價才能支撐大規模出口。看看主要產油國,不是被美國製裁,就是被美國控制,伊朗這顆釘子特朗普必欲除之而後快。

面對美國的霸道制裁,伊朗除了奮起反擊別無他法。可以預料的是,隨著伊朗資金的涓涓細流被截斷,伊朗不但對敘利亞和也門胡賽武裝的支持力度會減弱,而且國內也可能爆發危機,這是考驗一個民族的韌性的時刻。

今年以來,美國遍地烽火,大打貿易戰,四處退群,與全球為敵,企圖擼全世界羊毛。其霸權主義行徑引起公憤,其傲慢無禮為歷史罕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欲使之滅亡,必使之先瘋狂,特朗普的瘋狂必定會加速美國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