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年前,巨獸生活過的地方——猛獁公園


猛獁公園景區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新區,公園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

猛獁公園以扎賚諾爾“猛獁故鄉”文化為主題,2013年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規模最大的猛獁雕塑群”

進入公園,迎面便是公園的標誌性建築,一個巨大的猛獁象的象牙雕塑。

這是廣場前的十二星座噴泉廣場。

公園內共有古生物雕塑93座,猛獁象群雕塑87只、3座犀牛、1座大角鹿、2座劍齒虎。其中最大的猛獁象王高度15.77米,長15.9米,寬4.4米。

從遠處看去,猶如一群猛獁象群正鋪天蓋地的奔襲而來。

草原上還同時建有那個遠古時代特有的鳥類雕塑,個個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猛獁是象科動物的一個已滅絕的屬。脊椎動物,哺乳綱,長鼻目。最著名的種類是真猛獁象,即長毛象。存在於冰河時期。源自於俄羅斯的古字mammut,意思是地下潛伏的事物,因為所有猛獁在被發現時,都已死亡並半埋於土中。

猛獁的生活年代約1萬1千年前,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佈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可以適應草原,森林,凍原雪原等環境,少數種類如真猛獁披有長毛,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最後一批猛獁象於公元前1670年左右滅絕。


1980年4月扎賚諾爾露天礦工人在達蘭鄂羅木古河道上進行剝離作業時發現猛獁象古生物化石。工作人員將這具猛獁象化石命名為1號化石。同年5月15日凌晨,在露天礦又發現了2號化石。1980年7月,2號猛獁象化石正式出土,完整程度高達70%,它身高4.75米,長9米,門齒長度3.1米,門齒根部直徑1.1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古象化石標本中最大到的一具,先後到美國、英國、日本、荷蘭等國巡展。

1984年春天,扎賚諾爾礦務局露天礦又發現了3號猛獁象化石,扎賚諾爾也因此獲得“猛獁故鄉“之稱。

猛獁象的化石

猛獁象的化石

猛獁象的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