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他以田間地頭為家,一待就是一整天。作為一名育種專家,他選擇了小麥育種,一干就是一輩子。他把五十餘載的光陰奉獻給黃土高原,精心呵護著一株株綠色的希望;他用腳步丈量著三秦大地,把收穫的喜悅帶到黃土地上的千家萬戶。

他就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育種專家王輝。他秉承我國老一輩科學家踏實、嚴謹、執著、奉獻的精神,帶著“育得金種慰蒼生”的堅定信念,自青春歲月至古稀之年,腳踏實地,不斷破解小麥的“生長密碼”,也不斷培育更新我國優質、高產小麥的新品種。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人物名片:

王輝,1943年生,陝西楊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一直從事作物遺傳育種學教學與小麥育種科研工作。先後主持培育出“西農979”等小麥國審品種3個、“西農84G6”等省審品種8個,推廣面積達1.53億畝,增收小麥40多億公斤,新增產值90多億元,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優化主糧品質結構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先後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堅守一生只為一句誓言

八百里秦川,黃土漫無邊。黃土的厚度造就了高原人的厚重,也見證了關中農民昔日的貧窮和飢餓。1943年出生在楊凌李臺鄉五星西魏店的王輝,在青年時期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沒糧吃、餓肚皮的景象和感受深深地烙在王輝心裡。飽受饑荒之苦的王輝,切身認識到糧食的重要性。高中畢業時,王輝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西北農學院)農學系作為第一志願,心中暗暗發誓通過掌握農業技術造福鄉民。為了這個誓言,王輝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和全部感情。

1968年,王輝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去部隊鍛鍊,後來分配到眉縣農場。1973年回校,很幸運地被分配在大名鼎鼎的趙洪璋院士麾下作助手。在我國一代小麥育種大師趙洪璋的指導下,王輝像一顆倔強堅韌的麥子,生根發芽、分櫱吐穗,很快就成為趙洪璋的得力助手。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育種是一門辛苦活,讓人一年四季都沒有閒工夫。從9月初的整地、施肥、划行、分區及佈置試驗,10月份的播種,冬春季的田間觀察記載、抗病鑑定及大田管理,春末的授粉雜交、選擇材料,盛夏的分類收穫、晾曬……王輝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地裡度過的。

心甘情願的麥田守望者

1987年,王輝被抽調到育種教研組搞教學,兼職科研工作。自此,他開始獨自進行小麥育種工作。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缺少資金的王輝,只能從工資裡摳;缺少農具,只好找親戚借。王輝依託兩畝試驗地,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搞起了小麥育種研究。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早出晚歸,成了王輝的工作常態。他隨身攜帶的記錄本被不同顏色的筆寫得密密麻麻,記載著小麥的“株高、抽穗期、發育快慢、整齊度”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在王輝的辦公室,這樣的記錄本已堆成厚厚的一摞,足足有三四十本。從春天到冬天,田間地頭都留下了王輝的身影。在小麥雜交和收穫的季節裡,為了搶時間,王輝中午基本不回家,午飯由家人直接送到地裡,有時乾脆自備乾糧,餓了就“湊合吃點”。工作的忙碌,使王輝由最初的顧不上吃早飯養成了現在不吃早飯的習慣。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育種工作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常規育種,順利的話出一個品種也得經過漫長的8年時間。在這條漫長艱辛的探索道路上,一部分人失敗了,放棄了;一部分人堅持過,卻知難而退。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顆粒無收。王輝也面臨過痛苦的失敗,他把失敗的苦果咽在肚子裡,自己慢慢消化。卻踩在失敗的臺階上繼續前行。“守得雲開見月明”,1991年,他的第一個小麥品種“西農84G6”誕生。

辛勤付出,累累碩果

自“西農84G6”誕生之後,此後,他培育出的新品種就像一顆顆倔強堅韌的麥種般,不斷地生根發芽、分櫱吐穗。“西農1376”、“西農2611”、“西農2208”、“西農979”、“西農9718”、“西農9871”、“西農9872”等一個個小麥品種相繼誕生。特別是“西農979”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實現了優質與高產、冬性與早熟、多抗與廣適的良好結合,被農業部推薦為國家優質小麥主推品種,成為繼“小偃6號”之後30年來重振陝西小麥育種科研優勢的品種。該品種已成為陝西關中和黃淮麥區的主栽品種,省內累計推廣面積1800多萬畝,新增產值12.49億元,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優化食用糧品質結構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普通的常規育種,王輝在近50年的時間裡,審定了9個品種,這些驕人的數字,既是對王輝痴迷育種的回報和肯定,也是王輝圓夢和奉獻社會的具體體現。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老驥伏櫪,退而不休

對小麥育種深入骨髓的愛,讓過了退休年齡的王輝依舊堅持在科研一線;年逾古稀的他一如往昔地奔走于田間地頭。

成果從兩畝推廣到億萬畝,這位教授在土地種出了90多億新增產值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具有70年小麥育種的歷史上,先後湧現出開創了新中國小麥育種歷史、培育出“碧螞1號”小麥良種的趙洪璋,培育出“小偃6號”、在黃淮麥區推廣超過億畝、得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李振聲。如今王輝接過他們的接力棒,重振了30年來陝西小麥育種的科研優勢。一座座科學豐碑在這裡拔地而起,見證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薪火傳承的科學精神。誠如王輝所言,育種事業是一個沒有終點的事業。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王輝仍然堅定地走在小麥育種的道路上,秉持著西農“誠樸勇毅”的校訓,踐行著“育得金種慰蒼生”的偉大歷史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