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練好歐楷?我現在越寫越不滿意,該怎麼辦?

庚午路旁土

實際上,學書法的人從來就沒有滿意這一說法,也從來就沒有一位書法家說,我現在寫成這個樣子,我就滿足了、高興了。

沒有。

書法沒有止境,書法從來沒有一個標準可以告訴你,寫成這樣就夠了,或者說寫成這樣你就可以滿足的開心大笑了。

書法沒有這樣一條清晰、明確的界限。

羅振宇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其實商人、企業家是一個永無止境、永遠沒有成功標準的職業。從來就沒有一條標準說某一個公司市值達到了多少多少就算成功了。

沒有的。

我認為書法也是這樣。

王羲之是一代書聖,他應該算是書法史上最厲害、最頂尖的人物吧。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蘭亭宴會,他藉著酒精的作用,寫下了千古稱奇的書法神作——蘭亭序,到頭來就醒了,宴會散了,回到家,他寫了好多遍蘭亭序,可是都沒有那個時候的感覺了。

再也不能寫的像當時那樣好看、絕妙了。

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他的,蘭亭序只存在於蘭亭宴會上,存在於那個拿著筆,喝著酒,有點微醺醉意的男人。

酒醒了以後,他就和蘭亭序,沒有關係了,他只是一個署名人,他還得接著創作下一個令人稱奇的作品,或者寫下另一段文字。

所以,如果決定要寫書法、並且真正的進行書法藝術的創作,就要時時刻刻準備著面對這些不滿意、不高興、悲哀,甚至有點喪的感覺。

因為不滿意的狀態才是常態,滿意的狀態才是不正常的狀態,是少數時間才會有的狀態。

如果不能忍受這樣的情緒,勸你早點放棄吧。如果可以的話,除了堅持練習書法,認真讀帖、臨帖之外,真的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


松風閣書法日講

寫不好歐楷,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2、筆法動作不規範。基於執筆不正確,加之迷信“逆勢、藏露、頓筆、回描”、“筆筆中鋒”、“筆桿垂直” 等歪理邪說,導致指、腕、肘不能協調一致控制筆鋒狀態,例如: 行筆沒有節奏,書寫速度很慢,尤其是畫與畫之間沒有呼應顧盼、筆斷意連關係,每寫一個字不能一氣呵成,造成字形死板。



3、臨摹方法不科學。臨帖方法有很多種,如:讀帖法、雙勾法、單勾法、填勾法、摹寫法、描寫法、對臨法、意臨法等。這些方法功能與用途各自都有獨到之處,應根據解決的技術問題適當的選擇,決不能濫用。它們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必須按上列次序逐一進行,每一項都得認真細質做,只要是某個環節有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筆畫形質、字形神采。所以,一開始就照著字帖寫,別的科目都沒做,這是違反書法訓練操作規程的!



另外,字帖上多大字,就寫多大字,這叫做對等臨摹練習,好處是,便於進行比對,檢找差錯及時修改。

4、毛筆性能不理想。寫歐體,宜用羊毫加健的長鋒、肚小、彈性好的毛筆。搭配半生宣。

還應該注意,先用淡淡的墨汁寫,以便觀察筆鋒在哪裡處於什麼狀態,鍛鍊及時調鋒、理毫的判斷力、控制力。

改善字形面貌的唯一辦法是,將上述問題,分別逐個的解決,舉例如下。

1、執筆法。建議改用“潘氏三指執筆法”,如圖:


△圖為我的〈潘氏三指執筆法〉示意圖

2、運筆法。建議以側鋒筆法為主,如圖:





3、臨摹法。先採用硬筆摹帖法反覆練習,感覺技法熟悉了,對字形特點有深刻的印象,並且記住了,然後,再換成毛筆摹寫幾遍,最後再採用臨帖法精研筆法、字法細節。如圖:




△圖為〈單勾法〉〈擴描法〉示範

4、關於毛筆。宜用長鋒羊毫加健,筆肚小、彈性好的。如圖:


△圖為寫《九成宮》的毛筆形狀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繼續堅持臨摹學習下去,在學習方法上做些迴歸原始的舉措。

從所附圖作品看,寫的非常認真,理解基本正確,創作的問題是不熟,不精煉,在書法的規律方面需要更進一步的深入總結和歸納。

一要更進一步強化描紅練習。通過描紅臨習過程提升點畫結構的精準度,並在此基礎上加深理解和讀帖能力的提升。以此來更精準掌握書法的點畫結構技法。通過描紅臨習可以更有效把握原帖的點畫位置和字形結構。對臨畢竟只是在自己的粗淺理解基礎上的學習。



在書寫到紙上時,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難免會反生變化,這時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再者就是在字的和諧處理方面。由於我們對技法和楷書的如均衡、和諧等元素的處理還無暇顧及,也會影響臨寫結果的字形沒有原帖範字好看。在以後學習不斷深入的條件下,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能夠自如的駕馭技法處理好字內部的關係。

二是一定要堅持不懈臨摹學習下去,不能半途而廢和見異思遷。見異思遷可能會打亂原本在臨摹學習中形成的認識和掌握技法知識,反而會加重以後學習的難得以及增加學習過程中的負面干擾影響。


翰墨書道

練好歐楷,本人也學習過歐楷,在這裡簡單地梳理幾句。

第一,歐楷的筆法精神,結構嚴謹,以險絕為奇,所以說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那麼我們就應該先認真讀帖,仔細觀察,筆畫的位置。

第二,認真觀察後,就應該嚴格落筆,做到筆筆不苟,精細入微,初學者最好是看一筆寫一筆。

第三,歐楷的結構非常重要,寫不好就會出現歪的情況,所以學的時候要把握好這一點。

第四,自歐陽詢以後,學習歐楷成名的人很多,比如清代就有不少,也可以學習他們的楷書,再探歐陽詢原貌。

另外,當今備受推崇的田氏兄弟也可以參考,畢竟他們研究了一輩子歐陽詢,很多見解也是有價值的,他們總結的理論可以學習,或有幫助。



鐵匠的頭髮

歐體楷書以險峻勁健、溫婉端秀而流傳千古。膜拜者歷來不計其數,培育造就的了無數書法名家。下面,我就以《九成宮醴泉銘》為例,談一談個人學習歐體楷書的幾點體會,謹供參考。《九成宮醴泉銘》局部

一、熟讀碑帖,領悟精髓。在臨摹練習的同時,還要重視熟讀碑帖。讀帖除了要懂碑文含義外,要把重點放在單字、整行、整篇的詳細觀察上,細緻揣摩歐體楷書的點畫特徵、結構特點和章法佈局方法,提煉精髓,掌握要義,做到心領神會。在讀帖過程中,還可採取空臨方法,進行輔助練習,對自己掌握不好的點畫、單字進行反覆描畫,直到真正理解為止。

讀帖(資料圖)

二、點滴入手,打牢基礎。學好歐楷,就要打牢紮實的基本功,寫字基本功是每位初學者都要過的一道門檻。這個問題中所描繪的現象,就是基本功不牢的表現。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書法基本功開始練習,包括:

一要掌握毛筆的使用方法。毛筆筆法主要包括執筆法和運筆法。目前執筆法主要採用的是五指執筆法;運筆方法主要包括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頓筆、挫筆、轉筆、折筆、駐筆等基本運筆法。通過對這些方法的反覆練習,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堅持點滴練習,方法要領得當,就能掌握毛筆用筆方法和技能。

二要掌握歐體楷書點畫書寫要領。第一,掌握歐體楷書的橫、豎、撇、捺、點、鉤、挑、折八種基本筆畫寫法;第二,掌握筆畫組合的書寫要領;第三,掌握歐體楷書偏旁部首書寫技巧。在點畫練習時,要注意每種筆畫的形態、用筆方法及細微變化,再把這些筆畫具體運用到整個字上,就能較快地寫好一個字。

三要掌握歐體楷書的結構特點規律,打牢結字基本功。既要掌握歐體楷書獨體字結字方法,又要掌握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結字方法,還要掌握結構佈勢的基本規則。練習時,要精選有代表性的一些例字,對這些例字的結構比例、形態特徵要做到心中有數,通過臨或摹等方法,反覆練習,總結提高。

執筆方法圖

三、樹立信心,長期堅持。“字無百日功”。歐陽詢想當年在書法上是下過苦功夫的,這才是他創造偉大歐體楷書的秘訣。再好的書寫方法也要建立在堅定信心和堅持練習基礎上,才能被掌握、被運用。要消除急功近利的念頭,注重循序漸進,點滴入手,把具體練習過程當作樂趣和享受,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寫好歐體楷書就指日可待的了。


五湖四海

看了你練的歐楷,筆畫已經有了一定基礎,結構還有較大差距。給你3點建議:

1、先固定歐體一本字帖練。從古帖入手,不要練今人的集字。

2、每天練字不求多,根據時間安排,1~5字即可,多了記不住,無效果。

3、練字後要分析,思考。每練一個字,要對照原帖,邊糾邊改,力求像原帖。一定不要隨意練,不能差不多就行。

把握以上3點,就是堅持,祝共同進步!

照著你的第一篇字寫了幾個,共勉。


九成宮

歐體字的臨習,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筆法的掌握。歐體字的用筆特點是勁利,露鋒起筆,行筆勁疾,收筆乾淨。在練習時應加強速度,準確性的練習。能在快速的運行中停止下來,掌握好筆畫的分寸。


(圖為子衿書孫過庭書譜)

二,歐體字的點畫瘦勁,骨強筋健。在練習時不要用放大的字帖。應該使用原碑帖,練習時不要寫很大,儘量和原字大小一樣,才能體現出歐體字險絕的特點。寫大了點畫的處理上很難把險絕的特點表現出來,這是初學者寫歐體字軟弱無力的通病。
(圖為子衿臨文徵明小楷——九歌)

三,結構上的處理,筆畫間距的等分,是楷書中的一個鐵定法則。我們結合你的照片來分析
周字的五個橫畫的間距,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相等,疏密不等。石字的三個橫畫,一,二間隔太鬆,二三又太密。有三個橫畫以上的字,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在臨帖時,觀察好帖中的間距,做好等分間距的處理。

目前先把起筆,行筆,收筆,字體的大小,結構的間距這幾個問題處理好,一步一步來改善。一個道理通,其他問題就能觸類旁通。自己領悟出來的,比別人說出來的更有感受。



子衿tjk

越寫越不滿意是好事,是眼力提高了,學書法就是要眼力高,眼裡有活就會手裡有活。

看了樓主的字,有點入門道的,讀帖還不夠,筆畫處理還不夠細膩,就是起收比較重,我們可以從最開始的筆畫的起行收來看,細作對比原帖。

月字的撇就特明顯的不對,讀帖不到位才會寫得如此.【學習不足也會如此】

結構學習《歐陽詢有間架三十六法》不可不學習,《八訣》也是要讀的和領悟的。

摹帖的技術應用,摹帖是為了找到寫的感覺和結構的理解:眼睛看到的結構和寫的事實還是有差異的,留出來的空間和筆畫的位置稍不注意就會差異,所謂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在歐體中是很突出的.

分類整理分析,按筆畫、部首、結構

比較同類分析,發現變化和細膩之處,

觸類旁通,看歷史上的同學們學的怎麼樣?前人的臨摹資料

聯想:看不同書風的書家字帖,發現差異之處,繼續提高眼力。

歐體的幾個帖都可以看看,比較著看就是讓我們去發現原來我們看不到的。

不求急效。斷斷續續改天天。

字寫得和原帖大小,放大了筆畫和結構看起來和原帖自然就不一樣了。

歐體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所以說是廣採各家之長。

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比較一下歐陽詢師傅的墨跡

還有祖師爺的


清揚有儀

我的學書經歷告訴我,你得問自己怎麼解決。

此文不會告訴你怎麼做,因為書法這玩意,古賢也說書道玄妙,書法當自悟耳等等。即便是讓你站在明師旁邊看他寫字,尚且不能領會其中之一,況我輩在這誇誇其談乎?

這裡倒是有兩條建議,不妨看完後,做一番思考:

第一,往細微處臨。

學書到了一定層次,就得細心。我之前和你一樣,後來有一次恩師說:“活不細,丟的就多。”仔細一想,是這樣,為什麼?舉個例子:

您學歐體,知道利刀旁的豎勾怎麼寫吧?我以前總是以為它是一筆直下,然後出勾,後來才知道,它的運筆絕非一筆直下,而是有豐富的軌跡變化在裡面。

從這個思路走下去,基本上歐體的每一個點畫,都值得您去推敲,這些東西學到手了,才是厲害啊!

至於結構的巧妙,前人總結的什麼32法,96法等等,愚以為可以略微看看,看看的原因,是為了在腦袋裡有個“結體”的意識,臨帖時體會別人是怎麼處理的,漢字無非那麼些結構,一個一個紮實下來,花不了多久。

第二,自古以來,凡是書史有點名氣的,從來沒見過哪一個人只寫一種帖。都是先博而後專。

所以,給您的建議是,先放一放歐體,可以去寫寫其他人的,回頭再寫歐體,自有新的領悟。

黃庭堅也是學了很多人,後來在朋友家見到XXX的XXX(原諒我好久沒讀書了,直接忘記,這個可以在王鎮遠的中國書法理論史裡查到,絕非空穴來風。)頓悟筆法。

趙之謙也是,遍臨諸家,到了三十多歲,無所得。後來偶得拓片瘞鶴銘,方有所悟。

有書友魏碑寫的單薄,恩師讓他學了一段時間的《始平公造像》,得其豐厚。

有書友用筆粗率,恩師讓他操習《文賦》,得其精微。

等等。

若是有人自稱自己專學一帖多少多少年。那麼,您也別看他寫的字了,一般不好。道理很簡單,誰的字,也不能涵蓋書法裡的所有審美內涵,若以食為天,單吃一種,應該會營養不良的吧!

總此兩點,望察之。






飛鴻踏雪

1看了你的字說明你正在學習歐陽詢的《九成宮》,但是學習的是現在的講解教程,而不是歐陽詢的原碑。

2你之所以越寫越不滿意,是因為你不懂歐體字的特點,從而沒有掌握住“法”!!學書不得法,怎麼可能學會呢?又怎麼能進步呢?我也是學習歐陽詢的楷書十年多了,多少有點心得。



3首先歐楷自古以來以“”險絕“”,瘦硬,結體端莊秀麗而著稱!要想學好歐楷,先練基本筆畫,而且是結合著例字練習筆畫,而且要對比,同一個筆畫在不同字上,是怎麼安排的,怎麼變化的?我們都要學習,只有基本筆畫寫好了,然後再學習結體。不要一上來就盯著碑帖練習,應該有所選擇的臨摹。


4首先選擇常用字,筆畫少的字,這些對於提高你的書法都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常用字,筆畫少的字,都是古人注入法則最多的。從而能夠學到法!練字不能貪多,否則消化不了,應該盯住幾個字,反覆學習,才能有進步,最後要通臨,通臨的目的是練習行氣,也就是氣韻。

5以上幾點如果能夠做到,我想對你的學習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謝謝你,喜歡我或者想跟我一起交流學習書法的朋友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