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溫嶺第一條高速公路

也許你錯過了一個時代的開端,卻不會錯過這個時代發展的過程,改革開放就像一股從未停歇的力量,將溫嶺推向了自信自強的道路。溫嶺用40年的光陰,從偏居東南一隅的農業縣蛻變成為雄踞一方的經濟強市。

40年風雨兼程,40年碩果累累。“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過去的40年,百萬溫嶺兒女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溫嶺大地湧現了許多首創事件和人物群體。

憶往昔歲月,看今朝風華。即日起到年底,溫嶺日報每週三定期推出《改革開放40週年特別報道·40年來的NO.1》系列專版,展現40年來不斷湧現、改變我們生活的新生事物和新鮮事件。讓我們共同回望改革來時路,重拾初心繼續前行,將改革進行到底。

1994年5月,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工程指揮部組建。同年10月16日,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正式開工。

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全長9.4公里,穿過大溪西部,途經11個行政村,北接黃岩院橋,南連樂清湖霧。

這是我市第一條高速公路,是溫嶺乃至台州零的突破,改變了溫嶺交通“卡脖子”的狀況,結束了翻山越嶺出城的歷史。

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給溫嶺人帶來的便利影響深遠,直接縮短了溫嶺與其他城市的距離,但日益發展的經濟、日漸增多的車輛,尤其是市民越來越強烈的出行需求,使得這條高速公路,尤其是這唯一一個高速進出口,難以滿足當下的需求。所幸,沿海高速於2015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從此,溫嶺人邁向高速公路2.0時代。

1994年,彼時的陳志雷,35歲,剛從鄉鎮被抽調到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工程指揮部。

這一年5月,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工程指揮部組建。

同年10月16日,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正式開工。

“這是溫嶺第一條高速公路,這是溫嶺乃至台州零的突破,將改變溫嶺交通‘卡脖子’的狀況,結束翻山越嶺出城的歷史。”一直從事行政工作的陳志雷,意識到自己即將參與的這份工作意味著什麼。

看著眼前即將而來的大刀闊斧,他躊躇滿志。

同樣滿懷期待的,還有當時整個溫嶺的100萬人。

那一年,翻山越嶺去看你

在擁有高速公路以前的記憶,幾乎每一個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溫嶺人,都有著一籮筐的記憶。

潘丹是60後,1988年在杭州過的那個春節,一直烙在她的記憶裡,除了在另一個城市的新鮮感,最讓她難忘的,就是那一路的顛簸。

那一年年末,潘丹跟隨父親,在溫嶺車站坐上了前往杭州的麵包車,9.55元的一張硬座車票,讓她記憶猶新。上午5時許從溫嶺出發,便開始了長達10多個小時的翻山越嶺。

“那時候沒有高速公路,只能在各座大小山上翻越。”“翻山越嶺”這個詞,從沒有如此鮮活。那時候出行,車輛一般都從104國道走,國道從山間穿過,蜿蜒“盤”向遠方。

黃土嶺、桐巖嶺、長石嶺、貓狸嶺、會墅嶺,“尤其是經過黃土嶺的時候,漫天的黃沙飛揚。”潘丹說,那時候的道路是石子路,一有車經過,就會掀起漫天的塵土,那感覺別提有多差了。

一路盤旋,轉彎特別急,加上駕駛員的生猛技術,在山路上盤旋沒多久,那一車三分之二的人都吐了,“這是我對那次旅途最深刻的印象。”

10個小時後,潘丹一家終於抵達杭州,年輕的潘丹心想,如果能造一條路,直接穿過大山,一路飛馳,直達杭州,那該有多美妙啊。

同樣是60後的李先生,對於那一段路有著類似的一段回憶,不過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這一段路上的堵車。

“幾十年前,從溫嶺出發到上海,需要大概24個小時。”李先生說,一開始沒有臥鋪,24小時的硬座“體驗”,箇中滋味,可想而知。

24小時的旅途,最怕的還是遇上堵車。“當時的山路,很容易翻車、堵車。”李先生那一次的經歷糟糕至極,在這一段路堵了很久,連飯都沒得吃,一車的人肚子餓得咕咕叫。“當時有個賣玉米的販子來叫賣,一根玉米2元錢,大家搶瘋了。”李先生感嘆,“當時的2元錢啊!”

要發展,先造路

市民對於希望擁有一條高速公路的呼聲越來越高。

當時,適逢台州撤地設市,交通建設也是台州市政府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砸鍋賣鐵也要造路”,這一口號,包含著辛酸,包含著艱難,更飽含台州人民“向外”的堅定信念。

台州高速公路,是國家交通部規劃建設的,併力爭於2000年基本貫通的沿海主骨架公路網中的,寧波至台州、溫州中的一段。這一主骨架公路,北起黑龍江同江市,南至海南省三亞市,途經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煙臺、青島、連雲港、上海、寧波、台州、溫州、福州、廣州、湛江、海口等大中城市與大港口。

作為沿海主骨架公路網的其中一段,台州率先自行投資建設,意欲為原本的閉塞之城打開一個口子。

高速公路在臺州境內縱貫三門、臨海、黃岩、溫嶺四縣(市),全長80.6公里,包含7座隧道、2座大橋,雙向四車道,投資額達35億元,每公里造價約4300萬元。

建設臺州高速公路,是台州人民盼望已久的一件大事。台州交通建設,特別是公路建設明顯滯後,公路等級低,通行能力弱,尤其是當時現有的104國道,標準低,路線線形差,沿線穿村多,集貿點頻繁,混合交通嚴重,黃土嶺、路橋及大溪嶺等處交通十分擁擠,已成為嚴重的“卡脖子”路段。

同時,由於長期處於嚴重超負荷運轉狀態,公路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很大損失,也嚴重製約著經濟發展。

台州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一條現代化的高等級公路,以徹底改變交通“瓶頸”的制約。

高速公路到底能給當時的溫嶺帶來怎樣的好處?當時,曾經過嚴格的測算。

經濟效益好。高速公路行車速度快,通行能力強,運行時間短,有利於商品的流通和運輸經濟效益的提高。高速公路一般時速可達80~120公里,比當前公路混合交通的時速提高2~3倍,同樣的車輛條件,高速公路運行百噸公里的油料消耗和運輸成本可降低25%以上。高速公路建成後,較之於104國道,大溪至臨海可縮短里程23.7公里。

交通事故少。由於高速公路平、直、寬,中間有分隔帶,實行全封閉和全立交,並採用現代化智慧監控系統,排除了縱橫干擾,交通事故也大大減少。據測算,我國每修造100公里高速公路,每年可減少死於交通事故的人數為164人。

沿線發展快。高速公路有利於促進公路沿線經濟發展,有利於開發資源、城市人口的分散、擴大城鄉物資和市場交流,推進城鄉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繁榮進步,特別對促進工業發展,高速公路的作用尤為顯著。

對於這一新生事物,不少人心生嚮往卻又心懷猶豫,但這一步伐終歸還是堅實地邁了出去,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工程建設指揮部就是這樣一幫奔赴“前線”的人。

第一條高速公路,來了

當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的建設正式動工時,3000多人趕來參加了開工儀式。

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全長9.4公里,穿過大溪西部,途經11個行政村,北接黃岩院橋,南連樂清湖霧。

轉眼3年的時間就過去了,1997年10月28日,這個日子深深烙在那一代“高速人”的腦海裡。

這一天,大溪到院橋這一段順利通車,台州成功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這一段高速公路開通之後,原本從溫嶺出發,需從104國道到達黃岩的,可以直接改道高速,行程整整縮短17公里,時間縮短約半小時。

四車道全封閉,平坦寬敞的道路,疾馳的汽車,那一天第一次奔馳在高速公路上,吹拂在耳邊的風,似乎至今還在陳志雷耳邊盤旋。

“我眼看著溫嶺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一層層填土,奠基成形,建設成功,我能夠參與其中,是很大的緣分。”陳志雷為此自豪不已。

1998年,陳志雷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與自己駐守了近5年的位於建設前線的指揮部辦公室告別。

這一段5年的記憶,如今變成陳志雷辦公室書架上一個厚厚的文件夾,裡面泛黃的紙張,還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

“當時就住在第一線,叫靠前指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們就住在大溪鎮小溪村,週末才回一次家,工作繁忙時,就連回家也顧不上了。

“主要是徵地拆遷、政策處理方面的工作。”陳志雷說得輕描淡寫。

僅率先啟動的高速公路溫嶺市第7標段,北起大溪鎮裡宅村,南至大溪鎮良山村,共涉及9個村,需徵用土地256.915畝,拆遷房屋27間。縱觀整個溫嶺段,徵地的難度可想而知。

那一段時間,指揮部人員幾乎都一心撲在這一項工作上,早出晚歸,希望早點完成徵地任務。

《超常規,爭主動,搶時間,高速公路第8標段政策處理奮戰15天一氣呵成》,陳志雷桌前的這一份泛黃的文件,凸顯了當時工作的緊張。

1994年,台州高速公路溫嶺段率先開工;1996年,杭州至寧波的高速公路率先通車;2003年12月30日,甬臺溫高速平陽到蒼南段開通,屆時,整個甬臺溫高速公路經過9年奮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幾個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子裡,卻飽含著像陳志雷這樣的奮戰在一線人員的艱辛與汗水。

在《台州日報》1997年12月26日第二版,一篇寫在臺州高速公路院橋至大溪段通車之際的報道,道盡了這一群奮戰在一線的工作人員的努力與奮進。

如今留給陳志雷最深印象的,不是工作的艱難,反而是對於老百姓的感動,“很多老百姓對我們的工作很支持,知道這一條路對於所有溫嶺人的意義。”他們願意舍小家為大家,舉家搬遷,換來溫嶺人出行的暢通無阻。

2002年12月30日《浙江日報》第四版,出現了一份《浙江省高速公路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名單》,表彰在高速公路上有突出表現的集體和個人,陳志雷被評為先進個人三等功。

之後,大石一級公路、路澤太公路、石松一級公路、甬臺溫鐵路……陳志雷再也繞不開與路的情緣。

溫嶺迎來高速公路2.0時代

第一條高速給溫嶺人帶來的便利仍影響深遠,直接縮短了溫嶺與其他城市的距離,但日益發展的經濟、日漸增多的車輛,尤其是市民越來越強烈的出行需求,這一條僅有一個高速進出口的高速公路,已難以滿足當下的需求。所幸,沿海高速於2015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從此,溫嶺人迎來高速公路2.0時代。

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工程,由台州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和三門灣大橋及接線工程組成,全長147公里,概算投資386億元,是目前浙江省投資最大的單體公路項目。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北連象山港大橋(寧波),南接甬臺溫高速(樂清)。

而沿海高速溫嶺段,主線長32公里,概算投資68.8億元。全線採用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

這一條沿海高速,如同在這個濱海之城開闢了一條新的大通道,沿海岸線蜿蜒,溫嶺人的出行多了一個選擇,原本都往甬臺溫高速擠的車輛將被分流,帶來的便捷與速度可想而知。

“沿海高速的建成,將徹底改變溫嶺只有一個高速進出口的歷史。”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增加的3個互通,讓溫嶺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都有了進出口,對於全市各地的人來說,更是可以做到最快10分鐘上高速,大大緩解了原先的擁堵狀況,“尤其是每到節假日,高速公路進出口排長隊的現象,在今後將得到根本性改變。”

這3個新設的互通分別為溫嶺北(濱海)、溫嶺東(箬橫)、溫嶺南(城南)以及一處服務區,位於東浦農場。

沿海高速開通之後,從溫嶺出發,與周邊城市的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去寧波、杭州、溫州等地有了更多選擇,原本擁擠的車流因此被分流了,外暢內序的交通目標也會得以實現。

“計劃完成投資4億元,年底全面建成沿海高速溫嶺段”,這是沿海高速溫嶺段工程建設指揮部今年的年度目標。1—6月,計劃完成投資1.55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75億元,完成計劃投資的112.9%。截至目前,沿海高速溫嶺段的橋樑、隧道、路基已全面完成,路面工程已完成瀝青中面層2.5公里,收費站房、服務區、機電等土建工程完成3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