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隱居武當山,過著《神鵰俠侶》楊過小龍女詩意生活,撫琴練劍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金庸先生寫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楊過和小龍女歷經磨難終走在一起過著神仙眷侶詩意般的隱居生活,引得很多情侶對此豔羨不已。8年前,“琴人谷”谷主流泥隻身一人隱居深山,與明月清風為伴。隨後,流泥攜妻子和兩個女兒也加入了隱居生活。每日粗茶淡飯之餘,或打坐練劍,或耕田採茶;或撫琴吹簫,或飲酒賦詩……過著世外桃源般詩意的隱居生活。

2018年3月初的武當山頂大雪紛飛。清晨5時許天還沒亮,流泥已經起床洗漱,他先是端坐在茅草屋前的涼亭內打坐半小時,隨後開始在飄飛的雪花中練習劍法。流泥真名叫做吳一琴子,“流泥”是妻子對他的暱稱,久而久之,大家都稱他為流泥。而流泥也給自己起了一個頗具隱士風格的道號,叫“琴劍逍人”。流泥說,當初他選擇隱居生活,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十年前,他迷上了越野、徒步,當時他還和另外一個朋友在武當山經營著一個古琴行。但後來他和幾個朋友在西藏玩越野車時,兩個最好的朋友出了嚴重的意外,這讓他意識到生命無常。而當他回到武當山時,他最信任的兄弟又捲走了他在琴行的所有財物,包括做好的十把要交給客戶的古琴。流泥只好將自己的積蓄全部拿出來給客戶賠償損失。最後,他身上只剩下56元,還有4個從廣西老家帶出來的小徒弟跟在身邊,最大的11歲,最小的才5歲。


“當時我根本沒錢在城裡生活,只好到深山老林裡隱居。”流泥說。他起初和四個徒弟一起住在農戶的柴棚裡,白天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吃。後來又在茅屋周圍種一些蔬菜,生活略有改善。在這時,流泥遇到了慕名前來學琴的阿琴。她看著老師神魂落魄,便寬慰他說:“你雖然沒有錢,但你有技藝在身,何愁不能東山再起?”隨後一年多時間裡,阿琴和流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兩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他們把這片樂園命名為“琴人谷”。

阿琴的全名叫朱雙琴,出生於1986年,是湖北宜昌人。她小學畢業沒多久就跟村裡人到福建打工,在餐廳刷盤子、在工廠製鞋她都幹過。因為家裡經濟壓力過大,她患上了嚴重的失眠,整夜無法入睡。她2010年請了3個月假,前往武當山習武健身,身體逐漸恢復,後來回到公司後又舊病復發。於是2010年底,她乾脆辭掉工作,長期定居武當山修心養性。在這裡,她結識了來自廣西的流泥,跟著他學會了武術、彈琴、下圍棋等

8年來,她找到了精神歸宿,不僅失眠症治好了,孱弱的身體也慢慢恢復。“我每天呼吸的空氣都是甜的,能生病嗎?”阿琴說,隱居生活讓她獲得了重生。如今,兩人的大女兒已經快3歲,小女兒也有10個月大,夫妻倆暫時還不準備把他們送到學校去,而是留在山上自己教。“主要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古詩詞等,等她們長大瞭如果想回城裡的學校讀書,我們會尊重她們的意願。”


流泥在廣西梧州的家中兄弟姐妹眾多,年幼家貧。流泥從14歲開始便出門闖蕩,最後在湖北武當山一帶住了下來,跟著山上的武師學習古琴和武術,前後學習了16年,終於小有所成。在過去十多年間,他數次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交流琴藝和劍術。

8年間,他們的生活非常規律。隱居深山,吃、穿、用全都來自山上。土屋的地窖裡還儲藏著去年冬天沒吃完的大白菜,廚房裡堆著從山上採回的魚腥草、野菜和野辣椒,就連糧食也是自己種的。天氣暖和時,他便會趕著耕牛去犁地。

這座土屋是流泥8年前從一位農戶手中租來的,共3間正房,一間偏房,正房中有兩間是臥室和一間客廳,臥室上方掛滿了稻草簾子,到夏天則會換成竹簾子;偏房則被他開闢成廚房。兩年前,他與十多個弟子從山上伐木,自己從山上採集桐果並製作桐油,在門前建起了專門用來撫琴的涼亭,接待客人一般也都在這個涼亭。


流泥表示,他們隱居深山並不是消極避世或對現實不滿,而是追求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迴歸自然的本真生活。2015年,幾名到武當山探險的驢友發現了流泥和阿琴隱居的這個山谷。他們拍了夫妻倆一起撫琴、習武的圖片和視頻,並將他們發佈到網上。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憑藉高超的彈琴和制琴技藝,流泥逐漸有了些名氣,前來找他學習制琴和琴藝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偶爾也會招收全國各地的學生來學琴,以此貼補家用,目前他有15名徒弟。

隨著平靜生活被打破,外界的關注和質疑也隨之而至,對此流泥很坦然,“有人質疑我在這裡隱居是不是為了炒作,但其實很多人來找我我都會避而不見。我已經在找新的隱居地了,我們只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制琴、彈琴,過那種不被人打擾的生活。也許你下一次來,我就已經到其他地方隱居去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鄉拍鄉土】用鏡頭記錄老百姓的生活,用文字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