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老子是楚國人,比孔子年長,歷來認為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寫了一本《道德經》,給後代人許多的啟發。

人到中年,煩心事多:看著人家功成名就,自己碌碌無為,一肚子的委屈;看著人家的孩子,一個個都成為優秀人才,自己的孩子卻還天真懵懂,越發的心焦;看著人家住大房子,開豪車,自己在住小房子,越想越睡不著覺。

今天便分享《道德經》中的三條安身立命的原則,如果你在平時的生活中能予以切實遵守,也可以越過越順,擁有一個快意的人生。

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一、致虛極,守靜篤

致虛,就是放空自己的心靈;守靜,就是保持一顆寧靜的心。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老子的道德經當中也是這個意思。

對於金錢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功名利祿也是一樣。《史記》當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其實是非常可悲的。人對於物質的追求就像在無底洞一樣,身處其中,而永遠無法到達目的地。唯有淡泊才能夠使自己儘量不受到這些身外之物的干擾。所以老子也說知止方能不殆,也就是說你只有知道適可而止,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二、道法自然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順其自然。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法則,人類社會也有人類社會的法則,作為一個智者,應當遵循自然規律,而不能夠違背自然規律而行。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與幸福。

現代社會,人們往往違背自然規律,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最後的教訓是慘痛的。有的不僅沒有得到,反而失去的更多。要想補救,卻為時已晚。

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三、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做看似無用之事,品看似無味之味。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努力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人生苦短,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你如果猶豫再三,不能遵循自己內心的呼喚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情,這是非常可悲的。

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有人說,你在某一領域,如果花了七年時間,你就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那麼在我們人生當中,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成為許多的專家,比如說畫畫、唱歌、攝影、跳舞、下棋、練瑜伽等等,各種各樣,你總會發覺到自己真正擅長的事情。而這樣在你年老的時候才不必後悔,自己想做的事還沒有做,想見的人還沒有見。中年人,往往會為身邊的人和事所累,自己真正的想法不敢去表達,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敢去做,從他人的想法出發,過多的在意他人的感受,而使得自己被壓抑了,這是不對的。在自己的人生中,不要一味的壓抑自己,努力的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才能使你獲得一個快樂的人生。

人到中年越過越順,做到這三點,越早做到越好!

老子雖然已是幾千年前的人了,他卻能預見到今後的人類社會,人們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從《道德經》當中,我們還是能夠吸取到很多的營養,來對我們的生活和人生進行規劃,使我們人生的道路走的更加的順暢,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得到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