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城惠民樹新風 打造宜居新賓陽

創城惠民樹新風 打造宜居新賓陽

美麗的鳳凰湖。 (黃日強 攝)今年以來,賓陽縣以創建全國衛生縣城、全國健康促進縣為契機,圍繞實現自治區文明城市“二連冠”的目標,全縣上下共同努力,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一個尚善、崇文、宜居的新賓陽逐漸呈現,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節節攀升。

尚善

引領道德風尚美

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賓陽縣強化價值引領,使核心價值觀入心入腦,講道德、學模範、樹新風蔚然成風。

近年來,賓陽縣積極打造“賓陽好人”品牌,每年在中國文明網好人線索平臺發佈“身邊好人”線索2000多條,在縣屬媒體開設“身邊的感動”“德滿賓陽”欄目,持續刊播各種好人事蹟。目前,全縣湧現出以全國見義勇為模範謝芳秋為代表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美德少年260多名,其中4人(團體)榮登中國好人榜,當選“中國好人”。推出各級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7000多戶。

建好、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宣傳陣地。全區首個好人館——“中國好人”韋曰堅紀念館每年到館參觀人數達6000多人次。該縣還建成16所中央、市級鄉村學校少年宮,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鎮級全覆蓋。

該縣還深化公民道德文明提升工程,積極開展“做文明有禮的賓陽人”、志願服務、誠信建設等主題活動,提升群眾文明素質,關愛他人、文明禮讓、守信踐諾等成為市民自覺行為。每年開展全縣性“交通文明勸導”“文明禮讓”等主題活動10多次。目前,全縣共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76支,註冊志願者13000多名,每年開展“三關愛”、“鄰里守望”、慈善捐助等主題志願服務活動400多場(次)。

崇文

打造文化生活美

賓陽縣注重發揮文化滋養涵育作用,全力推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不斷提升群眾文化滿足感、獲得感、優越感和幸福感,用多彩文化生活打造文化厚重的城市氣質。

近年來,全縣共建設31個村級文化服務中心、202個農家書屋、556支文藝隊、527支健身隊,縣文化館晉級國家一級文化館。每年常態化開展全縣性和諧鄉村(社區)大展演、廣場月月演、“三下鄉”等全民文化活動4400多場,全民健身活動1000多場次,參與人數20多萬人次。6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賓陽炮龍節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賓陽縣先後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西特色文藝之鄉”“廣西書法之鄉”“廣西民族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在強化“書香賓陽”建設方面,賓陽縣在全縣建設了200多個全民大眾閱讀點,每年開展全民閱讀活動2000多場,參加群眾達20萬多人次。連續榮獲全國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組織特等獎。

賓陽縣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農村落地生根。建設先進文化進基層示範村100多個,建成中華鎮宣村精神文明建設主題園、中華鎮興隆村“道德文化石”示範園、新橋鎮科甲村“鄉賢文化講壇”、大橋鎮大塘村“流動書屋”等一批農村道德文化傳播示範點。

宜居

構建人居環境美

“創城利民惠民”,這是賓陽始終堅持的理念。通過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鄉村建設、“城鎮建設發展提升年”、精準扶貧等活動,該縣加快了宜居宜業中等城市建設的步伐,進一步提升了賓陽城市品質。

目前,全縣城鎮化率達41.1%,完成了全縣1200個村莊規劃編制。鳳凰湖水庫綜合治理、鳳凰科技文化廣場、內東環路等縣城主次幹道路面“白改黑”等40多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積極開展“宜居鄉村”建設,新增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6個,建成村級垃圾處理項目16個,基本實現了城鄉汙水處理全覆蓋。

針對夜市燒烤攤亂擺賣、亂排油煙的亂象,該縣出臺《賓陽縣露天燒烤攤點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由縣政府辦牽頭,聯合創衛辦、住建、食藥監等各職能部門組成整治工作組,對廣場南路、財政路、永和路等道路兩側露天佔道的燒烤點進行整治。

在加快市場升級改造建設過程中,賓陽縣爭取上級扶持資金400萬元,對楓江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新賓明鏡市場完成項目立項、委託檢測等工作。該縣還加強農貿市場衛生保潔工作,推出《農貿市場環境衛生公約》,要求經營者遵守市場管理制度,做到文明經商。

為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環境,該縣還投入2000萬元完成城區道路清掃保潔任務,實現環衛作業機械化。同時投資300多萬元,啟動陳年垃圾篩選工作,提高垃圾焚燒處理量,目前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譚唐 伍海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