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与自然美好成长

——悟对《瓦尔登湖》兼谈我的生态文学观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和《寂静的春天》被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其中《瓦尔登湖》系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人类的精神家园、自然文学的典范,超验主义的经典作品。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顺利召开,会上,习总书记重申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新时代生态环保理念,通过学习会议精神,对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学习,使我豁然开朗,结合自己对国内外生态环境文学的涉猎,尤其是近期集中两个多月欣赏阅读的《瓦尔登湖》,使我眼前光芒一片,胸中激情澎拜,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和神秘,一种写好生态环境散文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是一名环保基层工作者,对自然文学、生态文学和环境文学作品情有独钟。自己在闲暇时间,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写一些环保专题调查建议文稿和游记散文。2014年参加了省环保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联合举办的“读《塬上》话环保,走“塬上”享绿色”有奖征文活动,通过认真阅读我省生态作家钟平老师的《塬上》长篇小说,撰写了《为环境文学鼓与呼》环保征文,荣获省级三等奖,大受鼓舞,可以说,写好生态环保文章,已成为我生命里一种痴爱和努力方向。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走近梭罗

梭罗,19世纪美国文坛巨匠、思想家、自然主义者,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共创作了20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笔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瓦尔登湖》,在美国国会图书评选中,与《圣经》等同时入选“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在美国文学界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全书由18篇散文组成,是作者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用两年零二个月,独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远离尘世,与自然零距离亲近,感受四季循环迥异景致,用一篇篇随笔美文记录内心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节,当他取得生活真谛后,重返文明社会,整理推出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成了梭罗的代名词。

《瓦尔登湖》,被冠以“自然文学”而流芳百世,该书涵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有对身处大自然细腻的描写,有对现状生活的反思对本真生活的追求,有作者对大自然野外知识的普及,有对事物渊源确切的考据,其文字状物很富有特色。

悟对大自然之美

关于大自然之美,庄子在《外篇.知北游》有句名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瓦尔登湖》中,可见作者善用丰富的联想把自己喜爱的事物比喻成世上少有的宝石,珍珠,眼睛发亮,并感叹这是上天垂青所得,当他热情昂扬地把这些宝贝既兴高采烈又小心翼翼地采集出来并捧给我们欣赏时,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童真和真挚,文字再给了我们无限的惊喜和惊讶的同时,我们会对作者幽默形象的比拟投以会心地微笑。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瓦尔登湖》,能深切感受到大自然之宏美,感受到作者独自徜徉自然怀抱,感受天籁之音,之色、之光、之奇,之美,之独一无二,一次次验证了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良师益友!它能激发出人们生活的激情和战斗力,虽然也有险象环生,窘迫不为俗人所能承受的情景。起初阅读,我试图探寻作者的创作渊源,写作背景,享受该书语言文字的精道美妙,沉思作者思想的无尚光华,读此书,会真切感受到身心安静的美妙和读文的身心舒适感。作者用他熟稔的写法,呈现给人们一篇篇状写景致的大散文,但是,通过此书作者确要阐述什么观点?要解决什么样问题?以什么形式去写?有什么凸显的文风?他的时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瓦尔登湖》跨越时代而经久弥新?在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还备受世人尊崇?他和我国东晋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臆想的理想世界---“世外桃源”是不是有相似相异之处?我也想知道,该书中的自然成分有多少?这书是给谁写的?他的读者是哪个层面的?寄予种种期待,思考如拉闸的水流,汩汩而流……

作者在开篇《经济篇》中写到,“我个人希望,作家不要总写一些各处听来的他人事迹,也应该简单真诚地讲讲自己的生活,然后把作品从远方送到读者手里”,他很明确“我想要讲述的,无关中国人和夏威夷人,而是关于你们的,住在新英格兰(美国东北部)的读者们。”这里,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看到作者传播写作经验而欣喜,为作者的谦逊坦然而敬仰。对生活本真的质疑,对人们辛勤劳作的价值性的思索,拷问内心世界“人生的最高目的是什么?我们真正必需的又是什么?”,“当人们在大多追逐大众化的生活同时,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否是别无选择的?”,“面对每天升起的太阳永远是那么的光彩夺目,放下偏见为时不晚。生活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是呀,在工作生活中,人们时不时有困扰围攻,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按部就班的生活换取劳动报酬,这是不是自己所要的生活?外边的世界是那么诱人,美好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和欢声笑语的。自己追求尽善尽美的生活,与人为善能否得到理解,和周围的人能否产生共鸣?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如今,我们感慨“我们从未如此富裕,也从未如此焦虑”,我们“对迎合时髦的生命态度的反思,追求一种以基础生活素养为根本的人性美德”,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也比成为一种潮流,这些现象的反思回归在读《瓦尔登湖》中依然能找到答案,这是《瓦尔登湖》的作者本人难以预计的,也可能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界无法想象的。

强烈的生态关怀

21世纪初,日本的山下英子女士创作的家庭生活类著作《断舍离》,该书推出的概念:“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的山下英子,其“断舍离”不仅成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治愈现代浮躁病,理顺人们内心垃圾的指导者。19世纪梭罗提倡的简单返璞归真的本真生活与21世纪的山下英子“断舍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足见经典的持久性和多元性。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如果说《瓦尔登湖》是梭罗声名鹊起的原因之一,这种生态关怀现在已经成为当代梭罗研究的主要动机和原因了。从生态环境学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梭罗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梭罗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工业文明遵循“人统治自然”,“人定胜天”,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今人们追求“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阅读《瓦尔登湖》使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激发向大自然学习的热度,我们人类社会文明始终要与大自然和谐成长。《瓦尔登湖》书写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人们开始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导致森林覆盖率大面积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这些现象在作品中也时常出现,作者在隐居隔世中,也深切感受到穿越瓦尔登湖的火车的轰鸣,工业黑烟的宣泄,噪音叫嚷的熙熙攘攘,字里行间了解到瓦尔登湖的树木已不如原先风光,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湖泊也在变化,气温逐渐升温等等环境问题的隐忧。

在《湖泊》一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生态关怀,了解到作者所居的康科德是湖泊之乡,有佛灵特湖和鹅湖,白湖等,它们各具千秋,都是那么美,那么圣洁,……而瓦尔登湖,它漂亮,不壮观,它深邃而纯净,四周松林和橡树常年环绕,湖泊四周群山高耸,群山之上,森林遍布,一片葱郁,它的颜色多变,湖水清澈透明,一眼可以看到二十五到三十英尺深的湖底,湖岸环绕着圆滑的白色鹅卵石,作者感叹它们是光明之湖,是耀眼的水晶石镶嵌在地球之上,而又无不叹息,感慨湖泊之美,自然之雄浑,作者用纪实但富有画面感书写形式写湖的四季景致,赞叹湖泊,惊为天外之物,骄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而同时又感觉到了人类的渺小,对不会享受自然之美的遗憾,感叹,“大自然只能在人类居住的村镇之外,孤芳自赏。”

通读每一篇文章,作者在描述大自然的同时,也是对人们生活本真的实践的反思,所得所获,每一篇文章都是人与自然和谐成长的范本。自然文学创作需要广博的知识驾驭,当你阅读《瓦尔登湖》时,就觉得是由一位智者带领着你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潜移默化中在教你要淡化对物质追求,对简朴本真生活的追求,要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精神领域,时不时沉浸在大自然之宏美之中,感受到生命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筑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当代作家逐渐自觉地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写出了大量探讨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文学作品。2004年春,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出版了姜戎所着50万字的长篇小说《狼图腾》,标志着中国环境文学的发展。如今,我们身处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随之好多环境问题渐渐凸显:雾霾频发,水质恶化,湖泊干涸,土壤化肥的过度施用,噪音扰民,矿山的无续开发等等,这些环境问题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环境问题成为发展的瓶颈问题,攻坚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潮流。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代著名作家阿来,他常年在高原,一边行走,一边考察、记录、思考自然和社会、传统与当下的关系,2016年,他推出自然文学三部曲“山珍三部”(《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阿来说,“这三种物品,都是稀缺的,被商业市场疯狂追踪的。比如说,今天走到一个人家,你看有张桌子,不是桌子是怎么样的,是说这个桌子是什么木头,我有个柜子,这个柜子是什么木头。当成功的人、有钱人消费这些木头,其实意味着在野外稀缺的资源大面积消失。而这种商业的需求,逐利的冲动,影响到当地的居民,带来他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我想表达一下,这种变化,以及我的一些思考。”今日读到北京鲁子渝在他的《为中国纯文学送终》一文中提出了“纯文学”和“真文学”两个概念。他说,“真文学要面对真实的中国,面对大众关心的问题,能让读者读到一个当时真实的中国”。

面对当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要,无论是生态文学、自然文学还是环境文学都将成为呼应、弘扬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绿色发展的有力介质和宣传助手。

读罢《瓦尔登湖》,那不仅是一个自然地理位置,一部自然文学,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生命、人生的象征了!1862年的5月6日,梭罗因肺结核在生于他长于他的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不幸病逝,时年45岁。在历经两个多世纪后的五月天,我捧读此书,欲罢不能,树立弘扬建设生态文明观油然而生,幸然写下这篇读后感,我相信生态文化之路会越来越壮阔!与自然美好成长将是您的幸福之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繁荣!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宝鸡市环境保护局凤翔分局工作,环境工程高级工程师,宝鸡市作协会员,县作协秘书长。近年来,发表作品80多篇,散见《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陕西环境》《三峡生态与环境》《一览》《凤翔视窗》等报刊杂志。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邂逅最美凤翔 遇见最美时光!

[email protected]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精选

遇见|程娟:与自然美好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