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自己的部衆跋涉萬里,終於在異域落地生根,他書寫了一段傳奇

遼國是一個由契丹人建立的國家,曾經數次變更國民,但也只是在遼和契丹兩個之間切換。它早於北宋建立,也早於北宋滅亡,和北宋一樣也是被新興的女真政權—金滅亡,這兩個你來我往鬥爭上百年的國家,也算是最終走到了一起。到這裡可能有人有不同意見,北宋滅亡之後並不算徹底亡國,因為南宋雖然只有半壁江山,到底是延續了漢人的統治,前後存在了一百多年,並不能說是和契丹一樣。可是大家有所不知,遼國在被金滅亡之後也並沒有銷聲匿跡,而是在一個叫耶律大石的人的帶領下繼續向西遷移,並建立了國家,前後也存在近百年的時間。

帶領自己的部眾跋涉萬里,終於在異域落地生根,他書寫了一段傳奇

耶律大石是遼國的皇族旁支,身上卻沒有爵位,但是身為契丹人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參加遼國單獨為契丹人舉行的科舉考試,因為契丹人本來就少,讀書的就更少了,競爭想對來說小一些。耶律大石當年考中的是殿試的第一名,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狀元及第,這也是相當不容易的。考取功名以後,耶律大石先在翰林院當了一段時間的文職,後來外調各地擔任地方要員,並開始接觸軍事。

帶領自己的部眾跋涉萬里,終於在異域落地生根,他書寫了一段傳奇

遼國末年,最後一任皇帝天祚帝昏庸無道,在他的統治下,女真族開始崛起,並很快擁有了相當的實力。照常理說這時候天祚帝應該早做應對,多加防範才是,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依然是我行我素,每日沉迷於打獵等娛樂活動。終於在意識到危機來臨之時,為時已晚,在女真兵的猛烈攻勢之下,遼國軍隊不堪一擊,很快便打下了遼中京,天祚帝倉皇逃走。

這時候的耶律大石並沒有走,依然堅守遼南京城準備與女真兵決戰,但是沒有等到女真兵卻等到了宋朝的軍隊。原來宋朝和女真訂立盟約,相約一起攻打遼國,意圖藉機收復故地燕雲十六州。耶律大石並沒有因為來的是宋軍就放鬆警惕,他沉著應對,指揮軍隊適時發動反擊,宋軍大敗而還。此時的耶律大石因為不想腹背受敵,便派人轉告宋軍的統帥自己願意與宋朝和平相處,並表示自己也不懼怕宋軍,歡迎隨時來戰,從這件事上我們可以看出,耶律大石不僅有著過硬的軍事素養,在外交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水平。

帶領自己的部眾跋涉萬里,終於在異域落地生根,他書寫了一段傳奇

後來,勢頭正盛的女真兵打來,耶律大石率軍抵抗,不幸被俘,但是後來他利用敵人的空檔成功逃走並去投奔了天祚帝。面對無能又自以為是的天祚帝,耶律大石不禁為自己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擔憂。在一次次勸諫得不到採納的情況下,耶律大石決定為民族和國家保留復興的火種。在一個黑漆漆的夜晚,耶律大石率領兩百名親隨離開天祚帝,並同時自立為王。耶律大石一路西行,在可敦城得到了上萬的部眾,這為他以後建立自己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帶領自己的部眾跋涉萬里,終於在異域落地生根,他書寫了一段傳奇

在征討此時已經建國的金國無果後,耶律大石及時的改變了策略,決定向西發展。在他的威名之下,很多西域的小國紛紛歸降,如高昌回鶻等,在此基礎上,西遼建立,耶律大石帶來的部眾也在西方站穩了腳跟。後來,耶律大石又帶領軍隊東征西討,全盛時期勢力範圍囊括了今天的新疆全境,盛名更是遠播萬里到達歐洲,歐洲很多國家的君主不知道金、宋,卻知道有個耶律大石建立的國家很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