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爲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首先大家都知道,圖騰就是一種信仰,很久之前中國人都以蛇和龍之類的作為圖騰,也是代表著對未來生活的一種嚮往,以及對自然神秘的好奇感。之前看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改編的原著《狼圖騰》,當時在圖書館初看這部書,一下就被其中的情節吸引了,感覺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通過小說直接把我帶到了內蒙古草原上。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那種奇妙的感覺,不過看了這部電影,發現還是很有意思的。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這部電影帶來的深層意思還是很不錯的,因為狼一直被“領導”視為禍害人類的孽畜,它殘害其它動物,是不應該存在於大自然的。滅絕狼群看似帶來了和諧,其實這只是所謂的幻想,大自然中的生物鏈環環相扣,狼的這一環節斷了之後,狼群肯定要大量繁殖,而且狼通常捕殺的都是老弱病羊,沒有狼的控制數量,羊群不僅數量上漲,得病率也大大提高,長此以來必將帶來不和諧,當草原承受不住時,草原就會消失了。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不過還是感覺《狼圖騰》的原著小說更能打動人,而且看過電影和小說的人應該都會覺得小說有這麼一種不可超越的魅力,還有著電影的那種表達不出來的東西,特別是小說一開始蒙古族人帶主角去打獵的時候,那種文字上帶給人們的衝擊力和刺激性比電影還要好,非常能帶動人們一直看下去。而且這部小說展現了精彩的草原狼的故事和一些遊牧民的風俗,還在民族精神上給了我們更上一層的昇華,帶給我們獨特的思考,這也是這本小說的精髓之處。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不過電影也有它的精彩之處,比如成群結隊的羊群,以及牧羊人和狼的鬥爭,用畫面展現出來肯定會更加直觀而且精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影中,經過了一場大的趕羊搏鬥後,一群馬在河中被凍成成了冰雕,這種視覺上的震撼是小說的文字帶來不了的,不過劇情相對來說還是原著更能表達作者的想法和意思。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也正是《狼圖騰》所說的那樣,人類確實是應該和大自然的動物們和諧相處,畢竟其實原本上都是為了食物和生存,我們不能因為狼危害了人類的利益,就要大肆去捕殺它,其實它和我們人類一樣都要吃東西,只不過進食的方式不同罷了。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剝奪生命的生存,即便是人類也不行。如果你肆意扼殺生命,必將受到大自然帶來的連鎖反應。就像如果你捕殺狼,那麼黃羊肯定氾濫,然後把草原上的草全部吃光,人類也沒法生存了。

這部電影籌備了7年,為養狼花了3年,在大草原上真實取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