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近年來,天津市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考試招生制度不斷調整和優化,為學生成長、國家選材和社會公平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在此過程中,天津市考試院按照國家教育改革總體部署,進行了積極探索。

隨著2018年全國高考順利結束,天津市的廣大考生馬上面臨一項新的課題——填報志願。這對於家長們和考生們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根據我多年的研究發現,絕大部分考生和家長把關注點更多的放在考試成績上,而對於志願填報政策和高校錄取規則瞭解的很少,這也導致了每年都有一些高分低就、專業調劑、滑檔、高分進入徵集志願等情況的出現。

2018年,天津市按照教育部關於逐步減少錄取批次的相關要求,繼續對本科高校錄取批次合併進行了調整,將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併為普通本科批次,即普通本科僅設一個批次,分為A、B兩個階段。A階段為公辦本科高校及經批准在本批次錄取的高校,B階段為民辦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

每一次的批次設置調整,都會讓考生和家長在短時間內難以掌握填報志願的科學規律和填報方法,甚至很多家長抱怨填報季太難過,立思辰·百年英才高考升學規劃研究院院長梅金鎖老師根據多年指導志願填報的經驗和研究,為考生和家長提供幾點建議:

首先,填報志願絕對是個性化的需求,我認同志願填報沒有“標準答案”這個說法,因為每個考生的情況不一樣,從成績、學科能力、興趣愛好、志向目標、性格特質、家長和學生的價值觀取向,都有所不同,大家只能在同一套規則和制度下,根據學生差異化的情況各取所需。但是至少不能讓最終的志願方案當中的院校選擇出現高分低就,更要避免專業的選擇和學生的志趣南轅北轍。

我一直堅持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觀點,就是凡事都有利弊,志願填報所依據的高校招生規則也是一樣,批次合併帶來的不僅是選擇的機會有所增加,其實風險也不少,例如,學生的高考成績公佈之日,與志願填報的截止日期時間非常短,對於那些沒有提前作預選方案的家長來說,風險是極大的,雖然天津市實行“兩次填報、兩次徵詢”的志願填報方式,但是批次合併後僅僅普通本科A段的院校志願就設置了20個,每個院校的專業志願仍然沒有變化,保持6個專業志願的規則不變,算下來本科A段的專業志願需要提前準備120個,對於B段成績的考生來說,10個院校志願,每個院校填報6個專業志願,也要準備60個。而且按照國家規定,填報工作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6月25日開始,到6月29日中午12點結束,逾期不再補報。

雖然天津市高招辦為考生填報志願編印了參考叢書包括:《2018年高考志願填報指南》、《2015年-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津錄取統計資料》、《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津招生計劃》等資料,但是資料上面並沒有告訴考生如何根據考生當年的高考位次核算前5年的等效分是多少,即使花費很多時間計算出等效分,影響每個院校和專業歷年提檔線、專業錄取分數穩定性的因素也很多,讓家長無從下手,對絕大部分考生和家長來說,4天時間完成這麼大量的院校和專業信息查詢、以及招生章程每一項規則的閱讀和理解、還要根據考生成績及排名,核算每個院校和每個專業的錄取概率,難度實在很大。所以我建議家長,對志願填報程序原則一定要提前掌握,做到從容應對。

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建議一,提前作幾套預案。

根據考生的高考成績和綜合素質,在確定考生專業志向和掌握本年度招生信息的基礎上,擬定若干套志願方案。主要包括不同地域志願方案,不同院校志願方案,不同專業志願方案,地域、院校、專業組合的綜合方案等。填報志願是一個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無論對院校提檔線和專業錄取概率的計算,還是對院校所在城市、專業培養方向的瞭解,建議考生儘量諮詢業內專家老師。

建議二,把握填報志願的基本原則。

天津市批次設置調整後,原來的所謂一本院校、二本院校、三本院校已經變為一個本科批次,只是根據院校的性質劃分了A段和B段,這就意味著所有的本科院校將在同一個批次裡參與人才選拔,表面上似乎選擇的機會多了,但是選擇的難度前所未有的加大了,例如:2018年的隱性的院校批次差的數值很可能由原來的文科72分、140分,理工科97分、88分,直接變為文科212分和理工科185分,怎麼來理解這個風險點呢?就相當於從前考生和家長作的一道選擇題是二選一或者三選一,而今年要作一道二十選一或者三十選一的選擇題,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建議考生和家長在志願填報時一定要拉開合理梯度,保持一定的錄取分數級差。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批次合併帶來的結果之一是,院校之間會出現扁平化現象,這是因為廣大考生和家長由於信息掌握不全,院校之間層次的區分度降低了,尤其是一些從前的一本院校部分專業在二本招生、二本院校跨省際在一本招生情況,讓家長很難辨識,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可能高分低就,所以,從前所謂的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填報策略雖然依然有效,但是以上提到的批次合併會前所未有的增加梯度設置的難度,例如,我在網上看到有些專家給考生支招,說普通本科批次A階段院校志願的20個平行院校志願中,考生可以選擇7所較為理想院校,選擇7所可能性較大的院校,最後再選擇6所最為穩妥的院校。先後順序可安排為,前邊7所“衝一衝”、中間7所“穩一穩”、後邊6所“保一保”,拉開梯度,增加錄取機會,降低填報志願風險。但是衝一衝的時候,原來一般設置1到3所院校作為衝的院校,現在設計7所院校來衝,表面上似乎機會多了,但實際上風險沒有降低,7所衝的院校只要有一所衝進校門而沒有被專業錄取,剩下的所有衝的7所院校、7所穩的院校、6所保的院校都會瞬間失去存在的意義,考生的志願要麼被調劑專業,要麼進入徵集,或者進入高職高專院校批次。

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建議三,全面分析形勢,瞭解影響院校提檔線和專業錄取分數線的客觀因素。

在津招生院校每年的提檔分數線、各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都不是錄取前人為劃定的。這些分數線是由院校在天津市的招生計劃數、報考院校的考生數以及報考考生的高考成績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過考生填報志願和招生錄取環節形成的。報考人數多於招生計劃數、而且成績高,那麼錄取後的最低分數線就會越高,反之則相反。

但是,根據我的研究,影響高校招生形勢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顯性因素,有些是隱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國際間的政治外交、經濟貿易合作、軍事國防安全形勢、國家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社會人才需求變化趨勢和冷熱失衡、所報院校近幾年的重大人事變動、當年考生考分分佈規律、院校當年招生計劃的增減、當年院校招生工作宣傳力度、考生當年受機構專家講課影響導致報考規律的變化、當地高考生源質量、錄取分數線的真偽、院校招生辦口頭承諾力度、採用數據庫的可靠性和比對方式、理解角度的差異等等。這些因素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它既是機會,也是風險,機會就是能讓一些少部分考生抓住高水平大學遭遇所謂“小年”的空檔,成功實現低分高就進名校,例如2017年天津大學和山東大學,兩所985院校,在某地區招錄了一部分四百多分的考生,這對於被錄取的低分考生來說是太幸運了(進了學校學業也未必跟得上),但是對於院校來說,生源質量自然嚴重下滑,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所以建議考生家長要把志願填報當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對待,既要研究戰略,也要研究戰術,既要知己,也要知彼,不要有臨時抱佛腳也能安全著陸的想法。

建議四,批次合併後,更要對專業有忠誠度。

通過人才特質系統測評進行專業定位,是相對可靠性高的一種方法,如果學生的個人意願不夠明朗,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沒有思考,一定要對學生專業的選擇進行科學方法的積極干預,降低盲目選報專業,導致進入大學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綜合症,最終影響四年後的考研深造和就業質量的提升,因為目前有65%的學生畢業後出現學無所用的情況,無論本科畢業生還是研究生,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

如果學生的特質所匹配的專業契合度很高,達到50度以上,這個時候哪怕浪費幾分在第一志願選擇了這個專業,從學生整個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來看,也是值得的,也是成功的。天津2018年批次合併後,無論A段的985工程院校,還是211工程院校,甚至包括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很可能會出現專業“冷門不冷的”情況,如果考生遭遇這種情況,既使填報志願你選擇服從調劑,也可能遭遇退檔、滑檔風險,這就是我一直提醒家長注意的“冷門不冷”的問題。

這樣的風險對於一些成績不理想的考生也是一個好機會,如果你執意以院校目標為導向,不太在乎未來就業發展的匹配度,也可以在整個本科批次當中選擇那些較好院校的所謂“冷門專業”,也可以實現所謂的“低分高就”。

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建議五,研讀每個院校的招生章程內容。

招生章程不僅說明院校性質、招生規則,也可以讓你瞭解院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因為在津招生的有普通高校,也有部屬大學,還有省市屬院校。隸屬關係不同,經費投入、辦學條件、辦學水平等都有所不同。自從教育部公佈了4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和95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老百姓已經意識到,重視學科建設不再是口號,這也間接反應了國家對於專業人才與職業崗位相匹配的重視程度,所以瞭解院校的師資水平和重點學科的數量,非常重要,由於重點學科必然有高水平的相關學科研究力量作支撐,因此重點學科越多,反映高校的整體辦學水平較高。

建議六,充分了解院校的專業錄取規則。

通常,院校的專業錄取模式有三種:第一種:分數優先模式。第二種:志願優先模式。第三種:分數級差模式。無論哪一種模式,院校會根據教育部的規定,在章程裡進行說明,為了避免形成通常所說的“專業死檔”而落選,建議考生如果來不及研究章程,要結合本人情況,積極穩妥考慮諮詢有關院校招生辦,或者請教有關專家幫你解讀政策信息,以增加錄取機會。

建議七,志願虐你千百遍,你待志願如初戀。

填報志願千萬不能嫌麻煩,所有的規則都要逐字逐句的分析到位。

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學得好不如考的好,考的好不如報的好”,近年來天津批次設置的變化頻次還是挺高的,合併後的天津考生填報志願確實很複雜,變數和變量實在太多,在此我把一些基本規律性的建議給到廣大考生和家長:(1)高分段考生,名校優先、兼顧專業;(2)略低分段考生,重點大學和特色專業要綜合考慮;(3)中等成績考生,兼顧學校和專業;(4)一般成績考生,要以專業優先;(5)高分數段考生,優先選擇本地區院校和東部地區院校,例如我們已經看到,2018年,天津大學招生計劃是488人,投放的專業大類有20個,最多的一個專業大類工科試驗班(電子信息類)招生計劃是63人,平均每個專業大類達到24人,然而同樣一所北京的985院校北京理工大學,在天津招生計劃只有61人,八個專業大類,平均一個大類不足8人,最少的一類專業工業設計,在天津只招收1人,所以報考本地院校的錄取幾率要大很多;(6)中等成績考生,優先選擇省會院校、中部地區院校的理想專業;(7)低分段考生,優先選擇偏遠地區院校或農林類、收費較高的專業,這樣的策略雖然成本較大,但也不失為實現本科層次院校就讀的一個辦法。

必讀丨名師教你填報志願 你距離大學又近了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