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扶貧新模式:「網絡+消費」扶貧體驗店9個月收入達240萬

“從去年10月中旬開張到現在,9個多月的時間,我們的營業額已經達到240萬。對接的貧困戶從最初的幾十個人已經增加到500多人。”

阿尔山扶贫新模式:“网络+消费”扶贫体验店9个月收入达240万

據瞭解,鄉鄉消費扶貧體驗店是鄉鄉消費扶貧平臺的第一家實體店。鄉鄉消費扶貧平臺是由阿爾山市政府扶持的非盈利扶貧企業,是以扶貧為目標而搭建,連接消費者與貧困農牧戶之間的橋樑。

80%的農副產品來自貧困戶,切實保障貧困戶收益

“我們會將外面獲取的一些訂單分給貧困戶,讓他們根據客戶需求養殖家禽和生產,再幫他們銷售。同時也會提供相應的加工生產崗位,增加他們的收入。”

阿尔山扶贫新模式:“网络+消费”扶贫体验店9个月收入达240万

“但這些用線穿的蘑菇不是很標準。今年我們在伊爾施建了收購站,將直接收購貧困戶採摘的新鮮蘑菇,進行篩選、清洗、烘乾、包裝,增加蘑菇附加值,不用他們自己加工。”

“順利的話一隻雞賣80元以上,雞蛋賣1元一個,經營基本就能運轉起來。”若是賣不出去,蘇榮志也並不擔心。他說如果沒有好的行情,就會將產品送到鄉鄉消費扶貧平臺進行保底銷售,這樣損失就能大大降低。

“但這240萬對於鄉鄉消費扶貧體驗店來說並沒有多少利潤。我們賣的時候只扣除了手工、機械等加工的成本。我們主要是幫助貧困戶將手中的東西賣出去,以增加他們的收入,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王國成補充道。

搭建電商平臺,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短短9個多月的時間,鄉鄉消費扶貧體驗店就已經成為阿爾山市第一家消費扶貧模式下成功運營的門店。

不僅如此,鄉鄉消費扶貧體驗店還搭上了電商“快車”,以“網絡+消費”的模式多渠道銷售運營。

阿尔山扶贫新模式:“网络+消费”扶贫体验店9个月收入达240万

據瞭解,阿爾山市起步較晚,還有很多地區處於貧困的狀態。當地政府經過調研,開設了這種主要依託旅遊業的消費扶貧模式,搭建了非盈利性質的鄉鄉消費扶貧平臺。客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以訂單、認購、認養的方式選購或預購產品參與扶貧,獻出愛心。不僅幫扶了貧困戶,還能保證售賣產品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