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拮据母親,一道菜已是最高「規格」,讓人鼻角微微一酸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偏僻的農村,小時候,媽媽就常跟我說,留在家鄉沒什麼發展的,家鄉窮,以後好好讀書,長大了就去大城市發展,如今大學已經畢業一年在城裡也漸漸穩定下來。但最捨不得還是老家的媽媽,九歲那年父親在工地意外去世,這麼多年媽媽一個人辛苦將我拉扯大。

得知我回來母親早早地就把我的房間打掃乾淨,為我鋪好乾淨的被褥,雞是母親特意養的,不多就是留著自家吃,每次回家母親都特意殺兩隻,雞生下的蛋她也捨不得吃,一個人時雞蛋都是賣掉,只有說我回來她才會存半個月雞蛋。

吃個小雞,不容易啊,母親一早就起來殺雞、燙雞、仔細的清理著雞毛。我要幫忙,母親一個勁說“你回來就好好歇歇,哪裡需要你幫忙,在外一個人想我照顧你都難”。

母親花費了一個多小時才搞定一隻雞,整個過程下來比較難清理的就是這個頭部了,細毛多又短,我在一旁幫母親打著井水。感覺又回到過年,雖然只有我和母親兩個忙,但這就是家的溫馨。

家裡的土灶就是母親的一日三餐,母親的“小氣”在村裡也是出了名的,家裡的電器產品一樣捨不得用,平時一個人晚上在家看著電視都是關著燈,煤氣灶是過年時給他買的,半年了除了灰塵一點沒少。

廚房滿是飯菜的芬芳,母親在炒菜,我在一旁添柴家火,母親一會看看鍋裡燉的雞有沒有透,一會又看看米飯怎麼樣了,我看出母親此時忙碌但內心的開心。

母親做的雞湯,已是最高“規格”雖然沒有那麼好看但就是家的味道,平時她根本捨不得吃,飯桌上看到母親像孩子一樣的笑臉都會鼻子一酸。

後天就要走了,晚上母親特意用雞湯給我泡了鍋巴,同樣只有兩個人或許在母親眼裡這就是團圓飯。農村在外的孩子們,有時間多回來看看她們吧。她們也是“孩子”!母親說:“一個人步入社會,在外好好照顧自己,腳踏實地,老媽盡最大努力幫你。”母親的話讓我眼角溼潤,這就是母親最樸實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