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財貓理財學院:70、80、90、理財觀念大不同

招財貓理財學院:70、80、90、理財觀念大不同

隨著90後進入職場,在同一間辦公室裡,70後、80後、90後齊聚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三代同堂”的職場背景之下,每代人都有著自己的特色,除了在生活觀念、工作方式、婚戀觀念等方面存在分歧之外,理財觀念也是大為不同。相關閱讀

那麼,70、80、90後三代人在理財觀念上到底有什麼不同呢?有對比才有差異,一起來看看吧!

一份工資發到手裡,70、80、90後是怎麼對待的呢?

70後“存起來”:留下點生活費,趕緊存到銀行去。

80後“去投資”:留點生活費,存點到銀行,再拿點錢來炒股。

90後“花出去”:蘋果6S出來了,趕緊攢兩個月工資買去。

工作之餘,辦公室的“三代人”會談論哪些關於“錢”的話題呢?

70後“怎麼賺錢”:最近銀行利息上漲(下調)了多少、我們怎麼存錢才能賺更多的利息、現在哪種投資方式收益最穩定等。

80後“怎麼還錢”:這個月要還多少房貸、有多少個紅包要準備、股市的行情怎麼樣等。

90後“怎麼花錢”:這個月要交多少房租、要買什麼東西、要還多少信用卡貸款等。

對於花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一點,從“三代同堂”的職場辦公室完全可以看出來。

70後“能省就省”:掙點錢不容易,能省下來就省下來吧。

80後“該花就花”:雖然賺錢不易,家裡欠的貸款也多,但是該花的錢還是得花,總不能讓日子過得太苦吧,再說就算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啊。

90後“一定要花”:賺錢當然是用來花的了,要不然我們賺錢幹什麼?難道等到老了再來用?恐怕到時候我們想用都用不動了。

說到保險,好像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不是太好,那麼,對於保險,職場“三代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70後“可以不買”:都活到這個歲數了,也沒什麼用得著保險的地方,買了有什麼用呢?有錢倒還好,買了也吃不了太大的虧,沒錢就不湊那個熱鬧了。

80後“應該要買”: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未來的事都是未知的,所以保險有一定的購買必要,但是要在家庭經濟能力範圍之內購買。

90後“必須得買”:保險當然得買了,萬一哪天出了點什麼事還能有個理賠的地方,要不然一下子上哪“找錢”去啊。

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投資理財也日漸成為人們談論的話題,那麼,對於投資的風險偏好,70、80、90後三代人是怎麼選擇的呢?

70後“低風險”:那些股票、期貨什麼的風險太大了,還是求個安穩的好,把錢存在銀行等利息、再購買個靠譜的活期理財產品拿收益不也挺好嗎?

80後“高風險”:銀行存款、國債等投資的收益太低了,就算把錢全投進去也賺不了幾個錢,何況銀行也有風險。說到底,還是炒股比較划算,雖然風險高了點,但收益高啊,再說有幾個炒股的不是碰運氣。實在擔心股市跌蕩就再買個活期理財產品,收益高風險低。

90後“綜合型”:每月的工資到月底就少得可憐,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剩下的為數不多的錢購買活期理財產品簡理財,100元起投,靈活存取,零花錢輕輕鬆鬆就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