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時,請把我的愛留下——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已故學生程凱的故事

每位懷揣醫學夢的學子都希望學成後能成為“白衣天使”,拼搏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而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2013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程凱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完成她最後一個願望:將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

6月29日,在程凱去世的第11天,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為她舉行了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與此同時,程凱也作為1512名本科畢業生中的一員,正式“畢業”。

從小立志,夢想成為醫生

程凱的媽媽是一名護士,程凱的爸爸因罹患腎癌切除右腎,術後又併發糖尿病腎病,身體常年不好。看著疾病纏身的父親,程凱曾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獻身醫學,像媽媽一樣去救助更多像爸爸一樣的病人。”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9月,程凱如願成為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的一名學生。

在校的日子充實且富有挑戰,解剖、組胚等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讓剛入學的程凱既興奮又緊張。即使課業忙碌,程凱依然抽出時間參與多項志願服務。“去連雲港市圖書館整理書籍、到蒼梧綠園進行環保宣傳、參加團支部公益活動等,到處都有她熱情的身影。”程凱的同班同學左斌回憶道。

雖然程凱只進行了將近一學年的學習,但她平時優秀的表現給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上課時候很認真,課後時常與我交流,這麼刻苦的孩子,我很少遇見。”每次想起程凱,她的老師許瑾總是眼含熱淚。

堅守四年,期待奇蹟出現

患病後,程凱的病情一直是學校師生共同的牽掛。2015年程凱生日當天,學生工作處、食堂經理以及學生代表帶著生日蛋糕和全班同學的祝福,從連雲港遠道而來。播放祝福視頻時,大家驚喜地發現程凱竟奇蹟般流下了眼淚,這一幕讓在場的人都十分振奮。一滴眼淚,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莫大的希望,此後程爸爸每天都坐在女兒床前,給她講一天中發生的事,讀同學們寫來的卡片,盼望著女兒“重生”的那一天。

遺體捐贈,父女一生約定

在康達學院學習期間,學校經常開展醫學人文教育,組織學生走進市縣、走進社區宣傳遺體、器官、造血幹細胞的捐獻,這些活動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程凱心裡。

程爸爸曾對程凱說:“我的身體一直不好,以後我不行了,你就幫我捐獻我的遺體。”程凱也當即表示:“我是學醫的,我也希望死後能捐獻自己的遺體和器官。”這次不經意的對話,成了父女二人終生的約定。誰也沒想到,女兒竟然走在了前面。

今年6月,程凱突然呼吸急促,病情危急。經過搶救,程凱還是沒被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看到女兒病危,程爸爸在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上艱難地簽了名。程爸爸哽咽道:“女兒,這是你最有意義的歸宿。”最終,程凱的眼角膜讓3名失明病患重獲光明。

程凱去世後,學校眾多師生自發參加了她的告別儀式。儀式上,流露著沉痛和不捨的淚水,班長倪煜煒說:“我們班同學自發給程凱製作了畢業紀念冊,上面寫滿了我們對她的懷念與祝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