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峯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坐七路公車,繞過大半個西湖,湖光山色與遊人皆拋身後。

杭州難得好天氣,過葛嶺、新新飯店、岳廟,由北山路西南方面轉道靈隱路,於終點站靈隱下。

已是漸近立夏,這西湖春日光景是一日少一日。出靈隱,行至天竺路,綠意漸濃漸密,行進中,光線如走馬燈遊走於漸次樹影之間,疏疏密密,明明滅滅,晃動搖曳,瞬時間又向身後飛逝。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沿著天竺路漸行漸遠,路邊茶山依然蔥翠,徑間香客依然熙攘。

天竺上香古道由來已久。天竺三寺有上中下分屬,依地勢漸升依次為法鏡寺、法淨寺(597),法喜寺(939),“三寺相去裡許,皆極宏麗,大士寶像,各有化身,不相沿襲。晨鐘暮鼓,彼此間作,高僧徒侶,相聚焚脩,真佛國也。”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穿寺而過,不遠處一座三層白色小樓豁然開朗,這是心爺今天要拜訪的奢野一宅天竺店。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天竺店與上週所體驗的靈隱寺店相似又有所不同,不同的是天竺店白牆黑瓦之下景緻更具北歐現代風範,相同的是天竺依然是舊宅改造,隱於山野之中,靜謐又溫婉,只是細節要比前一所一宅更精緻。依然是大庭院、小露臺,一道籬笆隔開梅靈北路的喧囂,獨享一方禪心。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天竺店的大庭院在設計佈置上更具主人的匠心獨韻,簡單利用地形的高差,局部下挖,營造出“上下院”。追求人與自然的親近——可以湊在花前看一隻小蜜蜂;可以坐在石桌前淺酌;可以靠在桂花樹下享用一杯茶……庭院一個角落,全部都是木質藤質的物件,風吹雅木,歲月靜好。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一池一石一樹一山,自有它韻味。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天竺店的匠心獨韻不僅僅體現它的外表。金玉其外,其內同佳秀。

大堂小巧雅緻,處處彰顯北歐原木的設計風格,這種設計看似粗糙、實則精巧講究。一角還特別為小朋友設計了遊樂天地,聯想到靈隱寺店同樣的場景,的確細心之中才顯真章。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進入客房,“木”這個字是對天竺店最好的註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從頭頂的吊燈到桌上的菸灰缸,還是門、椅……這些木製的傢俱皆帶有手藝人的溫暖和那份親力親為的滿足感。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心爺特別注意到了每件屋子牆面上都會配備的一個長方形擺飾。這幾乎是奢野一系房間的標配,看似普通卻是一件獨具匠心之作,隨手一翻便是一件掛衣架,讓人驚呼。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二號房上下鋪的設計讓心爺特別心水。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約上二三好友,彷彿重回大學時光,窗外既是茶山,彷彿開窗就能聞到茶葉和泥土的芳香,我都能想象到那些茶葉在杯子裡飄蕩的樣子。滿目的翠綠,實在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還有三號房的小圓窗也頗具一格。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在增加採光的同時,也創造了畫框一樣的效果,屋外的綠色被收入屋內。白晝的陽光,夜晚的星空,只要你抬頭,它們一直都在。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想象著盛夏的夜晚,開著紗窗,身邊是層層的綠意和蟬鳴。

何需遠方,尋詩天竺峰下

牆外有海天舒雲的大景,門裡見雅緻小景別有洞天。靜坐奢野庭院中,看著頭頂的一方彎月,水聲細碎不斷,恍惚間好像將自己放置在一個森林深處的木屋中,沒有任何可以打擾,聽到的除了自然給予的一切,還有自己的心。伴著山風夜星安然冥想,一茶一自在,一書一充實,愜意有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