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輕人,爲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結婚了嗎?生孩子了嗎?一到過年七大姑八大姨圍坐在一桌,然後就沒完沒了的數落你,本來一桌親情飯,變成了批鬥會,很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不是不想念遠方的父母,但實在不願意跟這幫親戚們一塊聚會。然而,與結婚焦慮並行的,是中國結婚率一路走低的現實。

文=經典君

Pachabel’s Canon來自新華先鋒

00:00

03:39

民政部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專家分析認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原因。“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思想也在年輕人中悄然生變。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因獨生子女政策導致適婚年齡段的人口比例較20年前不斷下降這樣的客觀原因外,適婚青年不願結婚還有什麼其他原因呢?

在這裡需要澄清一下,其實結婚願望降低主要集中一線大城市的年輕人群體。

那麼大城市的年輕人為什麼不結婚呢?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應該是主要原因。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昂,工資趕不上房價的增長水平。假設一個人月入1萬,到手7700,這在大城市算是平均工資了,如果你沒房子,租個單間一個月就得兩三千,剩下5000不到,吃喝用度還得再幹掉兩三千,每月剩下的錢寥寥無幾,娶媳婦結婚恐怕都得伸手管父母要錢,如果再有點理想,準備買個房,你攢一年也買不了一平米,兩個人努力奮鬥不吃不喝20-30年才能在大城市買套房子,所以你自己都得不吃不喝了,還拿什麼結婚?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這也是佛系這個詞為什麼在2017年大肆流行的社會原因。人人冠以佛系標籤,在現實中還是揹負著沉重的抖不掉的慾望和焦慮。

中國用令人驚奇的速度,在工業化和現代化上跟上了世界的節奏,留給年輕人的時間就更少了。這一代中國年輕人缺失了青年階段,小學時代忙著補習進入更好的中學,中學時代忙著補習進入更多的大學,大學時代忙著競爭擠進金融諮詢投行一類的領域,工作之後揹負著買車買房走向人生贏家的沉重負擔。而傳統的努力已經很難去改變我們的生活。號稱被“糖水泡大的一代”90後,面對沉重的現實,卻又不得不用佛系強裝釋然。

現在的年輕人不止對結婚抗拒,甚至拒絕性。今年4月,一項針對我國白領的網絡調查顯示,單身五年且沒有性生活的比例達到30%,單身10年達到12%。2017年日本的調查結果更不容樂觀,18歲~34歲女性中,有一半沒有男朋友。而在35歲~39歲這個年齡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沒有過性經驗。

失去“性趣”背後,同樣是過高的生活壓力與工作強度。國內一線城市中,過快的工作節奏對人們私人空間的碾壓已是不爭的事實。最近一個專門針對90後人群性生活狀態的調查也顯示:有超過1/3以上的人半年沒有性生活。

原因也無非是——“累覺不愛”,何況婚姻。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不少90後白領們談到,工作圈子封閉,以至於沒有時間認識新的人,有時候好不容易認識新的感興趣的人,工作又太忙,根本沒空約會,也沒精力維護關係,曖昧維持不了多久就告吹了。

其次,年輕人女性越來越失去結婚的動力了。隨著受教育女性群體的壯大有關,經濟學、人口學和社會學領域的專家表示,其中一些女性在推遲結婚時間,以便發展事業和建立財務根基,結果出現了力量更強大的女性人口,她們不再將婚姻作為獲得安全感的唯一途徑。“因為她們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又有不錯的收入,就失去了結婚的經濟動力。”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張曉波說。

到了今天,由於女性走出家庭和地位的提升,她們不需要或不想將自己依附於男性。而男性呢?也不需要像過去那樣付出很大代價才能獲取性了。隨處可見的科技產品可以解決男性性的需求。所以當性不再作為一種交換型的經濟原理出現,那男女雙方結婚的意願也就自然沒過去那麼強烈了。許多人覺得,既然電子產品和音像製品就能滿足這種需求,如果換成真人,溝通和維繫成本那麼大,何必結婚。

再次,年輕人結婚的觀念也在轉變。與過去“搭夥過日子”的婚戀觀不同,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明顯比過去優越很多,所以人們在選擇伴侶的時候,也會更加註重精神層面的溝通,不少人堅定地表示,一定要等遇到合適的人再說。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社會學家潘綏銘談到:“在過去那種物質匱乏、生活單調、社交稀少的時代裡,中國人的結婚,就像冬天裡的兩隻小白兔,只能擠在同一個小洞洞裡互相取暖,因此越緊密越好,越纏繞越好。

“而現在的年輕男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情趣愛好;雙方的受教育程度又越來越高,個性越來越獨立,再加上雙方越來越平等,幾乎誰也不可能改變誰。”這樣的情況勢必增加結婚的難度。

面對逐年下降的結婚人數,多位專家表示,這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應多尊重多元化、個性化的個人選擇,予以年輕人更多選擇空間。

但是另一方面,結婚率降低會影響生育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人口數量和結構,最終影響未來國家的經濟發展。而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結婚率和出生率的走低勢必進一步加深老齡化社會的問題。

為此,2018年國家的個稅改革,甚至帶出了隱形稅種——“單身稅”。除了免徵額可能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之外,還有一條惹人注意:設立專項扣除!其中,子女教育支出可以抵個稅。直白的說:結婚的、有小孩的、家裡還有老年人的,教育、醫療、住房會得到大大的改善,提倡更多的人結婚,單身的,沒有家庭、沒有小孩的享受不到此項政策。再直白一點地說,變相的單身稅來了!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很多網友在看到國家要收單身稅的消息,表示不能接受!“單身稅”目的很單純,其實就是國家為了解決生育率和老齡化嚴重的問題,鼓勵人們結婚、生孩子。

但是結婚就能解決問題嗎?婚姻大事,希望你能慎重。走入婚姻的男男女女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一定會與另一半幸福地生活,結了婚就會有個人陪你一直到老,結了婚就會有更少的煩惱,直到永遠。然而,

顯而易見的是,生活中有一半的婚姻都不能走到最後。

而你為什麼結婚或者為什麼不結婚?

德國著名女主持人卡特琳·鮑爾範德在《我的星期天和星期一之間少了一天》表達對婚姻的態度時,這樣說——大家結婚並不是因為對結婚這個事情已經有了清晰的概念,只是剛好對一個人有感覺,想和對方生活在一起而已。到了這個時候,他就會對她說:“嫁給我吧……”就是現在!

經典君希望你也能遇見這樣一個人!

- END -

推薦:《我的星期天和星期一之間少了一天》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作者]卡特琳·鮑爾範德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德國知名主持人卡特琳·鮑爾範德暢談心路歷程

直面女性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內容簡介: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卡特琳·鮑爾範德首度暢談自己的心路歷程,她幽默詼諧地談論女性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愛情、衰老、婚姻和友情,也坦然地應對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她用戲謔頑皮的語言,在老友般輕鬆密語的氛圍下,深刻地探尋著生活的意義和人生的本質。讓你開懷大笑的同時,又給你知己般的陪伴,讓你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 互 動 時 間 #

你會因為什麼結婚?說說吧!

今天的年輕人,為什麼拒絕性愛、恐懼婚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