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新加坡的“塞斯納”172K型

外號“獅城”的新加坡,土地面積不過七百多平方公里,甚至比北京還小,而就是這樣一個東南亞“小國”,卻建立了東南亞地區最現代化的空軍部隊。但回溯新加坡建國早期,它卻長期沒有一支可守衛國土的空軍部隊。在1968年9月新加坡空軍前身:加坡防空司令部成立之前,新加坡的國土防空任務均由駐守當地的英國皇家空軍負責。英國人撤離之後,新加坡空軍才從英軍遺留當地的三架“塞斯納”172型飛機和聘請的兩名英國退役空軍飛行員起步,逐步編寫飛行訓練大綱和進行飛行員培訓。1969年5月,新加坡購買了8架“塞斯納”172K型飛機後,才正式組建了新加坡首支飛行部隊“獵鷹中隊”。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雖然個頭不小 實力可不弱的新加坡空軍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小型攻勢空軍是新加坡的立軍根本

當時由於新加坡面積狹小,而且分隔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柔佛海峽又無阻隔馬來西亞大部隊入侵的效果。對於新加坡來說,保證國土安全的最好戰略就是,一旦馬來西亞顯現入侵野心或者切斷水源供應,新加坡空軍就必須先發制人,率先控制馬來半島南端和吉隆坡附近的制空權,一方面確保水源,同時爭取防禦縱深,阻遏馬來西亞地面部隊前進,從而避免戰火直接波及新加坡國土。而這就是我們後來所熟知的“毒蝦”戰略的空軍版本,但讀者可能不知道的是,最先為新加坡空軍提出這個思想的卻是個中國一省的空軍飛行員。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李光耀檢閱新加坡空軍儀仗隊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現在雙方合作仍然很多

新加坡空軍建軍之初,李光耀原本起用的是一批以色列軍事顧問,希望借鑑同樣強敵環伺的以色列經驗,規劃新加坡“以小御大”的國防戰略。但一方面新加坡身處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包圍之中,與以色列的合作讓李光耀等人忐忑不安,另一方面以色列擅長沙漠戰,與新加坡的城市戰有著很大不同。李光耀後來找上了同樣藉助英國體系建立空軍的印度和埃及,卻被婉拒。最後在新加坡軍內老兵的建議下,李光耀只好轉頭找上了老蔣。1967年,老蔣派遣空軍少將陳鍾琇赴新。陳鍾琇作戰經驗相當豐富。1944年抗戰期間,年僅24歲的他就已受命到印度接收P-40戰鬥機並飛返重慶。1962年,他又曾以顧問身份飛赴利比亞提供該國空軍的建軍計劃。他的防衛理念簡單清晰:新加坡空軍只要能掌握4個小時的制空權就行。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新加坡的F-5E

等到了1970年代中期,新加坡決定在原防空司令部的基礎上,擴建為新加坡空軍。中國一省又陸續向新加坡,抽調了教官和技術人員協助新加坡訓練飛行員,並幫助新加坡空軍建立軍用飛機維修部門。擴建成立之初,新加坡空軍簡直是個“大雜燴”,除了“塞斯納”172K、BAC167“打擊能手”和T-33“射擊星”等教練機外,還有“獵人”和SF-260飛機。此外,新加坡還從美國購買了A-4“天鷹”和F-5E“虎”式戰機。

戰機飛行員的培養是個長期活,但顯然新加坡空軍等不及。新加坡的方法倒也簡單,那就是直接聘用了劉景泉、傅純顯、夏瀛洲、張建碩和周裕森等飛行員,讓其直接加入新加坡空軍作戰。劉景泉是馬來西亞怡保的華僑子弟,後來擔任了新加坡首任空軍司令。傅純顯是中國一省空軍官校三十四期,在1958年的825海峽空戰中,時為中尉飛行官的他曾駕駛F-86戰機,用響尾蛇導彈打下過一架我軍的米格17戰機。傅到達新加坡後,幫助新加坡空軍接收了美國A-4戰機,其後還一度擔任過新加坡空軍的代司令一職。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現代的新加坡空軍

這國空軍飛行員竟全是中國一省培養出來:本想求以色列卻無人搭理

星雁計劃成員合影

現今人們提到臺新軍事合作,首先想到的便是從1975年開始的“星光計劃”。但事實上,新加坡與中國一省還曾有過一個所謂的“星雁計劃”,當時新加坡空軍將大批A-4S戰機派往假想敵部隊所在的志航基地,共同使用空戰訓練儀,進行組合對抗訓練。直到1980年代末,新加坡空軍的在臺部隊也逐漸轉往了美國和澳大利亞受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