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導語

曾幾何時,為了所謂的環保,在一些專家的建議下,一紙文書,將秸稈還田作為一項硬性規定來執行,百姓也確實貫徹實施了。

幾年下來,雖然秸稈還田逐步被人們接受,但在接受過程中也發現很多秸稈還田的弊端,然而奇怪的是,當面對這些問題時,專家卻集體失聲,閉口不談。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秸稈還田實施的理由很多,減少焚燒的汙染和還田後增加土壤的肥料應該是最重要的,但是近年來這些理由是否屬實引起了大家(尤其是農民朋友)的懷疑。懷疑的原因都是在切實的實踐過程中總結的,大致有以下幾點:

01

汙染方面

當時說了還田會減少汙染,但秸稈在粉碎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漂浮在空氣中,隨著風力傳播,如果在晴朗乾燥的天氣,這種情況更為嚴重,會造成另外一種汙染。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02

增肥方面

秸稈中確實含有很多有機質,可以增加土壤的養分,但這個的前提是“秸稈腐爛後”,這是個過程,但在秸稈腐爛之前我們還有其他要面對的。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03

病蟲害

秸稈中,尤其是玉米杆中,含有大量的幼蟲卵和帶菌體,粉碎過程中很難清除,被埋入土壤後能很快成長,成為病蟲害的一種隱患,這些年病蟲害的加重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因素。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04

減產

秸稈還田後,會被翻到土壤下面,雖然專家們說的秸稈粉碎程度都是3.5釐米以下,但現實操作中根本無法達到這個粉碎標準,被埋入土壤後會有很大的空隙存在,就使得下一茬的種子出現空置、接觸不到土壤等情況,必須立即灌溉,使種子和土壤儘快接觸,否則,一旦出現乾旱天氣,就會出現“死種”現象,這樣做會加大成本。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05

土壤微生物

秸稈還田如果量過大或翻入土壤不均勻的話,易發生土壤微生物(即秸稈轉化的微生物)與作物幼苗爭奪養分的矛盾,甚至出現黃苗、死苗、減產等現象。

為什麼秸稈還田一直不能貫徹實施?這位農民五句話噎死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