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助力「中國製造2025」,工傷事故將大幅下降


在傳統的工業機器人逐漸取代單調、重複性高、危險性強的工作之時,協作機器人也將會慢慢滲入各個工業領域,與人共同工作。

一方面,來自中國製造商的競爭。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中國是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2013年安裝了近37000套工業機器人。增長。

協作機器人幫助工人進行生產。

協作機器人的主要結構

根據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其中超過9000套機器人來自本土製造商。這相當於2012年的3倍,鑑於中國政府強力推動國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這一數據未來還會繼續。

rethink協作機器人的發明者Rodney Brooks,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教授,曾擔任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他也是企業家,創辦了Rethink Robotics,現任公司主席兼首席技術官。

另一方面,來自初創企業和小企業在中小企業市場的競爭。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沒有一家公司在這個領域可以自滿。新的初創企業和他們的低成本產品,例如Universal Robots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就有很強的競爭力。

Rodney Brooks表示:“《中國製造2025》目標是實現由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升級;‘互聯網+’則旨在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機器人技術可以貫穿這些直接關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規劃。”

第二代智能協作機器人Sawyer,它是單臂機器人,僅需通過挪動它們的“手臂”進行培訓。設定完成後,它們可以和人類並肩工作,在生產線執行一些重複性的任務。

第二代智能協作機器人Baxter,它是雙臂機器人。

Gomtec的Roberta,MABI Robotics的MABI Speedy-10以及Smokie Robotics的OUR-1,後者的價格僅為15000美元,他們也都在尋找自己的市場空間。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工業機器人市場將繼續保持強勁和穩定的增長勢頭,到2017年前年平均增長率可達15%。

各領域的行業領導者均成立了自己的機器人事業部:卡特彼勒、松下、西門子、波音公司、博世、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富士康、本田、ABB、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新的投資也正轉向這一未來技術。

2017年,協作機器人開始引領機器人市場增長。根據BIS Research的研究數據顯示,到2021年,協作機器人的市場銷量將達到15萬臺,銷售額有望增至20億美元。

一些產業開始將引入協作機器人作為尋求新的自動化未來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