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维权|谈谈那些年突然火了一阵的民谣

大概在2013年快乐男声的那个暑假,左立一首《董小姐》把原唱宋冬野送进普罗大众的视野(虽然老狼、水木年华的校园民谣至今也仍是经典),也把这一曲种从民谣圈内的Live House唱到陈奕迅、五月天开个唱的工人体育馆。近几年开始活跃在各个角落有不少独立民谣歌手被发掘出来,他们的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

李志维权|谈谈那些年突然火了一阵的民谣

民谣的情绪,怕来不及说给你听。

就声音而言,民谣是喉咙里未经修饰、带有肉体跳跃的声带颤动。而就创作而言,有过这样一句话:创作歌手小部分是民谣歌手,民谣歌手大部分是创作歌手,创作歌手是民谣歌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相比于流行音乐,民谣会更小众一些,曲风简单、歌词不做作且走心,民谣是生活世界本身,因而动人。

然而今天我想为你铺开一张民谣地图。

关于文艺青年的天堂——丽江

那时我们没日没夜的唱

那时我们醉倒在石桥上

再也不会去丽江

再也不会走在那路上

赵雷《再也不会去丽江》

李志维权|谈谈那些年突然火了一阵的民谣

曾经赵雷把丽江这个地方视为“可以喘口气”的家,在这里他和朋友唱歌、晒太阳,信马由缰地任意拖动生活这个进度条,那段日子爽极了。但魂牵梦萦的丽江,一砖一瓦或有笑有泪,一草一木或无法忘怀,媚俗商业或倍感失望,无数青年涌入丽江这个地方,以为换个地方就能找到心灵家园...然而赵雷写了一首《再也不会去丽江》,歌里唱着“再也不会走在那路上”,赵雷说这是因爱生恨,当物是人非后,就干脆不要再见。

再也不会去丽江?不如一起哼着歌去京城!

在当代艺术史中,很多时候是可以用地名来断代的,比如巴黎的塞纳河左岸,纽约的苏荷区。在国内,北京的安河桥、北海北、钟鼓楼、二环路、百花深处,在民谣圈内也是闪闪发光。

南山南北秋悲

南山有谷堆

南风喃 北海北

北海有墓碑

马頔《南山南》

其实歌词里的“北海北”就在北京市区的心脏部位,就是“北海以北”的意思。马頔的《南山南》是一首讲南北双城的歌,它其实可以不局限于爱情中的两个人,而可以是任意的两个相关或是相对的城市、地方的参差呼应。

马老板喜欢把自己的歌当成自己的孩子,关于《南山南》,他特意写下了下面的文字,所有你想知道的,都在里面了:迄今为止写过的歌里,这首算是用时最久的了——三年。怎么说呢,我们曾经都幻想过很多种爱情,那是那个年纪里最丰盛的晚宴,每个人都在自己绘出的布景里以梦的方式欢笑着,推杯换盏着,继续奢望着谁都不曾离去,也不会离去。可笑的是,没有人教会过我们如何面对分别,梦醒的时候我们已是酩酊大醉,甚至不曾挤出一个微笑,还来不及告别,就这么长大了。我们开始图谋起悲伤,每天在长夜里奔跑,只为在天亮前精疲力尽,逃避天明时充满光亮的生活,做上一场第一次遇见她/他的梦。后来的几年,我们会假装很好,假装不高兴,假装谁都没走,山南海北地留下脚印,在某个景色下驻足良久,长长地叹出一口气也不言不语,回忆起所有的画面,再一一说出再见。我们终于学会了道别,却不再说情话,只说谎。

苏州河啊,你的名字是自由

我飞进苏州河的水底

变成它怀里自由的鱼

亲爱的父亲别为我

我是苏州河里快乐的鱼。

蒋明《苏州河》

李志维权|谈谈那些年突然火了一阵的民谣

这首歌是为了纪念贾宏声所写的,因为在2010年7月5日,贾宏声在北京安苑北里小区坠楼身亡,年仅43岁。苏州河是一部电影,由文艺男演员贾宏声和周迅主演的文艺片。该片1998年拍摄,2000年在香港上映。同年还获第2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和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电影。由于没送审广电总局就参加国际电影节,而被广电总局封杀。

电影主要讲了马达先后与纯真少女牡丹以及和牡丹长相酷似的美人鱼表演的美美两人之间的恩爱纠缠故事。最后一幕,马达开着摩托,载着美美,双双飞向了苏州河,成为了经典。歌曲里开头就是电影的原声:“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向马达那样找我吗?”“会啊”“会一直找吗?”“会”“会一直找,一直找到死吗?”“会啊”随着电影原声的结束,歌曲开始了。整首歌曲都是悲伤的调调。

李志维权|谈谈那些年突然火了一阵的民谣

除了以上这些歌曲,还有其他城市有着自己的民谣故事,比如《成都》《关于郑州的记忆》《济南济南》《杀死这个石家庄人》《扬州》《北京 北京》《西安》等,有时间的话我们列个地方民谣歌单吧,回味那些年我们从歌里听到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