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稱俄美窘狀源於美內部鬥爭,美國也知主動緩和的重要性。首腦會談後關係能否有突破?

新文化街男孩

普京站的比咱們高,美俄關係的根結的確來自美國內部的政見衝突。

不光是特朗普,其實在奧巴馬任期的時候就曾經做過改變美俄關係的努力,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其實在美國政界,對俄關係一直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在美國很多建制派政治精英眼中,俄羅斯永遠是最危險的敵人,這些人保持著傳統的冷戰思維,認為遏制俄羅斯的再次崛起是美國對外政策的核心內容。

但上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則認為,相對於俄羅斯,他南邊的鄰居才是美國最有力的挑戰者,奧巴馬曾經希望與俄羅斯全面修復關係,而將精力集中在對HUA的戰略圍堵上。

2008年的格魯吉亞戰爭讓美俄關係迅速破裂,隨後2008年11月奧巴馬接任小布什成為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後,就開始努力修復美俄關係,雙方在2010年已經達到了非常親密的程度。

(2010年梅德韋傑夫訪美期間與奧巴馬一起在漢堡店吃漢堡)

但好景不長,美國政壇的另外一些力量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俄羅斯的圍堵,美國的對俄羅斯的敵對政策也沒有因為美俄關係的回暖而改變。2014年,烏克蘭國內局勢惡化,普京出兵並將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讓美俄關係重新跌回了低谷。

我們甚至可以再往前看,事實上小布什與普京的私人關係也非常親密,但這並不耽誤美國在戰略上圍堵俄羅斯,也不耽誤普京對美國的各種挑釁予以強烈地回擊。

這就是美國的政治生態,總統雖然大權在握,但美國國會中的大佬對這個國家的控制力並未減弱過。而各種利益集團也不停的通過遊說的方式影響著政府的決策。

咱們從特朗普這段時間的前後矛盾的表態中可以看出,特朗普在對俄政策上的確有些“說了不算”;

咱們不去提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對於普京的“暗送秋波”以及後面的“通俄門”。

早在2017年的G20峰會期間,特朗普就與普京有過一次“觸及靈魂的交流”,雙方將半個小時的會晤

生生談成了兩個半小時,這讓外界產生了許多聯想。但隨後的劇情卻大跌眼鏡,轉過年後,西方集團就開始加緊了對俄羅斯的絞殺,又是“間諜中毒事件”又是“敘利亞化武危機”,雙方在外交層面展開瘋狂的對攻,甚至驅逐外交官並再次加大相互支持,把“雙普”友誼的小船直接幹翻,美俄關係又一次被打回了谷底。

在G7峰會期間,特朗普又一次“放飛心靈”,直接表態希望俄羅斯再次迴歸G8,並願意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就現在的發展來看,估計這老頭兒根本就沒跟自己的決策團隊商量,而他的情緒也讓“金普會”和“非常6+1”給刺激得有些小激動,開始了“滿嘴跑火車”。

這邊話音沒落,那邊美國參議院以98:2的懸殊票數通過了對俄羅斯加大制裁的決定。也就在7月2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表示,美國不承認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之舉。在俄羅斯將克里米亞半島歸還給烏克蘭之前,美國將繼續對俄實施制裁。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方面正在積極推進和普京的會晤。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卻在本月早些時候警告稱,對於和俄羅斯的關係必須保持清醒的眼光。並且他還強調俄羅斯在“試圖破壞美國的道德權威”。

特朗普的臉讓建制派官僚集團打得啪啪響。。。。

我們可以認為,這些與特朗普各種矛盾的觀點和表態是美國國內的建制派保守勢力在給特朗普“潑冷水”、“劃紅線”,防止這個經常“放飛心靈”甚至“滿嘴跑火車”的主兒一高興就脫離了正常的“軌道”。

我們完全可以由此判定,美國的政治精英和特朗普在對俄政策上的確存在著較大的分歧,甚至特朗普在這次內鬥中還處於下風。

至於赫爾辛基會晤能否有突破,這就要看你對這次會晤的期待有多大了?

就現在的局勢看,成果會有一些,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美俄對抗的局面。

這種會晤說白了就是相互試探底線、交換利益的過程,和咱們老百姓嘮嗑比起來就是境界和內容高端了些。而現在雙方可以進行交換的幾個方向也不難猜測,不外乎是中東方向的敘利亞、伊朗,歐洲方向的烏克蘭、克里米亞以及東亞方向的80後。

歐洲方向,首先克里米亞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這個沒有交換的可能。烏東地區不好說,估計能談出結果的可能性也不大。至於其他的,雙方可能讓步的地方也不多,而美國也沒辦法將北約在波蘭甚至波羅的海三國的軍事存作為籌碼進行交換。

最可能出成果的是在中東,普京和特朗普都非常希望在敘利亞脫身,雙方很可能用敘利亞反對派和敘利亞政府的利益作為交換達成某些共識。而另一方面的伊朗,制裁伊朗對俄羅斯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而俄羅斯與伊朗的關係也有些“若即若離”,雖然有些東西沒法明確的寫出來,但心領神會的事兒普京和特朗普不會不懂,“你搞你的,我多噴少做事兒,咱們保持應有的默契換些好處大家悶聲發大財。。。。。”

另外的方向,公開的信息很有限,咱們就不在這瞎猜了。

這些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美俄兩方有著非常傳統的結構性矛盾,而這種矛盾絕不是一兩次會晤就可能改變得了的,雙方關係發生戰略性的改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可能會保持高規格的溝通,防止誤判和對抗升級,但也就僅此而已,再想進一步,估計國內又要炸鍋了。

或許在會晤後,美俄關係得到緩和,但更大概率是像前幾次那樣,沒過多久又齷蹉不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特朗普還有中期選舉這條河需趟,他想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但也必須擺出姿態給“反俄派”看,這種自相矛盾的處境也造成了“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尷尬境地。

您覺得他們還會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呢?



聽聞知事

特朗普和普京關係一定能緩和。改善也是有可能。

盟友讓特朗普看清世界本質,犧牲逆差軍事保護盟友的代價太大,還不如結盟普京,把伊朗解決,這個是目前首要問題。伊朗挖祖墳,必須更迭伊朗政權,保護美元石油結算權。

特朗普在g7開會就拋了橄欖枝給普京,普京接不接?油價控制在特朗普手裡,經濟制裁取消與否,控制在特朗普手裡。普京是聰明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主要取消俄羅斯經濟制裁,保證高油價。普京一定欣喜若狂回家安心發展經濟,中東就給老大去玩。那是玩命的,普京知道,伊朗挖了美國祖墳。



約束盟友,解決伊朗,普京關係是核心。特朗普性格堅硬卻又善於妥協,兩面性強。人人說特朗普出爾反爾,那是利益沒達到預期值。普京一定滿足特朗普,特朗普一定滿足普京。石油是共同的。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奧巴馬懟普京,國內就是民主黨懟普京,特朗普的對手是民主黨,是奧巴馬。共同對手,讓他們2個走在一起。

這都不是事,國內鬥爭。主要大事是伊朗。結盟普京,勢在必行。


問題的實質

這個還真不好說,美俄之間的矛盾不是一時半時的了,很多矛盾都是在前蘇聯時期就已經存在的了,或者說現在美國跟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就是曾經美國跟前蘇聯矛盾的的延續,美國為什麼要針對俄羅斯?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俄羅斯的體量太大了,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家底的北極熊對美國霸權地位有著極其嚴重的威脅。



所以,這次特朗普跟普京的會面,交談的對象無非是這幾個方面:一是克里米亞問題;二是北北約軍事東擴;三是敘利亞局勢;最後就是關於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問題了,不過最後一個問題能不能有所緩和就要看前面三個問題的進展如何了。



克里米亞問題俄羅斯應該是不會讓步的,因為在俄羅斯看來,這是設涉及到主權的,如果在這方面都開始向美國妥協,不說俄羅斯的國際形象會受到影響,就是國內的壓力普京也不能不顧,進一步說,如果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妥協了,以後俄羅斯在領土方面的糾紛上就會失去主動,在以後跟美國的博弈中難免落於下風。



而北約軍事東擴和敘利亞問題,這可是對美俄都息息相關的,俄羅斯對北約東擴一直都是極力反對的,這對俄羅斯國土安全是極大的威脅,但是北約東擴也是老歐洲擔心俄羅斯的舉措,畢竟他們對俄國的恐懼是有歷史原因的,而且俄羅斯這個民族對領土的狂熱確實不能讓人放心,至於敘利亞問題,都關乎美俄的全球戰略方面,中東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必爭之地,所以,誰先做出讓步真的難說。



最後,我肯定希望美俄之間繼續都下去,最好不大不小的幹一架也行,不然,他們兩個國家要是達成了什麼共識,我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而且特朗普現在訪俄,不懷好心啊!


哨兵ZH

首先,我先來說一下普京的話,即美俄關係的問題是由於美國的內部鬥爭。這句話並不準確。誠然,美國國內對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確實有很大爭議,但是我要問的是,為什麼有這樣的爭議?美俄關係的核心在於歐亞大陸的地緣競爭。也就是說,爭議在於如何看待和處理這種競爭關係。而不是單純的內鬥。實際上普京這樣的話也不是第一次說了。烏克蘭危機的時候,默克爾與普京會見,普京不也是企圖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翻案麼,結果遭到默克爾的反對。

言歸正傳。既然核心矛盾在於地緣競爭,那麼就要看兩國如何處理。美國的戰略一直很明確,立足歐亞大陸心臟地帶與邊緣地帶的關係,充分施展離岸平衡手戰略。在圍堵俄羅斯和拉攏俄國夾擊邊緣地帶大國之間進行選擇。美國國內的爭議也是在於,現在的俄羅斯到底是要繼續圍堵還是轉而拉攏。

俄羅斯也是要打破這種圍堵局面。俄羅斯地處心臟地帶,除了北面的北冰洋,其他方面都有大國堵住。中東是唯一的突破口。

因此,會談的關鍵在於美國一方對俄羅斯地緣作用的看待,現在到底是繼續圍堵還是拉攏防範其他大國。其實川普在上臺之初就傾向於後者。但是尚不能確定這是美國真正的戰略轉向還是為了製造籌碼。



地緣分析君

美俄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的矛盾,要突破很困難。

能不能突破,有沒有突破,我們大致可從兩個方面來看:

  • 首先,美國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能不能解除?

  • 其次,美俄之間的首腦互訪能不能實現?

在我看來,這兩個問題一個都無法解決。只要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問題、敘利亞問題、伊朗問題等方面不能對美國作出實質性讓步,美國就不會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也不可能實現美俄的首腦互訪。哪怕特朗普本人有心,美國國內兩黨也會對此堅決反對,特朗普在此問題上無力抗衡兩黨內部十分強大的”反俄勢力“。

而上述問題,其實目前都涉及俄羅斯全球利益的戰略底線,基本沒有退讓空間,不大可能與美國進行重大的政治交易。

既然如此,為什麼雙方還是願意選擇在第三地、在芬蘭赫爾辛基會晤呢?因為客觀上,無論如何雙方都必須管控分歧,避免戰略誤判,都得準確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與戰略意圖。也就是說,雙方目前的努力只是在避免讓美俄矛盾進一步升級而已。

因此美俄雙方在第三地的首腦會晤,只能是避免雙方進一步走向冷戰,至於實質性改善美俄雙方的關係,恐怕只能等待時間來解決。


建章看世界

美俄關係的實質就是美國國內兩股勢力較量的具體體現。就幾任美國總統上任伊始都希冀於緩和美俄關係,但就美國的所謂建制派的精英們是不能容忍的,在烏克蘭問題以及間諜們事件,到現在的通俄們事件大做文章,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特朗普從內心是想緩和,可國內的壓力和部分內閣的強勢以及西方主要盟國敵視也使特朗普只得作罷。美俄關係緩和還是很難的,在經濟上全面封鎖,各驅外交官,巳呈冰點一點不為過,美國與俄羅斯的結很難解。


名家3

普京的說法有它一定的道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區域大國,往往被美國的國內政黨當作競選時期的有力工具。從冷戰開始以來,蘇聯,俄羅斯以及意識形態上的分歧,都很容易引發矛盾,對立,但同樣也可以動員很強的國內支持。特朗普上臺以來,所謂的通俄門調查,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民主黨對從特朗普及共和黨打擊的一種方式。

這種形式在許多選舉制的國家當中都廣泛存在。通過塑造一個外部敵人或者是外部的想象。以此來調動國內民眾的情緒和支持。與其說這是民意的反映,不如說是對於民意的一種玩弄。普京的說法證實認為俄羅斯已經被美國的選舉操作成為一種工具,而不是真正存在的威脅。嚴格上來說,俄羅斯還沒有從蘇聯解體的陣痛當中復甦過來,也沒有找到適合治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除了核武器的戰略威懾之外,很難給美國構成真正的威脅。

特朗普這一次和普京會面,不顧國內通俄門的調查,非常鮮明的體現了特朗普的個人性格特徵。而且從目前半島和中東局勢的發展來看,俄羅斯的作用似乎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半島領域通過引入新的區域大國,可以有效制約和平衡其他大國在半島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而從美歐聯合制裁俄羅斯來看,目前歐洲的態度已經出現了一定的鬆動,美國想必也要隨之進行一定的政策調整,從而防止美歐裂痕的進一步擴大。

和不久之前進行的美北首腦會談一樣,這一次的美俄首腦會談肯定不是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美歐雙方這一次更多的是互相試探,尋找可能合作的空間。我們需要研判的是,美俄一旦真正開始緩和關係,那時候的地區均勢格局將發生什麼樣的改變?


姚錦祥YAO


雙普會談後的成果才能決定兩國之間的關係走向,本次會談冰雹認為一定緊緊圍繞以下幾個主題,一是敘利亞問題的解決;而是烏克蘭問題;三是北約東擴的緊張問題;四是雙方對於中東問題的交底,就是各自的低限問題。

美俄之間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止過,目前更加的劇烈,俄羅斯歷來扶持的敘利亞是俄在該地區勢力範圍的主要保障,但是美國扶持了反政府武裝,目的就是推倒俄羅斯所扶持的政府,以便其達到親美的政府,最終將俄羅斯趕出中東,最少也要達到消減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和軍事存在。但是目前美俄在敘利亞可以說陷入了膠著狀態,更多的國家很有可能會以軍事形勢加入敘利亞問題,未來敘利亞這個火藥桶是否真的會被徹底點燃爆炸,從而出現美俄自己都無法預測和進行制止的戰爭,一旦如此後果美俄承擔不起,所以本次敘利亞問題如何解決會是最主要的問題,冰雹認為美國會為俄羅斯劃線,從而開始討價還價。



烏克蘭目前是俄羅斯與北約的緩衝地帶,烏克蘭作為俄羅斯的鄰邦,因為一系列的問題矛盾重重,克里米亞問題更是火上澆油,原本都是蘇聯的內部兄弟,到如今反目為仇,美國由此看到了機會,北約趁機力爭拉烏克蘭入夥,這將會使俄羅斯陷入直接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對抗,這對於俄羅斯來說是極其不利的。這個問題必將是美俄本次首腦會談的另一個重點,而且也會是爭論更多的。


以上兩個問題會是美俄雙普會談激烈的爭論點,如果雙方達成協議,美俄關係會有所緩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