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Gallery: LG G7+ ThinQ 評測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外觀設計

就跟老鄉三星的做法相似,LG 今年也沒有在 G7+ ThinQ 的外觀上多著墨,同樣是以極簡的線條來勾畫這部手機,同色系的金屬中框和玻璃機背之間,有著比較前代更明顯的弧度,帶來更好的握感。右機側上放有一顆電源鍵、相對的左側卻有著三顆實體按鍵−−兩顆音量鍵和 Google Assistant 專屬按鍵,因為新增的 GA 鍵有保持足夠的距離,所以也不會出現誤觸的疑慮,大家可以安心。機底有著 3.5mm 耳機孔、USB Type-C 3.1 連接口和喇叭,雙 nano-SIM 卡槽則放在機頂之上,混合式卡槽設計讓它可以採用 nano SIM + microSD 卡排列,最高支持 2TB 的記憶卡。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機身依舊獲 IP68 抗水防塵,以及軍規 MIL-STD 810G 摔落測試的認證,耐用度仍然擁有一定的水平。配合 Qi 無線充電器同樣可以進行無線充電,有線快充則支持高通的 QC 3.0 規格。

機背上的配置已經是老樣子了,雙相機底下是為一顆單純的指紋感應器。不同的是 G7+ ThinQ 的相機變成垂直襬放於中軸線上,左側放著激光對焦模組、補光燈等,視覺上有更修長的感覺。嗯?原來不是感覺,G7+ ThinQ 的屏幕是一片 19.5:9 的窄長形 6.1 吋 LCD 面板,原因是 LG 也搭上了異形屏的風潮,引入了劉海設計。不過 LG 這凹進去的幅度並不多,所以實際能夠挖出來的空間其實很有限。無論如何,這樣輕輕偷來的一點空間,再配合本來就相當細的邊框,就帶來相當奪目的全面屏效果。數字上,G7 的機身要比 G6 的長了 5mm,而且大多都反映在屏幕之上,拿在手上就真的很~長~

屏幕 + 音效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在 G7+ ThinQ 的身上居然也會找到 V 系列的特色賣點 —— Quad DAC 音頻解碼芯片,此外 G7+ ThinQ 更是首款支持 DTS:X 模擬立體聲的手機,讓使用者可以按著聽歌或看視頻的用途,個別啟用不同的音效強化功能。兩個功能都可以獨立開關,Quad DAC 音頻解碼芯片大多是在聽歌的時候啟用,可以提升音樂的層次感;但 DTS:X 這功能則可在播放視頻或音樂時,選擇不同形式的模擬立體聲。像是在看動作電影,就可以選擇廣闊模式來強化臨場感;音樂的話,則可以試用前方模式來模擬歌手在面前唱歌的感覺。當然各個音效強化功能都各有利弊,使用者可以慢慢調整設定,這樣也是 G7+ ThinQ 的一個高可玩性之處。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在獨樂樂之餘,LG 還特意為 G7+ ThinQ 的外放功能添了點心思,那就是雖然仍然保持機底單喇叭,但卻改良了內部設計,讓其音量倍化。這被命名為 Boombox Speaker 的喇叭,據介紹是利用了手機裡的空間當作諧振室,總計有 8cc,是前代 G6 的 17 倍以上。換句話說,就是 G7+ ThinQ 的喇叭輸出會比過往更大聲。因為是音量提升了,LG 也就順道利用了這機身的震動來做個噱頭,把 G7+ ThinQ 放在不同材質的表面上來改變音質,這也是叫「Boombox」的原因。是說,G7+ ThinQ 沒錯是可以通過放在不同材質表面上播放,但其實也要手機的音量調高至一定等級才有足夠的震動,只是使用的時候必須要注意周遭,以免影響到他人。

軟件功能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LG 近年在他們手機產品的軟件系統上,其實都沒有加載太多 app 進去,當然某程度是因為手機優化工具、遊戲工具之類的東西都直接放在設定頁裡,所以在 app drawer 裡頭都不會有幾個第三方應用程序就是了。比較特別的是 G7+ ThinQ 裡新增的 New Second Screen,光看名字會把它跟之前 LG 的第二屏幕搞混,但其實這只是用來幽默一下自己屏幕上的兩側缺角。在這個 New Second Screen 的設定頁面中,是讓使用者選擇如何顯示或隱藏劉海,包括是如常顯示,或是以不同顏色填滿。而那個真正由第二屏幕演變過來的懸浮工具列,仍然是有保留在 G7+ ThinQ 之中,可以在上面設定不同的 app 快捷徑、聯繫人、設定功能等。

至於 G7+ ThinQ 其他的軟件功能,感覺都是從原生 Android 系統搬過來,尤其是 LG 主打在這臺手機上利用 Google Assistant 完成生活大小事。

Google Assistant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前面有說過 G7+ ThinQ 的機側(借鏡同鄉的做法那樣)加入了一顆專門給 Google Assistant 的按鍵,讓使用者可以更便利地使用到這個谷歌的 AI 助手。可是,來到還沒有支持 Google Assistant 的語言地區的話,這按鍵的存在就變成了雞肋,因為 Google Assistant 並不會因為這按鍵而突然會講中文啊!所以如果系統語言是設定成中文(香港)的話,按下去就只會啟動到「屏幕搜索」的功能,就連雙擊啟動 Google Lens 的快捷鍵也被封印了。可是 LG 的 ThinQ 系列產品就是以搭載智能助手的賣點掛帥啊,所以為了可以用到全功能的 G7+ ThinQ,還是把手機的語言設定為支持 Google Assistant 的語言地區,像是 English (US) 的吧。

相機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應用在 LG G7+ ThinQ 上的雙相機都是同樣用上 Sony IMX351 CMOS 的 16MP 相機,分別為支持 OIS 的 f/1.6 標準廣角鏡頭,以及 f/1.9 的 107 度超廣角鏡頭。一如動手玩中提及到的,LG 有著逐步增加超廣角相機焦距的趨向,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在保持可能捕捉盡多廣闊景色的優勢之餘,希望減少超廣角鏡頭所帶來的桶狀變形問題。實際上 G7+ ThinQ 的超廣角相機所拍攝的成象,也確實能做到 LG 所希望的效果,可惜的是其畫質依舊有著油畫化的問題,不過對於一般應用的話,相信還是堪用的。

來到廣角相機的部分,可能是差別太大的問題,感覺其成像是出奇地好,尤其是在用作記錄生活瑣事、近拍、隨手拍等,都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淺景深和立體感都有更好的表現。可是在昏環的環境之下,不論是哪一顆相機都要相對長的曝光時間,容易因為手抖而影響成像。

這次 G7+ ThinQ 裡的相機界面變得相當簡潔,除了把 G6 放在界面頂端的相片預覽功能拿走了,還讓變焦杆與快門鍵結合在一起,不過就把三個最常用的相機功能:Google Lens、人像模式、AI 相機模式都放在取景畫面的下方,用起來也相當順手。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Gallery: LG G7+ ThinQ 實拍樣本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可是,G7+ ThinQ 的 AI Cam 並不靈敏,往往都需要好數十秒才可以給出場景的建議,相比 P20 Pro 更是慢如蝸牛啊。至於所謂的 Super Bright Camera 更是鮮有順利應用到,看來有著嚴重光汙染的香港夜景是不夠暗吧。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至於前置相機的部分,相比前代 G6 的 5MP 相機,G7+ ThinQ 終於用上更高像素的 8MP CMOS,以及有著 80 度廣角來滿足群體自拍的需要。而且自拍相機除了基本的美顏功能之外,LG 也有加入特效貼圖來增添趣味,可惜的是選擇不多,也並非目前大熱的 AR 貼圖,不知道 LG 日後會否跟進一下呢?

性能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競爭對手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另外,同鄉的三星 Galaxy S9+ 也可能是大家在選購手機時的一個比較對手,因為 G7+ ThinQ 跟 S9+ 在核心規格上同樣是有著 S845 + 6GB RAM、雙相機等,不過 S9+ 在香港的定價卻要高一個臺階。但站在玩手機的角度來看,S9+ 的高可玩性(AR emoji、可變式光圈)是略高一籌,與 LG 近來愈變簡潔的方向,剛好成了一個對比。

當然我們不能只看價位而忽略了 LG 在 G7+ ThinQ 加入的獨特功能−−超亮屏幕和 Boombox 喇叭,另外還支持 HDR 顯示,有著不錯的娛樂體驗。同時,LG 也是少數會有超廣角相機搭配在雙相機組合之上,所以有如此需要的朋友,似乎還可以保留 LG 在考慮之列。

總結

Pixel 的代替品?LG G7+ThinQ怎麼就都是滿滿的谷歌屬性

只是推出一臺如此依賴谷歌服務的手機產品,對於廠商們來說是否一件好事呢?以這次 LG G7+ ThinQ 作為例子來看,獨立的 Google Assistant 鍵能夠輕易被他廠複製,但其他獨家功能卻似乎沒有太大吸引力的情況下,那這臺新手機的獨特性就會被減少,變成只是市面上的另一臺高端手機而已。當然,在 V 系列是走著極端差異化的路線時,作為 LG 智能手機產品線的另一支柱,G7 ThinQ 迴歸於完全平淡的這做法,可能是個意外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