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只手之間

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隻手之間

波麗娜·塞米諾娃在《天鵝湖》中的表演:俄羅斯芭蕾舞演員,現任ABT首席,曾為德國國家芭蕾舞團首席演員

有一項容易被忽略的表演藝術,法國人最早開始玩的很溜,但是最後被俄國人精益求精的表演藝術超越了——那就是芭蕾。

芭蕾舞最早是從法國起源的,但是後來俄國人的芭蕾舞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現在的著名芭蕾舞團也都是俄國的。

法國的外國藝術家、混血藝術家很多。

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隻手之間

大仲馬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2002年,大仲馬遺骸移入法國先賢祠

比如亞歷山大·仲馬,他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統。中國人一般把他稱為大仲馬,把他的私生子叫小仲馬,就是寫《茶花女》的作者。說到大仲馬的混血血統,這就不得不說到法國的多民族文化,這個國家有很多混血人,而且移民非常普遍。

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隻手之間

《茶花女》則是小仲馬現實主義的作品,此後數次被搬上表演舞臺

莫奈、米勒都是法國非常知名的畫家,但是除了這些法國人外,還有很多藝術家,比如梵高、畢加索,他們都是外國人,但是都到法國去發展。因為只有在那裡他們才覺得能夠出頭,包括美國的畫家惠斯勒,也是在法國待了很多年,後來又去了英國,在那裡出名。

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隻手之間

巴黎的欠發達地區:一座城市不會總是光鮮亮麗的。貧民區、公共設施、治安等等,也是巴黎的問題

整個19世紀,包括20世紀前半葉,巴黎都是繪畫和視覺藝術的中心。我印象最深是,小時候我看過一部著名小說《約翰·克里斯托夫》,作者是羅曼 •羅蘭,他描寫的就是一位夢想成為貝多芬那樣音樂家的德國人,他們去法國混,但是混的特別慘,最後他的一位好友也在法國革命時不幸身亡了。主人公最後年老了才終於成才,但年輕時的壯志都遺留在了法國巴黎的窮人區裡。

對於19世紀的青年藝術家們來說,巴黎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但只有去了那裡才能感受到:天堂和地獄,是在自己的隻手之間。

巴黎,藝術的天堂和地獄 都在隻手之間

塞納河畔的巴黎:19-20世紀的法國處於不斷的變革動盪之中,但絲毫不影響其文化和藝術的成就

上期回顧:

下期預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