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曼珠沙華」原來卻是寓意著死亡的花

美麗的“曼珠沙華”原來卻是寓意著死亡的花

曼珠沙華

又名“彼岸花”,曼珠沙華這個名字源於梵語。

它的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溼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溼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球根含有生物鹼利克林毒,可引致嘔吐、痙攣等症狀,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影響,可用於鎮靜、抑制藥物代謝及抗癌作用。

由於它整株具毒性,往往被種在墓地、田畦邊,以防小動物或小孩接近。色澤鮮紅似血,花期又近秋分(日本的祭禮節日),因此在日本被附會成《法華經》中的接引之花曼珠沙華,或名彼岸花。加之石蒜葉落花開,花落葉發,永不相見,因此在日本傳說中,此花便帶上了死亡和分離的不祥色彩,較常用於喪禮。

因為花開的時候不見葉,有葉子就看不到花,所以也帶有孤獨的意味。

日本節日中,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 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是掃墓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

而傳說中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沿路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而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與陽間分離。

此外,日本歌手山口百惠也有歌曲以《曼珠沙華》為名,香港已故歌手梅豔芳也有演唱這首歌曲的粵語改編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