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力處於巔峯的國民74師與抗戰初期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哪個贏的可能性更大?

寡人佩服

國民革命軍74軍,淞滬戰場組建。1946年,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74師。

改編後的74師,歷經八年抗戰幾乎所有中國正面戰場的重大戰役,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稱讚,“抗日鐵軍”當之無愧。

個人認為此時為74師戰力的巔峰時期,張靈甫麾下30000餘將士經受無數戰火洗禮,已經是萬眾一心,無所畏懼的雄師。而且英雄配良刃,幾乎清一色美式軍械。


軍備:

輕火力:M1903A1春田步槍4800支,餘配中正步槍;加拿大斯太令卡賓槍、M1湯普森衝鋒槍2400支;M1918A2輕機槍1080挺。

重火力:馬克沁重機槍324挺;火焰噴射器54具;火箭筒36挺;37毫米戰防炮48門;60毫米迫擊炮108門;81毫米迫擊炮96門;75毫米山炮54門;105毫米榴彈炮12門。

輔助裝備:軍官標配勃朗寧手槍;無線電報話機配到連及連以上;各類軍車、戰車300餘輛;騾馬等1000餘匹。


日本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

初期由4步兵聯隊,1工兵聯隊、1輜重兵聯隊、1騎兵聯隊、1炮兵聯隊構成,加上各類非戰鬥人員,全師共24400餘人。(後期如1944年,改為三單位制師團,缺少馬匹裝備便取消了炮兵和騎兵聯隊,全師約14000人。)。

乙種師團初期全師馬匹約11000餘匹,各類山炮、重炮約64門,缺少機械化裝備,裝備一般數量重火力。

如此分析,初期日軍兵力充足,士氣較高,雖訓練有素,但未接觸太多戰役;反觀74軍士兵,打遍中華大地幾乎所有大型戰役,血與火熔鍊出的鋼鐵之師。擁有大量美式裝備,全軍機械化,大量美式重型武器和重火力。


雙方拉開架勢在平原地區決戰,無海空火力掩護。假設雙方指揮官水平均等,平原地區,雙方作戰部署和行動都較為明顯,無法依靠有利地勢進行突襲包抄斬首等行動,指揮官發揮被壓縮到最小,非機械化和全軍機械化的碰撞,重火力的壓制,士兵數量和質量相差不大,甚至勝於日軍,士兵中近距離接敵交火,衝鋒槍等自動武器對上彈容5發的38式步槍,還無掩體躲藏(情況大概聯想絕地求生中,一群98K和和一群湯姆遜衝鋒槍和SKS中距離到近距離無掩體對射,遊戲裡還好,實際戰爭,密集的火力網可以完全壓制日本士兵抬不起頭),結果顯而易見。


乙種師團被碾壓敗北無疑。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

隨手關注,祝你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戰力處於巔峰的國民74師與抗戰初期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哪個贏的可能性更大?

國民74師系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號稱是國民黨軍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由原74軍整編而成,實際兵力仍為二萬多人。其前身為抗戰初期在淞滬會戰時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抗戰中曾屢立戰功,是國民政府軍委會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軍”,有“抗日鐵軍”之譽,並榮獲過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為抗戰時期國民黨軍戰績最輝煌的部隊。因此有人問,戰力處於巔峰的國民74師與抗戰初期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哪個贏的可能性更大?

這又是一個關公戰秦瓊的問題。 在戰後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編纂的戰史《中國事變陸軍作戰》中,多次提及與第74軍的作戰情況,稱其為“支那第一恐怖軍”。曾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多項戰役,多次挫敗日軍,曾有“抗日鐵軍”的稱號。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51師、57師、58師,皆以“5”開頭)。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國軍只有74軍能打”的讚譽。抗戰勝利後,第74軍奉命空運南京受降並擔任守備任務,因而被稱為“御林軍”。經過戰後的整編,第74軍整編為師,全員精壯,齊裝滿員,全部換裝美械武器,戰鬥力又有提高。

解放戰爭時期,陳毅、粟裕第一次與張靈甫指揮的整編第74師交手,就已經感到了對手的與眾不同。認為該敵戰術運用詭詐,攻擊意識旺盛,炮火較強,非常難於對付,不愧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為了吃掉第74師,粟裕集中了28個團兵力在漣水周圍與整編第74師(本師3個旅外加第28師1個旅)進行了整整半個月的拉鋸戰,最後整編第74師寡不敵眾,只好且戰且退撤向了淮陰。這一戰華中野戰軍統計殲滅了第74師及第28師一部共8000餘人(國民黨軍統計損失約在4000人左右,其中第74師2000餘人),自己也傷亡不小,並且犧牲了第10縱隊司令員謝祥軍,可謂是一個慘勝。這是雙方打的第一個真正的硬仗,粟裕集中瞭如此優勢兵力仍未能殲滅整編第74師,進一步認識到了該敵強勁的戰鬥力。

抗戰初期,日軍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是日軍的常備軍。編制為四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二個旅團。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抗戰中期,隨著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展開,日軍為適應不同戰鬥規模的需要,把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種等級。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輜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4400人。為戰爭新增支援作戰師團,戰鬥力不及甲類常備師團。乙種師團裝備一般、訓練水平低於甲種師團、戰鬥力較弱,如在萬家嶺戰役中幾乎被全殲的106師團。 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令人興奮的大勝仗不多,萬家嶺大捷算是其中最經典的一個。可是為了圍殲日軍的一個師團,薛嶽調集了三個軍,十幾個師,總共十幾萬人參戰,最後雖然大勝,但最終也沒能全殲日軍的一個師團。

根據日軍在萬家嶺被圍的番號來看,日軍第106師團是一個乙種師團。僅僅是乙種師團就需要十幾萬人來圍殲,可見當時日軍的戰鬥力真的不容小覷。 綜合起來看,以戰力處於巔峰的國民74師與抗戰初期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74師贏的可能性更大。


懷疑探索者

自受邀而今,不覺三日有餘。某徬徨不前,至時慚愧於心,不敢輕言回答悟空。何故?皆因首鼠兩端,誠惶誠恐,疑惑難決也…躊躇忐忑,躑躅徘徊,長噓短嘆之間又左顧右盼…然,仍始不得其門而入矣。何為?實屬事出無奈之虞…某,性情中人也。不作虛偽之態,更不屑於不懂裝懂而故弄玄虛。故而,惟誠懇以坦言之。某心裡著實乃一百個不願意作此毫無依據之無喟揣度推斷事(奈何拳拳盛情難卻之下,無所適從之…)不知此等之無聊意淫有何價值?某不得而知矣?況且,戰爭乃何等之嚴肅與冷血殘酷事也!豈能如此輕率,作兒戲般以對之。竊以為,任何妄言中日之戰事抑或軍隊之相較等等,都應理性、嚴謹併科學地去認真加以剖析。此,方為以史為鑑也。中日之宿怨,早已深入骨髓,任何風吹草動皆可草木皆兵一大片,此為不爭之事實!中日之間已陷入死結久矣,倘若如此惡性循環往復疊加,那,任何妄言可有效規避或淡化之說,皆為掩耳盜鈴之自欺欺人也。此,毋須刻意迴避之。中日早晚必決雌雄…因此,國人應放棄幻想,稍安勿躁,認真冷靜以待。韜光養晦,臥薪嚐膽,枕戈待旦,準備一雪前恥之辱…此方可謂為雖遠必誅也!作未雨綢繆計,實有備無患哉…至時,仇人相見,自是分外眼紅。國恨家仇不共戴天,豈有不以死相拚相搏殺?三軍用命,將士不怠,不是你死便為我亡。鹿死誰手?惟有實力、以有準備、有信念者必勝!因此言,戰爭勝負乃一念之差矣,千鈞一髮之際,定力無可撼者,惟中華信念可待!誰與爭鋒之…子曰:兵者,詭道也。置國家生死存亡於一役,不可不察之…此,為兵聖之嘔心瀝血的精髓力作,乃千秋之難得一見的良謀奇策也。千百年來被奉為戰之至尊的無上絕學,必焚香沐浴、頂禮膜拜方可授受之一一孫子兵法六務十三篇。此乃兵家推崇備至之決戰的良謀秘訣!自古兵者言戰,必先察天、地、道、將、法,以此五本為要,進而審時度世,因勢利導或因地制宜於因應戰局之驟然突變而全力應對…歷數漫漫抗日史,十四載國破山河缺,生靈塗炭而民不聊生。日寇狼子野心兇殘成性,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一時間華夏大地狼煙四起,屍橫遍野,慘不忍睹…那些為保家衛國而誓言馬革裹屍還的熱血男兒們精忠報國,死而後已。他們的氣節是何其壯哉!中華民族的偉大豐碑浩然長存!永遠駐立在神州大地上令人追思……而這其中,有“鐵軍”之稱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乃軍中翹楚,被人稱為漢時之“虎賁鐵軍”。此,名副其實,確為不遑多讓矣(這就是本問答中當仁不讓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是也…)其最先由國軍第58師師長俞濟時將軍受國民政府之委任狀,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親手組建而成(此乃國軍五大精銳主力中最強悍之“虎賁鐵軍”,也就是整編第74師的前世今生…)新組建的第74軍下轄第58師,師長為馮聖法。以及第51師,師長王耀武(隨後不久,又加入了第57師,師長餘程萬。國民革命軍第74軍麾下所轄官兵共3.2萬餘人…)所謂:挽狂瀾於既倒者!必非常之時以待非常之軍也…在危難中新組建起來的國民革命第74軍,剛成立伊始,連建軍典禮還未來得及召開,就因淞滬會戰的忽然爆發而臨危受命,浩浩蕩蕩地奔赴大上海,熱血沸騰地全情投入到抗擊日寇的侵略當中去…從此,第74軍的抗日英雄史便一發不可收…由於第74軍英勇無畏又驍勇善戰。所以,淞滬會戰後,該軍又被委以重任,馬不停蹄地投身到南京保衛戰中。繼之為徐州會戰,武漢會戰與蘭封會戰及德安會戰。在這些會戰中,第74軍皆不負重望,勇往直前,力挫倭寇…在1939年6月,蔣介石慧眼識珠,起用第74軍麾下第51師師長王耀武。並正式提拔其為第74軍中將軍長。於是乎,國民革命軍在王耀武將軍的統帥下,正式開啟了其成軍以來最為輝煌的光輝歲月…上高會戰,長沙會戰(二次)常德會戰…隨著這些硬戰的不斷拚殺與洗禮,第74軍憑著滿腔熱血,奮勇殺敵報國。終於殺出了一條血路,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這時的第74軍已威名赫赫,戰功彪炳…這是一支善於打硬仗的部隊,敢打大規模的陣地戰。他們敢於與日軍以硬碰硬,而且還能戰而勝之,兵鋒指處必所向披靡。令日寇聞風喪膽,落荒而逃…隨著第74軍的威名迭起,該軍成為國軍隊伍序列裡最威風八面的軍中之軍,被蔣介石親自授予國軍的最高榮譽象徵“飛虎旗”。從此,正式奠定其:“虎賁鐵軍”的榮譽稱號!第74軍在八年抗戰中戰績輝煌,成為國軍中屈指可數與當之無愧、令日寇談74軍為之色變並膽寒驚慄的威武“虎賁鐵軍”!一直以來,國民革命軍第74軍的軍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使之成為人民愛戴,日寇害怕的一一中華民國之鎮懾日寇的軍魂擔當!第74軍威武!我欲血奮戰、寧死不屈的中國抗日將士威武!一一自1931年日寇侵佔我東三省後,侵華日軍在我國境內的部隊正式分為關東軍和支那派遣軍這兩大集團。當時,關東軍的戰略任務為築固偽滿洲親日集團勢力的發展,與防禦蘇聯進攻並向外蒙古、堪察加等廣大無人地區,進行滲透式發展的需要而有計劃地佈署領導…而支那派遣軍司令部,則為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而作前期準備…到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日本開始從其國內及朝鮮、臺灣、琉球國等大規模徵兵並集結調往中國戰區內作戰。而這時,日本由於其國土狹小與資源儲備不足等毛病開始顯現出來。於是,無奈之下,日本支那派遣軍司令部被迫作出調整,將其侵華的日軍正規作戰部隊分編為甲乙兩種形式的作戰師團(1944年後,日軍由於同時在中國、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各群島間等戰場上進行多線作戰。因此,兵員、物資等消耗更為入不敷出。無奈之下,再一次作出部隊的戰略調整。從而被迫將日軍正規軍分編為甲、乙、丙三級師團編制…)而日軍的甲種師團稱之為“挽馬師團”,其下轄有2個旅團,加上工兵、騎兵、炮兵、榴炮各有一個聯隊,合計8個聯隊。加上師團、旅團、各聯隊內的非戰鬥人員等在內,總兵力約2.8萬一2.85萬人…日軍的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下轄2個旅團,加上工兵、炮兵、及榴炮等,共7個聯隊,加上師、旅團內的非戰鬥人員,總兵力約2.44萬人…(日軍的甲、乙師團之分別為相差了一個騎兵聯隊。因戰爭擴大,戰線拉長,日本國內無法徵集到足夠多的戰馬供應給侵華日軍使用。所以說,其實侵華日軍的甲乙級之分,實際僅為少了一個騎兵聯隊的3千餘兵力而已…)以侵華日軍在其初期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時,乙種“馱馬師團”的兵員戰鬥力生成,以及他們的武器裝備,兵員素質和戰術素養及他們之間的配合默契度與火力支援力(主要為空中無遮掩的火力支援,因為,大規模的陣地作戰最主要取決於絕對的火力攻擊支援上。此為中國軍隊之最大軟肋,其時中國空軍早已消耗殆盡,成為名存實亡的一個軍種。所以,即使在抗戰後期,儘管中國軍隊中如整編第74師那樣,已全員額地換裝上全套美式先進裝備,但在當時世界上作大規模的機械化陣地決戰,最為重要的還是空中的絕對火力打擊與支援…)中國軍隊在這些方面皆處於絕對的下風,唯一佔優勢的僅為整編第74師麾下各部擁有完整的美式武器裝備,一切僅此而已…在雙方各項能力值的比較中,除了空中火力支援優勢佔絕對主導地位,還有一點最最重要的,那就是兵員的個人素質與戰術素養(其實,整編第74師的總兵力與日軍的乙種師團的總兵力相差約8千人…)因此,就算武器裝備差點,只要人的素質與意志力能有效地進行彌補,那整個戰局還是會有轉寰的餘地。如果武器裝備不佔絕對的優勢,人員的素質又相差巨大的話,那就完全沒有絲毫可以取勝的希望了…由此而言之,以抗戰初期時1937年至1940年這一階段為標準來相比較。這時日軍乙種師團的各項能力值上(只是在兵員的武器裝備上稍遜一點…)均要比國軍精銳的“虎賁鐵軍”整編第74師的各項能力值要高出一籌。所以說,戰力處於巔峰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與抗戰初期的日本乙種師團在開闊平原上決戰的話,日軍乙種師團至少要佔八成(不會低於七成…)的勝數。這除了比較雙方兵力配置及武器裝備等的因素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地將日軍乙種師團各部隊之間,與我軍之間的戰鬥經歷相比較,還有我軍部隊與國軍所謂的五大精銳鐵軍之間的戰鬥…個人能力和戰術素養及意志力等綜合能力值,相互進行比較最終得出為日軍乙種師團稍強些…好了,討論與切磋到此打住,以上僅為個人之見解。並不代表大家的意見。總之,各人心有所屬無可厚非也!某隻是據理而言而已…自古成敗純弩皆為定數也!亢龍有悔,一切適可而止。所謂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成敗得失一覽無虞矣!兵法雲: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兵聖用兵,講求全勝為上。務求完美並不戰而屈人之兵…此,聖人之畢生所孜孜以求也……


區銘4

提問者問的這個問題,其實裡面是有坑的:即是假定了巔峰74軍(後來的整編74師)幹不贏抗戰前期的日軍甲種師團,只能在乙種師團身上碰碰運氣。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至少要先搞明白兩件事情:1、所謂74軍的巔峰期,到底是哪個時期?2、所謂抗戰初期,是不是指抗戰的第一階段,即中國軍隊戰略防禦階段?

從目前公開的史實看,74軍的巔峰是1945年的雪峰山戰役,與其他中國軍隊一起讓日軍傷亡十多萬人。

這個時候的中國軍隊,不要說最王牌的74軍,凡主力部隊都可以1:1的兵力正面直懟日軍不落下風。但是,此時的法西斯陣營已經土崩瓦解,日軍大本營已經感受到末日將至,由於裝備的落後、補給的受限、兵員補充的一批不如一批,日軍整體戰鬥力已經大幅度下滑,因此不具備可比性。

那我們就挑選抗戰第一階段,即1939年之前74軍與日軍的戰例來說明一下。最能說明問題的實戰檢驗標尺應該首選1938年下半年發生的萬家嶺戰役。

此役最值得一看的當屬74軍與日軍準甲種師團、實際為戰鬥力較強的乙種師團——106師團的殘酷交鋒。搏命突圍的106師團,被74軍下轄的58師和51師聯手成功阻擊,併成就了張靈甫的奇襲張古山。也就是說,此時74軍的兩個師,已經完全有能力與一個拼了老命的日軍準甲種師團正面抗衡,甚至還能略佔上風。這麼說,是不是意味著74軍全軍搞定一個日軍乙種師團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不否認日軍前期的戰鬥力的確比較強悍,但也不必要過分誇大。抗戰前期軍事失利,有很多方面原因,但敵我雙方戰鬥力並非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此消彼長,對吧?

更多精彩,請關注@司馬砸光,謝謝。


司馬砸光

抗戰時期,74師叫74軍,大部分時間段,74軍軍長叫王耀武。王軍長可稱抗日名將,遠非他手下那個花瓶可比。誰是花瓶?當然是張靈甫咯!

萬家嶺會戰,張靈甫不過是個副團長,所有關於萬家嶺會戰的史料基本都沒提及過他,不知道為啥在網絡時代張靈甫卻突然成了萬家嶺的戰鬥英雄,敢死隊長。

常德會戰,時74軍57師師長餘程萬率8000子弟死守常德,51師代師長張靈甫在上級嚴令,餘程萬多次發電請求的情況下在離常德不到30公里的地方巍然駐軍,不動如山,坐視57師被日軍打的幾乎全軍覆沒,呵呵,好一個抗日名將啊😄!當然,餘程萬有個結拜兄弟加兒女親家,叫李天霞,當時是74軍58師師長,張大名將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抗日名將董其武在重慶學習深造,恰好是張靈甫同學,他在日記中對張靈甫在戰爭期間的花天酒地,奢華鋪張瞠目結舌,表示若中國軍人都如張靈甫一樣,中國怎能不亡?他的觀點似乎和某些網友剛好相反啊。

王耀武,董其武,餘程萬這種真正的抗日名將現在是真沒幾個記得了,抗日不怎麼樣,殺中國人倒是一把好手的張靈甫卻成了抗日名將,不得不歎服。


老貝

我說74師打不過日本乙種師團,可能很多人感情上接受不了,那我們來看幾個事實好了。


這麼說吧!一個日軍師團在孟良崮,三野乾的動嗎?幹不動吧?為什麼呢,因為八路新四軍從來沒有,攻堅殲滅過日軍一個大隊。(1000人左右)而日軍一個乙種師團多少人?(2萬人左右)不能說才過2年,就能殲滅一個日軍一個師團了?!所以三野殲滅了74軍,但殲滅不了日軍師團,所以我認為74要弱於日軍乙種師團。



日軍乙種師團,又稱馱馬師團,由於後期馬匹不足,在甲種師團的標準上壓縮了騎兵聯隊,改為大隊(個別不設騎兵)。轄2旅團(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工、炮、鎦各一聯隊,共7個聯隊,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4400人。而日軍39年以前是四單位師團,39以後基本沒有了,以後都是三單位師團和治安師團。沒有聯隊,旅團直接管幾個大隊。



再看二次長沙會戰,74軍在春華山慘敗。被2個師團野戰,74軍的2個師幾乎全滅。不過長沙會戰時代的師團是三單位,不是四單位了。所以我認為,如果野戰74攻擊,打不動;74防禦勉強維持。



74軍全部美械已經是勝利後了。74軍要能攻擊滅掉一個師團,那駐印軍,遠征軍當時在忙活啥呢?在全美械的情況下與乙種師團幹,他們也不過殲滅萬把日軍。(而乙種師團是2萬人左右)還沒有1950年的韓國那種治安部隊一個師裝備好。



所以我認為,當時74軍作為中國王牌軍,一類部隊,未必打的過日軍乙種師團,或者說是勁敵但不如乙種師團。


李三萬的三萬裡

74軍被神話太多,這種關公戰秦瓊的畫面本身就不可能存在。日本開戰初期只有6個甲種師團,你說的這個乙種師團,兵力,裝備怎麼配置?戰力處於巔峰的74師,應該是內戰初期的吧?當時74軍剛剛打完抗戰,人心思定,雖說裝備更好了,但人心散了,已經是強弩之末。

戰爭沒有ng,沒有什麼重來,74軍論政治素質,連土八路一個最差的軍都不如,自張靈埔就和李天霞爭名奪利,下面能好得了?憑著美軍不要的一些破銅爛鐵在土八路面前耀武揚威,純粹不知死活,這種軍隊有什麼讓人念想?


白菜50309061

74師打不贏日本乙種師團,日軍甲師團27000人,乙22000人,丙15000人。74師最多不過18000左右,雙方重型火炮,日軍師團級別的有炮兵連隊,相當於國軍的炮兵旅或者炮兵師,74師是炮兵團,日軍的師團除了最低級別的丙級沒有坦克,其他師團都有坦克聯隊相當於旅坦克旅,還有飛機的支援,74師只是單方面步兵和炮火,雙方不是一個級別,我本人沒有在任何歷史資料裡看到過國軍1比1勝利過,有的時候日軍要撤退不和你糾纏,不和你打你要是覺得他怕你了就有點自欺欺人了


農夫三拳有點疼211831769

七十四師的巔峰時的裝備在當時最少在全世界排名前五名,在加上整編後的七十四師經歷二戰洗禮,人員素質也非常的出色,在加上幾任師長都是悍將,所以巔峰時的七十四師單獨拿出來可以和當時全世界任何一支部隊叫板,更別說是日軍二戰時期的乙種師團。

那有人可能要問孟良固怎麼敗了?這裡原因太多了,第一是政治原因,蔣軍派系林立,有時同派系的都離心離德,更別說好幾個派系同時做戰,在加上蔣介石發動內戰離心離德,所以不佔天時;第二孟良固是個易攻難守的地方,而且當時天熱缺水,七十四很多裝備都用到了級限,所以不佔地利,大家都認為我軍昂攻,固是個大山頭所以應該是易守難攻,其實這是個錯誤!戰役剛結束時才下了一場大雨。第三是國軍當時派系林立,張靈甫被圍只有黃伯韜怕蔣介石事後找他算帳才拼命救援,像李天霞用幾個炮兵充充樣子,別人更是觀望,在加上張靈甫指揮上的失誤,異想天開。指揮最大失誤就是當時應該在平地組織防守,而不應該上孟良固,在加上當時七十四師並不滿編,前幾次戰鬥損失嚴重,並非七十四師巔峰時刻,所以七十四師又失人和。在加上他的對手粟大將還有個不輸?按當時孟良固的做戰時長和傷亡比也就是七十四師,換別的部隊能守兩天就不錯了!


權40軍老兵

這個問題,提問者沒有詳細介紹作戰背景,如果不考慮作戰背景,就像象棋一樣在平原展開,不考慮天氣,防禦,能見度,距離等所有因素,74師必勝無疑。原因很簡單,74師巔峰期的武器火力配備,初期全套美械,後期部分美械部分日械,遠程火力強大。戰鬥兵員素質高,張靈甫的部隊是出了名的打硬仗連排級軍官戰損高,但是其補充的基層軍官也都來自黃埔,兵員戰術素養並不比鬼子差。。加上火力強大,步炮協同優秀,步兵戰鬥交叉熟練,別說乙級兵團,家中兵團也可一戰。但是以上分析主要是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為前提。畢竟戰鬥會因為地形,天氣等第三方因素影響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