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據統計,3歲以內的嬰幼兒,每年感冒6~8次都是很正常的。這是因為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擾。爸媽都特別重視保護嬰幼兒正在發育中的免疫系統,但是在此過程中,卻往往做了很多破壞嬰幼兒免疫力的事情。

美國兒科副教授查爾斯·舒賓總結髮現,以下7種就是爸媽們常有的“要保護寶寶的免疫力、實際效果卻相反”的做法,趕緊來看看。

過度清潔

因為害怕寶寶感染病毒、細菌,就特別重視清潔。寶寶所有用的、吃的、玩的,恨不得都時刻浸泡在消毒水中。長期生活在“無菌”環境中的寶寶,基本沒有接觸微生物的機會,這會導致寶寶免疫力低下,一旦離開“無菌”環境,到真實的世界中,就特別容易生病。另外,研究顯示,寶寶生活的環境太過清潔,也容易增加過敏(如,溼疹和哮喘)的風險。

兒科醫生提示:人體免疫力就是在一次次和細菌、病毒的對抗中發展起來的,完全不讓寶寶接觸病菌和病毒,那就相當於放棄了讓寶寶免疫力成長的機會。寶寶是需要清潔的生活環境,但這並不是要極端到“無菌”!為了寶寶的生長髮育,還是讓寶寶回到真實的世界吧,接觸自然,增強免疫力。

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過於依賴抗生素

寶寶生病發燒,難受的哭鬧不止,爸媽看著心疼,一心想讓寶寶趕快好起來,就督促醫生使用抗生素,甚至有的爸媽自己就給寶寶使用抗生素。寶寶一生病,不管病情如何,就是要用抗生素。

過於依賴抗生素,對寶寶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基本上,任何一種抗生素都有耐藥現象,尤其是在沒有規範使用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耐藥性,下次再用的時候效果就會下降。另外,抗生素對胃腸、肝、腎等有一定的損害。

兒科醫生提示:寶寶生病了,爸媽千萬不要自行給寶寶餵食抗生素;寶寶生病後如何用藥,要遵醫囑;如果確實是細菌感染,要吃抗生素,那一定要諮詢正確的用藥方式,如,需要吃多久、每次吃藥間隔多久、什麼時候停止服用、是否需要複查等,並嚴格按流程規範地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把益生菌當做萬能藥

腹瀉了,吃點益生菌;便秘了,吃點益生菌;溼疹了,吃點益生菌;感冒了,吃點益生菌……很多爸媽都把益生菌當做萬能藥在使用,寶寶有任何不適,都可以來點益生菌。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平衡腸道菌群,提高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但益生菌不是萬能藥,更不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如果不分情況的濫服,益生菌也會影響寶寶腸道內的菌群平衡。

兒科醫生提示:益生菌只能改變寶寶腸道的微生態,影響不了寶寶的免疫系統。而且,益生菌也非多多益善,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就是最好的狀態,過猶不及。可以適當地給寶寶補充點含益生菌的奶製品,千萬不要濫服純益生菌製劑。

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濫補微量元素

寶寶枕禿了,補鈣;寶寶有點貧血了,補鐵;寶寶生長髮育遲緩,補鋅……幾乎每一個爸媽都在忙著給寶寶“補補補”各種微量元素,就差要把元素週期表補齊了。殊不知,這種補補補,極有可能造成寶寶的營養不良。不是危言聳聽,濫補微量元素,會使微量元素在寶寶體內代謝失衡,從而傷害到寶寶的免疫力。

兒科醫生提示:只要爸媽給寶寶提供合理、均衡、多樣化的飲食,基本就可以滿足寶寶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即便寶寶真的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充。

美國兒科醫生:提高免疫力的7個誤區

過度飲食

爸媽當然都希望寶寶生長髮育好,於是總是讓寶寶多吃飯。有些寶寶貪吃零食,爸媽也不加節制,這樣就很容易過度飲食。吃的太多會導致消化不良,傷害寶寶的脾胃,甚至可能引發一些慢性病,降低寶寶的免疫力,使得寶寶特別容易生病。

兒科醫生提示:爸媽要與寶寶一同進餐,保證飲食健康、均衡。如果寶寶愛吃零食,那可以在正餐之間提供健康零食,如新鮮水果、低糖酸奶等。

水分補充不足

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水是構成人體的第一大要素。如果水分缺乏,身體內細胞黏膜的溼潤就不能得到保證,就會減弱對細菌的抵抗力。

兒科醫生提示:為了保證寶寶的身體健康,一定要讓寶寶明白喝水的重要性,並使用各種方法,讓寶寶愛上喝水,養成喝水的好習慣。要隨身帶著水杯,隨時隨地給寶寶補充水分。

睡眠不足

充足的睡眠,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具有重要作用。經常睡眠不足,就會降低寶寶的免疫力,影響寶寶的身體和大腦發育,導致寶寶特別愛生病。

兒科醫生提示:建議各位爸媽從小培養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寶寶困了,要及時哄睡,而不是一直逗寶寶玩耍。

-END-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