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爾納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以美蘇為主的同盟國劃分成了兩極陣營:資本主義性質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社會主義性質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
戰敗之初,德國就像一塊兒新鮮出爐的巧克力蛋糕,被切割成四塊分給了美、蘇、英、法,為了能和睦的分享蛋糕,四國還共同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
但畢竟"不是一家人 不進一家門",48年6月,美英法三國繞開蘇聯發行了僅限自己佔領區流通的"D"版馬克,蘇聯見狀也不甘示弱,隨即發行了可在蘇佔區流通的"F"版馬克。至此兩德分裂正式成形!
東德成立後由於幕後大佬是蘇聯,所以在國家體制上也以蘇聯為藍圖,大搞土地改革、工業企業國有化……雖然東德成立後農業、工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基本都相對於戰時而言!
至於東德到底是怎樣一個國家?如果我們沒有切實經歷過那段歲月,談論起來無異於"盲人摸象"!但我們可以通過曾經的"當局者"和現在的數據一窺究竟。
去年9月,德國民義調查機構以"東西德國統一是好是壞"做了一次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不到一半的原西德公民認為兩德統一利大於弊!其餘人認為東德的併入阻礙了聯邦德國的發展步伐。而曾經的東德公民則有高達75%認為兩德統一利大於弊。
另一方面,東西德國統一雖然已近三十年之久,但兩者之間仍存在許多差距,例如東德人民的平均工資、養老金、國民生產總值等等,唯一高於西德的只有一項:失業率。許多人認為這些弊端都是東德社會體制留下的"後遺症"。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原東德公民並不認為曾經的那個社會主義國家"一無是處",他們覺得當時的教育體制、社會福利、醫療保障、男女地位等方面均要優於現在的聯邦德國。畢竟曾經的東德是世界上發展水平最高的社會主義國家,赫魯曉夫還將其稱之為"社會主義櫥窗"。
如今,東西德國雖已統一,但曾經隸屬於兩個不同陣營的人民卻似乎很難融為一體!西德公民總是擺出一副"金主爸爸"的姿態,自覺東德公民如今享受的一切都是西德的饋贈。而東德則在懷舊的同時抱怨西德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就連默克爾都曾表示:德國的統一尚未完成!
所以說,曾經被樹立為社會主義發展標杆的東德輸就輸在蘇聯的沒落和解體!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東德即民主德國,全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個國家是存在時間是從1949年10月7日到1990年10月3日。
東德建立
東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納粹德國的蘇聯佔領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這個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可以說是美蘇爭霸,不同意識形態的產物。民主德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人都逃向對面的聯邦德國,據統計1950年到1960年就有將近300萬人逃到了聯邦德國。為了防止不斷有人出逃,1961年民主德國修建了柏林牆,東柏林和西柏林有了一條人為的分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同盟國美英法蘇對德國進行了分區佔領。英法美對三國佔領區的貨幣進行整合,發佈新的馬克貨幣將蘇佔區排除在外,成為兩德分裂的前奏。蘇聯接著也佔蘇佔區發行新的貨幣,並且對西柏林進行封鎖,讓物資緊缺的柏林陷入自己的管理。但是西方的空運策略打消了蘇聯的企圖。1949年5月7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宣佈正式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為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
東德建設
冷戰時期,民主德國是蘇聯陣營中,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之一。1950年的時候,東德農業就已經基本恢復到了戰前水平。1953年東德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發展經濟,工業,農業經濟得到了有效發展。後來蘇聯的模式逐漸僵化,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兩德統一
1989年,民主德國在戈爾巴喬夫新思想影響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逃至聯邦德國。鄰國匈牙利開放邊境,很多匈牙利人逃到聯邦德國,使得東德許多城市相繼要求政府放寬出國旅行和對新聞媒體的限制等。這一年,“柏林牆”開放,聯邦德國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1990年,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西德馬克成為兩德共同的貨幣。8月31日,雙方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沙條約組織。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併入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德國重新統一。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在東部的蘇聯紅軍和西部的美英盟軍的夾擊之下戰敗投降,隨即美、蘇、英、法四個戰勝國分區佔領了德國:東部劃歸蘇聯、西北劃歸英國、西南劃歸美國、西部劃歸法國。作為德國首都的柏林儘管位於東部的蘇聯佔領區內,但鑑於其作為德國首都的特殊性仍由四國分區佔領。
隨著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冷戰對峙的格局逐漸形成,雙方都加緊在自己的佔領區內扶植親近自己的勢力: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繞開蘇聯發行了僅限自己佔領區流通的"D"版馬克,蘇聯見狀以在蘇佔區發行"F"版馬克作為回應。隨即美、英、法三國將自己的佔領區合併舉行選舉產生了新政府,而蘇聯方面也在自己的佔領區扶植了一個服從於蘇聯的德國政府,至此東、西兩個德國分裂的狀態形成。
由美、英、法三國扶植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德國的正式國名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因為位於西部,所以一般簡稱西德;而由蘇聯扶植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德國的正式國名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因為位於東部,所以一般簡稱東德。
上圖是東德國旗和國徽:其中國徽呈圓形。中間圖案為錘子和圓規,外面由麥穗環繞成圓,下方由三色綬帶環繞。錘子象徵工人階級,圓規象徵知識分子,麥穗象徵農民。國旗呈現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5∶3。自上而下由黑、紅、黃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旗面正中是國徽圖案。
東德由德國統一社會黨執政,其他政黨組織通過德國統一社會黨領導的“民主聯盟”和“全國陣線”參與政治活動。由於東德是在蘇聯扶植下建立的國家,所以在政治經濟體制上大體仿照蘇聯模式——政治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經濟上以國有化公有制成分為主體。
冷戰時期的東德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中發展最好的國家:1950年東德的農業生產已恢復到戰前水平。1951年東德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東德全民經濟成分就佔了工業總產值(不包括建築業)的78.9%。1960年民主德國又實現了農業生產公作化。1963年東德提出了“新經濟體制”的指導方針,1971年德國統一社會黨八大提出了“在高速度發展社會主義生產、提高效益、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方針。此後10年東德的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5%,國民收入平均增長4.6%。東德因此被稱為"社會主義櫥窗"。
儘管如此,相比同一時期的西德而言:東德的發展仍然是滯後的。從20世紀50年代起大約有270萬東德居民由於政治或經濟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然而東德政府並未反思並對國內政治經濟體制進行改革,而是試圖通過修建從物理上隔離東、西德的柏林牆來解決人口外流的問題。不過柏林牆的修建並未能阻止東德人湧向西德的浪潮——在柏林牆修建後又三百萬人試圖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牆,其中數百人被東德邊防軍打死打傷,數萬人因翻越此牆而被判刑。1989年11月9日東德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宣佈開放“柏林牆”。
以柏林牆的開發為標誌,東德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代: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議會選舉,組成了以德梅齊埃為總理的由基民盟、自由民主聯盟和社民黨組成的聯合政府。聯合政府上臺後實行市場經濟,由此開始了東德經濟私有化的進程。5月18日東德聯合政府同西德方面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隨即東德引入了西德馬克,從而形成了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同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併入聯邦德國並於8月31日同西德方面正式簽署兩德統一條約。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來東德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而改為5個州。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東德,即“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是二戰以後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前存在的歐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建立在德國的蘇聯佔領區基礎上,面積大約10.7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1660萬,首都東柏林。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投降,根據雅爾塔協定與《波茨坦公告》,戰敗的德國被一分為四,分別由美國、法國、英國與蘇聯分區佔領。1949年,聯邦德國(西德)與民主德國(東德)先後宣佈成立。
東德建立以後將所有生產資料收歸國有,1950年,東德的農業水平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1951年進行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東德的工業產值佔據經濟總量的將近70%。東德平均海拔不超過50米,平原廣佈。
東德雖然面積不大,但確實相當著名的工業強國,機械、電子電器、汽車、精密儀器、化工、電力、鋼鐵、煉油等都相當發達,世界聞名。
當時的民主德國雖然非常發達,然而受到蘇聯的強勢控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遠遠不如西德。同時,東德的人口外流也非常嚴重,與西德互不承認,就像今天的朝鮮與韓國類似。
澹奕
小時候的確聽說過有個東德,還聽說那是個站在社會主義陣營最前哨的先進國家。東德和資本主義國家西德僅一牆之隔,制度不同味道當然不同,被剝削人民苦不堪言,當家做主處處是蜜糖。天下最陰險狡詐就是資本主義,不知道咋一弄,東德竟被西德統一了,罪過呀!我前幾年去了一次德國,為了記住仇恨,特地買了一塊被拆毀的柏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