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說起剃頭,記得小時候在村西頭理髮,那時候都叫剃頭,管“理髮師傅”叫“剃頭匠”,每個月定時到村裡來一次,剃一次好像幾毛錢。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他們沒有固定地點,整天挑著剃頭擔子走街串巷。擔子一頭是長方形的凳子,是用來坐的,下面有抽屜,放著理髮用的工具,另一頭是一個燒熱水的火爐子,用來洗頭洗臉,“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俗語,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他們不受場地限制,隨時卸下擔子就可以工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方便快捷。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在河南省安陽市農村,70多歲的許師傅在用蕩刀布磨刀,蕩刀布是一種老式理髮剃刀的輔助工具,一般為生牛皮和帆布製作,用來保養剃頭刀的刀刃,每次剃頭之前,將剃頭刀在蕩刀布上來回的"蕩",使刀刃更加鋒利,現在有很多人都沒見過這種蕩刀布,也叫不上它的名字。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許師傅另外一個老工具,就是畫面上的這個,它叫篦子。過去時代衛生條件差,生活方式落後,人們的頭髮中常生蝨子,經常需要用篦子篦頭,也起按摩頭皮、舒筋活絡的作用。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更由於篦子自古是閨中之物品,從來都被看成是兒女親情、男女私情的象徵物。舊時,貧苦的農村青年普遍把篦子作為定情物送給相好,以此寄託真摯的愛情 。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安陽:鄉村剃頭匠漸行漸遠 難覓蹤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