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購買「鷂」飛機,一波三折只開花不結果,最後卻以另外形式實現

中國購買“鷂”飛機,一波三折只開花不結果,最後卻以另外形式實現

英國的"鷂"式戰鬥機

現在人們一談到中國和"鷂"式戰鬥機的關係,一般都說是馬島戰爭勝利後中國才對其表現出了興趣。不過由於價格等原因,這筆交易最後並沒有完成,屬於80年代諸多未爛尾軍購項目之一。

不過實際上,中國對"鷂"式戰鬥機產生興趣無疑要比這早得多,很可能在其1969年服役之後就開始了。因為當時中蘇爆發了珍寶島衝突,面對蘇俄的空中優勢,可以垂直起降,不依賴機場的"鷂"式戰鬥機無疑對中國軍隊有著巨大吸引力。

中國購買“鷂”飛機,一波三折只開花不結果,最後卻以另外形式實現

當時中國主力戰鬥機殲六,已經落後於時代。

所以,當1972年中西方關係開始緩和後,中國開始向西方嘗試購買武器的第一批名單裡就有"鷂"式戰鬥機。當時,中國提出的購買數量是100架,已經是抵禦具有巨大技術優勢的遠東蘇軍的最低數量了。不過之後由於各種原因,這個軍購項目被雙方暫時擱置起來,並沒有繼續進行下去。

直到1977年,雙方的談判才重新開始,這次看起來像是真的了,中國代表團開始去英國考察"鷂"式戰鬥機的實際情況,但是由於蘇俄向英國施加了壓力,這筆生意一直拖到1979年依然懸而未決。

中國購買“鷂”飛機,一波三折只開花不結果,最後卻以另外形式實現

讓"鷂"式戰鬥機大出風頭的馬島戰爭其實對中國的參考意義不大

隨著時間的拖延,中國對"鷂"式戰鬥機的興趣開始日益減少,如果說1978年還是堅持購買100架的話,那麼到了1979年就打算只購買25架了。這其中除了英國人要價太高,中國在考察中發現"鷂"式戰鬥機的性能有些難副其實。再說要是真的發生大規模戰爭,即使購買了100架也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到了1980年,中國人的耐心在無休無止的談判中終於消耗殆盡,加上這時經濟政策發生調整,所以這筆交易被明確宣佈放棄。"鷂"式戰鬥機走向中國的道路也就到此為止。雖然馬島戰爭之後又有消息說中國對其再次產生興趣,但是這明顯屬於江湖謠傳。

中國購買“鷂”飛機,一波三折只開花不結果,最後卻以另外形式實現

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裡的"鷂"式戰鬥機

不過中國與"鷂"式戰鬥機的緣分並未到此為止,1996年,一名英國航空專家在疏通了各方關係之後,與中國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達成一個用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館藏拉-9交換英國"鷂"式戰鬥機的協議。關於這筆交易誰吃虧誰佔便宜一直是眾說紛紜,這裡不做評論。但是毫無疑問,這架"鷂"式戰鬥機的到來彌補了國內相關資料的匱乏,給了科研人員以極大參考。這也算是"鷂"式戰鬥機的中國之路的另類實現方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