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空巢」,是教育搶跑思維作怪

■戴先任

7月上旬,各小學將陸續發出新生入學錄取通知書——又一批小朋友走出幼兒園,邁進人生新的階段。然而,事實上,不少孩子早在半年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兒園,為上小學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期,有的幼兒園大班甚至出現“空巢”現象。

幼兒園大班沒有上,甚至幼兒園八成孩子都報了幼小銜接班,都進了學前班,這背後是幼兒教育小學化。這種超前教育對學校教育來說,很是普遍。幼兒園小學化、小學初中化、初中高中化,不少家長們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斷讓孩子加速度向前衝,而不少學校也迎合家長心理,進行超前教育。

這種做法,實際上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是一種拔苗助長。什麼年齡段的孩子,就應該接受符合他們心智的相應教育。比如本應讀幼兒園的孩子,卻進了學前班,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這對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很不利。短期來看,超前教育可能會讓孩子提前掌握一些知識,讓他們顯得更“早熟”、更聰慧,但從長遠來看,就可能讓孩子對知識產生厭煩感,失去學習的興趣。人對知識的追求應該是終生的,不宜過早學習文化知識,這種悖逆成長規律的做法會讓孩子失去快樂的童年,也不利於健全人格的養成。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下發了《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其中明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但有的小學會變相測試學生一些小學才應學習的知識,如果幼兒園不教這些內容,一些家長也會將孩子送到校外輔導機構,所以幼兒園小學化就成了令人擔憂的問題。

教育不應變成一場“軍備競賽”。教育不只是文化知識的灌輸,而是要有健全人格的養成,要有綜合素質的追求。教育要回歸育人的本質,要以素質教育、快樂教育為主導。

一方面,需要家長理性看待針對孩子的教育,不要拔苗助長,要尊重教育規律;另一方面,學前班也不要教得太多,要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發生,還要破除幼升小難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避免出現擇校壓力。讓孩子的成長更合乎天性,他們才更有可能自由長成家長們期待的“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