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看利潤,未來看質量,如何認知高質量?

國內企業和輿論見什麼新潮就一哄而上,從十幾年前的精益、六西格瑪,到近幾年熱捧的“工匠精神”、“德國品質”,可是為什麼到目前我們仍然沒有誕生一家自己的“豐田”“通用”“西門子”,也沒有生產出豐田西門子式的質量過硬的產?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是融在血液中、落實在行為上,固化在習慣中。企業“眼下看利潤,未來看質量”,那麼就質量而言,我們應該有新的認識。

1. 質量內涵的升級

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由於經營環境變化、組織戰略需要和質量管理理論進步,質量在實踐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過去主要強調的產品和服務在技術和操作層面對質量進行管控,延伸到如何從戰略層面上系統地將企業產品和服務質量與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協同起來,使企業的質量戰略始終與整體戰略保特一致性,提升組織的整體競爭力。

2. 質量視角的提升

當質量逐漸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組織戰略之一,這就要求組織以戰略視角關注質量,使質量戰略成為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推動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使組織在質量戰略上形成的競爭力。質量戰略的核心是通過持續不斷的戰略導向改善活動為目標市場中的客戶持續提供具有魅力和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以及通過持續提高組織的運作質量,為企業和員工創造價值。

3.質量是組織競爭力的核心

質量戰略能夠有效強化組織的競爭優勢,當組織的質量戰略和整體戰略之間形成對應關係時,對組織的競爭力產生顯著的影響。成本領先、差異化和獨特性的戰略選擇需要相對應的質量戰略的支持,組織需要不斷調整其質量戰略,保持與整體戰略的一致性。質量戰略需要回答如何在目前和將來都能為客戶、員工和企業創造價值。質量戰略是組織整體戰略的核心部分。

4.國內質量管理現狀

遺憾的是,就目前國內企業的質量管理現狀,從戰略視角推進質量管理的企業很少,絕大部分企業的做法是根據下游客戶要求或者管理流行趨勢跟風引進,更多的是組織內部經驗積累的約定俗成,對外來的知識和最佳實踐持排斥、懷疑的態度。這種情況下企業很難通過質量管理取得績效的提升,企業的適應能力和對市場的影響力變得比較弱,難以形成基於質量的競爭力。

——和君諮詢業務合夥人 雲濟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