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今日財豹】2014年啤酒行業整體需求下滑,收益明顯下滑,2015年行業競爭隨之放緩,在面對行業停滯,啤酒行業不斷尋求新的利潤提升點,2016年行業收益逐漸明朗,2017年進一步得到認證,2018年啤酒行業業績彈性有望大增。

啤酒行業重新洗牌 行業集中度加劇

截至2017年底,全國國內啤酒產量同比-2.3%,但華潤、青島銷量分別同比增長0.9%、0.6%,龍頭企業領先行業復甦。國金證券認為,在產量整體下滑的情況下,龍頭企業盈利提升,說明地方小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行業集中度進一步聚攏。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消費者對啤酒新鮮度要求高以及啤酒運輸成本較高,因此早些年國內啤酒企業出現明顯的地域性銷售,行業集中度較低,出現了一些強大的區域性品牌。隨著包裝、運輸技術的發展以及資本的介入,併購成為主流廠商擴張的又一形式,地方品牌生存空間受壓。2010-2016年,華潤、青島、百威市場份額持續上升,其他小品牌市場份額不斷下滑。2010年僅河南金星、重慶啤酒、廣東金威三家地方品牌市長率超2%。而後重慶啤酒和廣東金威分別被嘉士伯和華潤收購,地方品牌在行業巨頭的夾擊下,逐漸邊緣化。

2013年前期國內啤酒行業瘋狂擴充產能,然行業需求下滑,加劇行業洗牌,龍頭企業在熬過冰凍期後,CR5整體優勢更為明顯,未來如何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為各大巨頭的首慮問題。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業務重組、管理層更迭、改變經營思路、利潤指標納入管理層考核等成為了龍頭企業優先執行的發展戰略。不管是華潤收購喜力、燕京新管理層上任關閉劣勢產品、青啤第二大股東變更並提質提價還是嘉士伯收購併積極營造高端市場,都充分說明龍頭企業不斷完善自己的發展戰略。

成本提升被動提價以緩解經營壓力

以青島啤酒為例,直接材料(主要包括麥芽、大米、酒花、水)佔青啤啤酒成本65%左右,人工成本約5%-6%,近年啤酒製造費用提升至20%;2017年青島啤酒直接原材料成本較燕京啤酒高10PPT左右,燕京啤酒個成本要素佔比相對穩定。一般啤酒包裝成本佔50%左右,其中玻璃瓶包裝成本最大,超70%,緊接是易拉罐、紙箱分別佔比20%、5%,其餘製造成本+原材料成本佔40%。受國內環保政策影響,包裝費用大幅上漲,同時交通超載新規對運輸費用也造成一定壓力,成本的上漲迫使啤酒提價來緩解營業壓力。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玻璃瓶受回收的部分對沖,紙箱、易拉罐和包材成為成本上漲的主要因素,但分攤後成本影響較小,同時龍頭企業有將強的議價能力,分攤到每瓶啤酒成本漲幅小於漲價幅度。國金證券認為,此次漲價背後的動因更傾向於行業整體穩定,龍頭企業開始從先前的不計成本搶佔市場到提升自身利潤水平轉變的趨於理性的競爭,強勢區域淡季提價成為他們全面提價的試水池。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市場被劃分 競爭格局相對穩定

過去十年中,主要啤酒企業在國內市場不斷收購、併購,追求規模效應,搶佔市場份額,同時外資酒企也大舉進軍國內市場,並不惜巨資收購國內酒企。2016年國內啤酒市場被華潤、青島、百威、燕京、嘉士伯等五大啤酒廠商佔據73%的市場份額,相較於2005年的47%大幅提升。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各個主要區域都有一個或兩個品牌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國內啤酒巨頭主要區域市場劃分完畢,格局基本穩定。華潤啤酒單品牌運營在遼寧、天津、山西、貴州、四川超過50%的市場份額,在安徽、浙江、江蘇也極為明顯。同時還與百威英博爭奪黑龍江和吉林地區,華潤是全國範圍內優勢區域最廣的龍頭企業青島啤酒市佔率全國第二,在山東、陝西佔據絕對優先市場,在上海的競爭力也十分明顯,百威收購哈爾濱和雪津佔領了東北及福建市場,在廣東的市佔率也逐漸趕超青啤,燕京在北京、內蒙以及廣西佔據優勢,嘉士伯依託重慶啤酒主攻中西地區。

除區域份額優勢外,各價格帶也基本被瓜分完畢,每個品牌在相應的價格帶亦有堅實的基礎。百威英博最高,其後分別青島、燕京、雪花,中低端品牌依靠併購超越相應價格區間。整體區域格局相對穩定情況下,龍頭企業紛紛試水優勢區域提價,以獲取更高利潤。

淡季優勢區域試水市場 推進高端啤酒

以往旺季來臨時提價提高利潤,然而巨頭們紛紛在淡季提價,且提價行為多發在格局較穩定、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區域進行,華潤雪花、燕京啤酒在浙江市場份額分別為50%、5-10%,而燕京啤酒率先提價,這也說明低端產品成本受迫嚴重。在這一背景下,華潤雪花在浙江市場早已具備提價能力和基礎。燕京從去年年底開始對北京、內蒙、廣西三大註銷區開啟提價動作。北京清爽、浙江仙都、廣西漓泉、內蒙雪鹿先後分別提價30%、5%、5%、5%。燕京啤酒除核心區域有提價外,多個非強勢市場均有提價動作。國金證券認為,華潤雪花和燕京啤酒噸價與其他啤酒相比噸價較低,成本壓力最大,提價動力最足。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青啤定位中高端,產品價格線較長,各價格帶都有相應產品,為防止提價帶來價格體系紊亂,低端產品提價,勢必促使高端產品價格上移。青啤對部分區域部分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低於華潤和燕京。近期有報道稱對主品牌進行提價,由57元/件提升至85元/件,提價幅度近50%,其餘子品牌後續有可能跟進提價。重慶啤酒提價也可能由低端向中高端啤酒的提價趨勢演繹,其他鮮啤產品價格帶小幅上移也是情理之中。

產品結構性升級是長期均價上升根本

2016年中國人均啤酒消費33.2升,位列全球60為,與啤酒傳統消費國德國、巴西等國差距較大,也小幅落後與中國消費結構相近的韓國(41.4升)、日本(46.6升),但已高於東南亞國家。近幾年中日韓啤人均銷量幾乎沒有上升趨勢,甚至還出現下降趨勢,這樣說明中日韓市場目前處於飽和階段,行業增量空間已經較為有限。

從歐睿數據看,低端(<7元/升)的銷量從2011年的84%降至75%,而中高端的比例連年上升,產品結構升級也帶動了啤酒公司出廠價,2010-2016年華潤、重慶啤酒的頓酒價格年均複合增速為3%、6%。在2014年國內啤酒銷量下滑,而進口啤酒卻保持高增長,吸引國外巨頭加速將高端產品鋪向國內渠道。百威英博2017Q4以科羅娜、時代、福佳白為代表的高端產品在中國增速達兩位數,百威英博在中國市場略好於整體。2015、2016年整體行業銷量分別下降6%、3.8%,而百威英博分別下降0.4%、1.2%。國金證券認為,百威英博除了得益於強大的品牌和資金優勢外,也有益於其在中國的產品高端化佈局。

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除此之外,青啤也保持中高端競爭優勢,不斷推出高端新產品,青島的中高端產品“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純生”佔總銷量的比重超40%華潤也致力轉型升級,著力發展符合青年個性和口味的中高端產品,如Super X、帝道等中端產品深受年輕人喜愛。2018年嘉士伯將花費5.2億人民幣升級推廣樂堡、嘉士伯、凱旋1664等高端產品,百威英博與帝亞吉歐達成5年合約,拿下高端黑啤品牌健力士在中國大陸的獨家運營權等等

未來國內啤酒廠商在中高端產品推銷影響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實現產品結構持續化和助推均價長期穩定提升。在消費升級的國內大環境下全國啤酒行業有望進入盈利提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