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諾亞研究工作坊 核心觀點

1. 基礎邏輯:可支配收入、消費率、消費支出中短期消費信貸佔比皆提升,表明居民消費意願與承貸意願不斷增強,消費金融行業具備長期發展的基礎邏輯。

2. 政策支持:強調“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

3. 外部條件:居民槓桿率雖然增速較快,但仍處合理空間,另有結構性優化,居民槓桿仍會對消費金融行業有促進。另有徵信等外部條件持續改善,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可期。

正文

01 基礎邏輯:消費提升且承貸意願加強

消費金融行業是否需求旺盛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提升;

2. 居民願意拿出多少錢用來消費;

3. 居民消費有多少是藉助於消費信貸產品。

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8%左右的增速

。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上升,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經濟步入消費加速轉型階段。

消費率上漲。2008年後,我國一直以來的高儲蓄率特徵有所弱化 - 儲蓄率達高點後下降,消費率進入上升通道,居民的消費意願不斷加強。

“量入為出”的消費觀念轉變,承貸意願增強。一直以來,我國居民都是“量入為出”,但近幾年居民保守的消費觀念逐步開放,對信貸產品的使用也不再望而卻步,越來越多的消費藉助於消費信貸產品。

以上三項指標皆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有正向指示,表明我國消費金融行業具備長期發展的基礎邏輯,且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居民消費意識加強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我國居民承貸意願加強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02 政策支持:提升消費促進宏觀經濟加速轉型

近年,國家不斷出臺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強調“發展消費信貸,支持擴大內需”,集中推進汽車、家電、教育、旅遊等。政策的推進大大降低了多項消費的進入門檻,降低消費者的短期負擔,為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03 外部條件:槓桿率對消費金融仍有促進,制約項不斷改進

居民槓桿率增速雖快,但仍有空間

居民槓桿率近幾年猛增,成加槓桿主力。我國居民槓桿率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2008年後,居民槓桿率快速增長,美國的居民槓桿率從20%上升到50%用了近40年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2015年以來,居民部門的貸款餘額雖然只有非金融企業的一半,但新增貸款量卻與之相當,甚至多數月份超過企業部門。可見,我國居民加槓桿的激進程度。

我國居民槓桿率水平近年大幅提升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居民槓桿率上漲如此之快,引發了市場上的廣泛關注,那麼居民加槓桿真的到了將引發金融風險以至於去槓桿的階段了麼?諾亞研究工作坊將從三個維度進行考證。

橫向的證據 - 現有收入水平下,我國居民槓桿率位居合理水平,且或隨收入提升而提升

。從多國數據看,居民槓桿率與人均收入呈正相關,在現有收入水平下,中國居民槓桿率處於合理水平,隨著收入提升、金融服務滲透率不斷提升,中國的槓桿率還將繼續提升。

人均收入與居民槓桿率散點圖:

中國居民槓桿率處於合理水平且還會提升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縱向的證據 - 經濟發展中居民槓桿率提升為正常狀況,中國距離部分發達國家的高峰仍遠。全球主要國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都出現過居民槓桿率大幅提升的情況,居民加槓桿為經濟發展的一個工具。美英兩國達到100%後受金融危機影響拐頭向下,但英國經過修復再次回升,美國穩定在80%左右,德日兩國的槓桿率在80%之後掉頭向下。從歷史進程看,中國現在的50%左右的水平距離傳統發達國家的最高值仍然較遠。

美英等發達國家居民槓桿率都有過大幅上升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內部的證據——居民償債能力強,有能力繼續加槓桿。得益於一直以來我國的高儲蓄率,居民貸款量雖然持續提升,居民淨現金流卻一直處於高位,表明居民的資產負債表質量良好,償債能力與抗風險能力依然較強, 居民部門依然有能力繼續加槓桿,遠未到不得不去槓桿的地步。

居民淨現金流一直處於高位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居民總債務中消費信貸佔比較小,具備結構性優化空間。居民貸款以房貸為主,短期消費貸款佔比較小。2017年後,三項主要類別中僅短期消費貸款佔比不斷提升,房貸去槓桿將為消費貸款騰挪更多上升空間。

短期消費貸款佔居民總貸款比例持續提升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綜合以上三個維度以及結構性分析,發現居民的槓桿率主要的問題為攀升速度太快,但總體還沒有超出合理的水平,且從橫向、縱向以及內部的分析,我國居民槓桿率未來還有較大的上漲空間,在結構上還存在由房貸、經營性貸款向消費性貸款的結構性優化,因此居民槓桿率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並未形成制約,還將有促進作用。

徵信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除居民的舉債能力外,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配套的基礎設施,雖然我國稍有落後,但在持續改善。

徵信方面,目前我國與“徵信服務”相關的公司有2000多家,2015年批准了芝麻信用等八家作為個人徵信試點機構,今年5月百行徵信正式掛牌。另外,還有百融金服等創業平臺為機構客戶提供個人信用服務,我國的徵信市場日益向好。

金融創新為其提供資金方面,被批准發行金融債,進入同業拆借市場、ABS市場,消費金融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不斷豐富。

技術方面,我國的互聯網支付技術先進,手機網絡購物普及率高。

綜上所述,消費金融行業不僅具備長期發展的基礎邏輯——需求端旺盛,居民消費、承貸意願加強,並且政策支持,外部條件中居民槓桿率的情況多有助益,其他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從宏觀層面講,消費金融行業未來的發展可期。

諾亞財富研究工作坊: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長期驅動宏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