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蘇聯爲何一定要「控制」中東?

由於美國本土在二戰中幾乎沒有損耗,因而戰後不久的冷戰之中,美國在綜合國力上是可以“碾壓”蘇聯的,所從當美國在1947年3月12日出臺

杜魯門主義,打響冷戰時,蘇聯的第一反應是被動防禦和不停抗議。

冷戰時,蘇聯為何一定要“控制”中東?

直到1948年美國因在巴勒斯坦扶持出了一個以色列,激怒了整個阿拉伯世界,蘇聯才開始藉機從中東發起反擊,至於為何蘇聯選擇中東出擊?

除了因美國在中東正被萬夫所指外,還有2個重要的核心考慮,首先是石油,根據目前的相關資料顯示,中東擁有7420億桶探明石油儲量,約佔到了全球總量的61.5%(2006年年底截止)。

而在1977年,美國三分之一的石油來源中東,西歐則是高達70%以上的石油需求靠中東運,所以對於蘇聯時期的歐美來說,中東就是它的工業命門。

冷戰時,蘇聯為何一定要“控制”中東?

只要蘇聯能夠完美“控制”中東地區,就可以以“經濟供需”為武器,讓歐美經濟在缺少石油的支撐下全線“崩潰”,將“經濟”這個歐美遠長於蘇聯的冷戰優勢給拉平。

再而是中東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美國以西歐諸國和東亞的日本、韓國為著力點,將蘇聯首尾封閉在歐亞大陸,那時的蘇聯如同被拴住了雙手雙腳。

而蘇聯也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在70年代強化了北方艦隊、黑海艦隊、太平洋艦隊,試圖以太平洋艦隊穿過日本的島鏈封鎖,跟盟友越南、黑海艦隊進行互為犄角的戰略佈局,打破美國在東亞的封鎖。

冷戰時,蘇聯為何一定要“控制”中東?

與此同時北方艦隊則在大西洋進行迂迴,試圖與黑海艦隊前後夾擊西歐諸國,進而打破西歐對蘇聯的絕對封鎖。而蘇聯要想實現上述戰略佈局,是否控制中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蘇聯的黑海艦隊不管是進地中海,還是經埃及進入紅海,然後縱橫印度洋,最後在太平洋跟美國人對攻,都需要得到中東國家的支持。

所以出於自己突圍美國封鎖的需要,蘇聯對於中東可謂是死在必得。

參看資料:蘇聯與中東 高博 餘磊 沈紹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