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遺丨古浪老調(省級)

多彩非遺丨古浪老調(省級)

古浪老調主要流傳於古浪北部的永豐灘鄉、黃花灘鄉、東部的大靖鎮、海子灘鎮、裴家營鎮一帶。據考證,古浪老調早在明代就在古浪形成,它與眉戶音樂有著一定的關係,按照古浪老調唱白相間,曲牌豐富的特色來看,相關專家認為原是舞臺劇的表演腳本。從其音樂特色來看,具有眉戶劇特色,應是從陝西、山西隨移民從中原地區流傳而來的眉戶劇改編而成的。明清時期,眉戶戲在古浪盛行,後因戲迷眾多而舞臺條件有限,因此,部分愛好者將原眉戶劇的整本或摺子戲簡化(包括服飾、樂器、道具甚至戲詞)搬入庭院。在古浪的長期流傳中,融入了古浪民歌小調特色及古浪方言俗語,形成了有明顯古浪地方特色的曲藝藝術。2011年列入甘肅省第三批省級非遺項目保護名錄,屬曲藝類項目。

多彩非遺丨古浪老調(省級)

老調音樂在旋律上與現代眉戶有相似之處,但它更質樸,更古奧,更具鄉韻土味。在表現方面,尤其長於敘述悲酸悽婉的磨難故事。其音調高亢、昂揚,旋律曲折回還,樂句長短相間,節奏快慢相應,風格粗獷而不失細膩,格調通俗而不失幽雅。古浪老調與眉戶存在一種親緣關係,但究竟是源淵關係,還是變種關係,抑或是支系旁系,尚待深入考證。古浪老調的伴奏比較簡單,也許為了適應農村的簡易條件,一般由幹鼓、響鈴、三絃、二胡、板胡組成,演唱者往往也是樂師,操一種樂器。在表演上,無角色演員,實際是一種演唱敘述。農閒時節,藝人們湊在一起(一般一個村就可組班,小村莊則與鄰村湊班),夏日傍樹蔭,冬日圍炕頭,在村中男女老幼的環圍中一折一本地用音樂和歌聲講述那些揚善疾惡的傳統故事。一般場合,開場都要先來一段《賜福》,也叫《大賜福》,分唱八洞神仙,祈仙賜福之意。之後,才演唱其它劇目。由於觀眾對看戲的熱衷更傾向於“聽”,所以藝人們乾脆連服飾道具也取消了,“坐”下將戲唱給觀眾聽。古浪老調在傳承上大多是口耳相傳,沒有特殊的拜師授徒儀式,師徒之間多為親屬或親戚關係。劇中故事都富有強烈的正義感,正面人物具有高尚品德,也就是說,劇目內容十分健康,偶有鬼神故事,也喻含正義,也不能完全以迷信斥之。這種表演,既具娛樂性,又具教育性,寓教於樂,教在樂中,為群眾喜聞樂道。

多彩非遺丨古浪老調(省級)

古浪老調是以彈、唱、白、念為主的簡易表演小戲,主要採用坐唱形式。演出人員少時一人演唱,一人三絃伴奏或一人邊彈邊唱,人員較多時再加一人敲擊瓷碟,一人二胡或板胡伴奏,有時也有笛子、響鈴、幹鼓等。主要曲牌有四六、背弓、上越、下越、西京、東京、崗調、五更、長城、琵琶、一串令、跌落崖、緊書、慢書、尖尖花、三朵花、軟東京、慢西京、銀紐絲、尼姑下山調、龍王哭海調、跌斷橋、採花調、過江調、應丁卯、西北調等三十多種。內容主要是歌唱傳統題材、表現悲孝善德,大多由戲劇劇本改編而來,主要取材於傳統小說和故事,如《蘇三審路》、《百寶箱》、《狐仙送子》、《彥貴賣水》等,也有藝人們自編自創的,如《頌景電工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