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外國人很少存錢,卻生活的很好?

上廣亞美

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政治書上就有這樣的一副漫畫,非常有意思,在漫畫裡有兩個老太太,第一位老太太是中國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手裡拿著廉價的菜,弓著腰擦著汗說,哎呀,攢了30年的錢,終於能夠買下一套房子,也就是說在這30年裡,她一直省吃儉用,然後將所有攢下來的錢購買了一套房子,在50多歲的時候才能夠搬進新房子裡。而在他旁邊呢,有一位外國老太太,外國老太太說,哎呀,真好呀,我終於還清了所有的房貸,也就是說,在30年前,外國老太太就用貸款購買了這樣的一套房產,在這30年裡,他不斷的還房貸最後還清了房貸。

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消費觀念,在外國,他們的福利政策以及商業保險制度都非常的健全,所以他們在一出生就購買了各種各樣不同的保險,以及國家給他們的福利和政策都非常的完善,看病不要錢,上學不要錢。所以他們更能夠放開了去消費,他們的消費市場也更好,更活躍。相反,中國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健全,大家要儘量的把錢存下來,以防萬一。所以你看中國人現在病不起,一旦家庭成員有重大疾病,就要花去家裡的所有儲蓄,這對於中國的家庭來說負擔是非常重的,所以外國人他不需要存錢,他的風險承受能力更高,而中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所以需要存錢。

但是這兩年中國的金融發展的也越來越好,保險行業也有著更好的起色,所以現在大家除了購買國家的保險之外,還會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這一部分商業保險就能夠保障你的重大疾病,以及一些意外發生的時候,能給予一定的補償。


變革家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半數美國人的存款佔不到收入的5%,其中,18%根本不存款。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存款佔收入的10%以上。為什麼美國人不願意存錢呢?

中國老太太在老的時候終於攢夠了買大房子的錢,住上了新的房子。而外國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就住上了大房子,如今終於還清了貸款。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哪種方式了?

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我國年通貨膨脹率為7.5%,並保持在6-8%水平。全國食品價格上漲幅度為9.7%。這就意味著物價上漲、通貨膨脹,你手裡的錢不值錢了。對很多人來說,存錢已經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多年後,你的錢並沒有那麼高的價值。

外國人很少存錢,他們崇尚“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因此他們的生活質量相對來說更好。外國的福利制度較完善,在發生重大事件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對他們來說沒有“存錢防老”的概念,消費水平當然更高。

中國人為什麼要存錢?防止重大意外的發生,“一病回到解放前”,生一次病,可能一輩子的積蓄就沒有了。子女的教育、結婚生子等都需要父母拿錢,還要為自己老了打算,存點積蓄,老了還可以用。

政治體系、消費觀念、社會保障體系等的不同,造成外國人很少存錢,相比較緊衣縮食存錢的中國人來說,他們的錢都用來消費了,自然能夠生活的更好。


環球老虎財經

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存錢?存錢無外乎兩個目的:為自己存養老和看病的錢;為子女攢上學和結婚的錢。

這就是我們一生中大部分人存錢的目的。但是實際情況真的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嗎?

另外現在教育費用水漲船高,對於有了子女的人來說,子女的教育費用當然是必須要提前攢的,而且得早攢。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同樣需要老爸老媽付出大半輩子的儲蓄,沒錢娶不起媳婦、沒房沒車沒有姑娘願意結婚是現在的大勢所趨。

這是國人的真實寫照。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人的生活情況,我們就拿 美國來舉例子吧, 在美國他們收入高,物價低,美國人為什麼還是存不下錢?或者說為什麼他們沒有像我們這樣愛存錢,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 求學階段,美國人往往不靠積蓄付學費,他們靠助學金和貸款。

美國大學助學金申請是有講究的,許多學校有規定:誰越窮,申請到的助學金比例就越高。比如一些名牌私立大學,規定學生家庭年收入低於6.5萬美元,學費生活費就可以全免,低於12.5萬美元的學費全免。

第二 結婚不一定需要婚房。

美國人沒有結婚一定要買房的概念,男方更沒有結婚前一定要準備婚房的壓力,有房無房、有車無車更不是一對戀人是否結婚的決定因素。  

第三 醫療保險完善,全國上下都可以使用。

在美國,年滿65歲的老年人可以申請聯邦醫療保險卡,用以享受優惠的醫療和藥物價格。窮人可以申請白卡,享受免費醫療服務,其中包括了長期護理費用。  

看到了沒有,美國人如果要存錢,根本就不知道錢要花在哪裡,所以也就沒有存款的必要性,選擇“活在當下”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不過初一

我們可以把這問題分成兩部分,因為存錢多未必生活好,反之亦然。

1.首先國人有個習慣,那就是說到全世界就只有兩個國家,一個叫中國,一個叫外國......從這點上,大家都走出去看看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之大,文化多樣性之複雜超乎你的想象。而那些所謂很少存錢的“外國”真的只有那十來個歐美髮達國家,他們在世界上只是少數派

2.言歸正傳,先說存錢

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度,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比較健全,甚至在歐洲一些國家,例如瑞典,挪威,丹麥等 。即使你失業了,你的生活水平也不比中產階級差多少。另外他們的房產是終身擁有的,很多家族都有傳了兩三代的房子。所以去歐洲旅遊就會看到即使是倫敦巴黎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依舊遍佈古典建築,所以歐洲的年輕人們沒有中國這麼大買房壓力。而中國的基建一直都很快,雖說是七十年產權,但一般三四十年就會面臨拆遷。這房價目前也是看不到天花板,漲速反正是工資增長几倍的速度。接著就是養老和扶養子女的成本,歐美髮達國家的養老制度已經成熟,他們退休後可以靠養老金自給自足,還可以去老年社區結識各樣的朋友,這些國家的養老社區設施齊全,領著豐厚的退休金去各地當驢友,累了回社區拉拉家常。他們自己過得開心也給子女少了負擔。義務教育制度也是如此,當然他們上大學還是比較貴的,但是他們的獎學金,助學金也是很多的,只要你是好學生,他們總會幫助你順利畢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老人和孩子兩座大山一搬,他們國家的年輕人就沒有後顧之憂,如果不是有很大野心,存錢的意義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沒了

理財方式不同也是一個原因,他們表面看起來不存錢,但是他們投資股票基金,401K這些的歷史可比國內早多了。存錢是追不上通貨膨脹的,國內這個意識還沒普及。

最後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思想觀念不同,發達國家社會以中產階級為主,社會流動性正變得越來越弱。這直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為所謂登上金字塔頂端努力奮鬥的生活方式,而是轉入一種安逸生活模式。這種享樂文化在西方已經流行了兩代以上,成為了主流文化。年輕人們一有假期就會去世界各地旅遊度假,平時多的時間也會用來泡吧,健身或者各種戶外活動。這種戶外文化和社交文化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酒吧,夜店,健身房,各種俱樂部的興起,以及大批大批的國際旅遊社。所以他們存錢少,是因為他們消費水平高啊。相比國內,儘管新一代年輕人的思想已經與國際接軌,但事實卻是絕大多數人平時都在加班,有對象的可能晚上活動,而多數單身狗們只能宅著打遊戲,刷劇,刷微博…然後yy,然後蝸居在大都市累死累活的存錢,然而買房還是遙遙無期,多少人為了奮鬥垮了身體,耗盡了青春,但是新聞媒體永遠只會跟你灌馬雲的毒雞湯,卻不知一將功成萬骨枯這麼簡單的道理。

最後我們說說為什麼他們生活那麼好,首先我們想想好的標準是什麼,是車,房,票子?還是充實,快樂,健康。在前面我說了這麼多歐美的制度和文化的積極面,似乎大家突然就覺得自己過的不像是人的日子。

凡事都有兩面性,表面上他們的福利制度和貸款消費文化讓他們的年輕人過得有滋有味,然而有因必有果,美國的次貸危機,歐洲的債務危機就是這種模式累積久的結果,他們如今已經嚐到了苦頭,所以不要盲目羨慕。我們應該多看看自己國家,即使我們依然制度上有很多不足,社會主流文化的固執壓著人們喘不過氣,但是我們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新四大發明帶來的生活便利。來到中國的老外們都會感慨我們的交通,支付方式之便利,還有繁華的都市變化之快讓人感到生機勃勃。我們的社會治安也一直是大國裡最安全的,國外的推特上也發起過中國治安到底有多安全的討論。要知道在國外晚上是很少有人敢出來散步的,每當看到這些,我就會為出生在這樣的國度感到驕傲。身中福中要知福,我們依然有許多要學習的思想理念,例如西方的戶外文化確實是有助於身心健康,尤其在這個壓力日益增大的時代。配套的制度也應完善但也要避免重蹈覆轍。這注定是一條漫長的路,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

我相信有一天在youtube 在推特,臉書上面會出現為什麼中國人生活這麼好的話題。而這一天的到來,需要我們十幾億龍的傳人共同努力,我們在過去幾千年都是最好的,以後我們也會回到本該屬於我們的位置。

共勉


Walker皓

我們都知道,只靠存錢是不能致富的,只有最終讓通貨膨脹給吸乾了一生血汗錢。象美國的工作者都會把錢投進401K,簡單來說就是類似於基金投資的方式,401K用於投資股票市場,期限比較長,直到退休年齡到了可以選擇退場拿回一生的所得,或者選擇拿分紅的形式,不斷享用投資的收益,所以這就是外國人很富有的原因,投資才能越來越富有,存錢只能越存越貧窮。當然了,雖然我們沒有401K,但是你可以自己選擇一兩隻指數基金進行每月定投,不斷累積資金,最終你也會越來越富有的。


小六忠誠

外國人有自己的各種社會福利事業,有公私分明的商業、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有嫻熟又樂於奉獻的社會安居環境。

他們的政府成立許多稅費立法機構,從富人(包括政府工作人員、白領、高薪階層)那裡按月收取一定比例的上繳費用,富人也以此樂意體現自己的價值,用自己賺取得來的錢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提供各種社會福利保障服務,然後一門心思地撲在自己的生意上,用剩餘的盈利再想著把生意做大做強,從而實現利滾利、錢生錢的商業驅動模式。其實這即是一種換位思考蓄存金錢的現代生活方式,不過它體現的是錢的循環再生能力,不讓它躺在個人的私人帳戶裡,以內化為無論虧盈,錢都是富有人情味的活的流動資產,實現它不養真正的閒人與懶漢,化作錢為人人,人人為錢的內生力量,幫助帶動就業和激活經濟,實現國家的強大民眾的幸福,所以這就是福利國家人人愛勞動人人有保障的制度優越性給老百姓帶來的極大好處。而相反,中國在這方面的探索實踐雖然也已經實施多年,但並沒有形成一種社會共識,民間還依然停留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省下錢財為兒女的認知初級階段,老百姓富了但體味不到高興和快樂,生活仍然過得寡淡而缺少甜味。


本姓很受敬

有些國家人民很少存錢基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同我們有根在上的區別!中國人民心中沒有底,對未來充滿擔憂!而西方國家信仰上帝,也相信上帝的允許!這種信念種在心裡有了根,成了精神!耶穌在教導人們不要憂慮,神的話帶著一種無形的力量!《馬太福音》6:30 -34:"你們這小信的人哪,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 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以自己為例!在不認識基督之前,無論掙多少,都不能滿足也不覺得安全!信了耶穌這種擔子徹底卸下了!心裡踏實了!再說,時代變遷如此之快、不知什麼時候來個風暴,一切也會煙消雲散!所以活在當下,快樂每一天!


天上鑫城成了

為什麼富二代不用存錢,卻生活的很好?這不是廢話麼。看看歐美的發家史,就是搶劫了非洲,美洲,亞洲,然後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然後通過工業化,實現了近現代化的轉型。,成功成為發達國家。所以本質上,現在歐美國家人民都是富二代。最近很感慨,新聞上,周邊的人,不少很喜歡日本,對日本有很高的評價。我想說,日本的發家史,是源於甲午戰爭,通過對中國的搶劫,實現了日本的資本原始積累,順利的完成了農業國家到工業化國家的轉型。今天的日本,仍然享受著甲午戰爭的紅利。有人說,二戰的時候,日本打沒了,沒錢了,我想說,你在搞笑麼,工業化人才不是最值錢的啊,甲午之後,日本就實行了免費的國民義務教育,實現了對人才的投資,人才永遠是最值錢的。我打個比方,中國和日本是兩個家庭,以前,中國有錢,但是沒文化,家庭內部矛盾重重,日本家庭通過對中國的搶劫,實現了人生逆轉,收穫了巨大財富,日本人也很理性,很重視教育,給子女請最好的老師,送子女出國留學,過了幾代人的變更,中國家庭的窮孩子羨慕日本家庭的富孩子,覺得日本家庭的孩子都素質高,有文化,多才多藝,教育好,各種讚美。這是何種的悲哀。

甲午,侵華戰爭,本質都是2個民族的戰爭,不是媒體宣傳,是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錯。日本名族的發家史,是通過對中華民族的搶劫,完成了人生逆襲。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反而對日本崇拜,這是悲哀。

幸好,中華民族開始了元氣的恢復。種種跡象表明,我們下一代的下一代,他們那代人就會享受到今天發達國家人民更好的待遇。

我們不是富二代,我們努力讓下一代成為富二代。


MrQ184385612

純屬瞎猜:美國一定在制度的各個層面,尤其是在與個人儲蓄直接對接的銀行制度層面,存在各種各樣的導向性的政策和條例,迫使美國人放棄儲蓄和自己掌握備用資金,而選擇即刻消費、花掉所有的錢。

因為美國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運轉一直都比較有保障(因為美國有唯一的世界貨幣美元,美國政府可以也善於把國內危機轉嫁到國際市場上去),所以美國人的生活消費從來不用擔心資金的來源會斷流。只要你找到合法的工作,就等於你有了一個這個運轉良好的國家金融體系的小水龍頭(假設一個僱主單位是個大接口,公司裡的個人就是小接口,個人就有了一個小水龍頭),工資高或低意味著從這個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是多還是少,反正每個月(還是每週?好像美國是週薪制)你都能接到一桶或者一杯水。所以美國普通人民不操心存錢多少,因為美國政府很強勢,總能用美元換來世界各地的各種食品和生活用品並很廉價地供應給國內消費者,何況美元也是美聯儲印的嘛,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以上是最近幾年閱讀網上的相關文字後得出的總體印象,也搞不清楚到底對不對。


TeaC

按照我們獲取的信息來說,國外因為政府做好了充分的福利保障,所以老百姓不用存錢,掙多少花多少。我認為,可能更多意義上是消費觀念的差別吧,泰國人也不存錢,快樂第一,社會保障也沒比中國好哪去。中國傳承依舊的道德觀念,父母願意積累資產給後代,這恐怕是主要原因。羅伯特清奇的《富爸爸》系列,講述了很多財富理論,都是針對那些透支消費、不做資本積累的人群的,國家又不是一個福利機構,不會永遠有好福利的,這取決於國家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