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搞事情!「美國退出WTO」真假玄機:欲令WTO名存實亡

6月29日,美國媒體突然傳出特朗普可能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消息,一下子,全世界都跟著緊張了起來。

緊接著財政部長又出來闢謠,說我們不退群,就是總統最近心情不太好,說了句氣話......

但是據Axios獲得的一份法案草案顯示,特朗普希望簽訂一份新法案,以繞過國際規則,並在不需要國會同意的情況下,提高美國關稅。

該法案被命名為《美國公平和互惠關稅法》,能夠讓特朗普在無視WTO兩項最基本原則的情況下,與任何國家進行一對一談判。

也就是說,不管美國是否要退出WTO,美國想繞過WTO規則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並且特朗普對WTO的怨念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以美國現在的風格,別說退出WTO,就是退出聯合國,海外君也覺得正常。

又搞事情!“美國退出WTO”真假玄機:欲令WTO名存實亡

美國成新世紀退群王

從特朗普上臺以後,美國的政策一直都很激進,為了“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有時候顯得有點蠻不講理。

2017年1月23日,美國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特朗普的前任奧巴馬為了這項協定曾多方奔走,結果特朗普一上任就表示:我要退群。

美國當初加入TPP是為了在政治上、經濟上圍堵中國,但是現在美國揮起了關稅大棒,明顯比TPP更好用、更直接,所以乾脆就不帶小弟們(日本、新加坡)玩了。

2017年6月1日,上任不到半年,特朗普又宣佈,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

理由也很簡單,美國想復興工業,讓製造業重回美國,如果還要控制全球變暖,勢必要花很多錢,所以乾脆退群。

2017年10月12日,美國又宣佈退出一個重要的“國際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賴了5億的會費。

2018年5月8日,美國又十分任性的退出了伊朗核協議,即便世界各國都表示深切的失望和遺憾。

諷刺的是,當初美國因為反對伊朗擁核才簽訂了這個協議,怎麼過了幾年美國就不擔心伊朗擁核了?

過了一個多月,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又在華盛頓宣佈,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理由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存在偏見”,以及“無法有效保護人權”,這和去年他們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由是一樣的。

美國和以色列的關係我們也無需再贅述,作為美國在中東最有利的盟友,自從特朗普上臺之後,美以關係日益親密。

去年年底美國甚至一意孤行的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還把大使館也搬了過去(世界各國在以色列的大使館通常都設在特拉維夫),這一舉動使得巴以之間更加劍拔弩張。

總結一下就是,在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美國前前後後退了五個群,可見短時間內,特朗普對多邊機制

的態度不會迴轉。

所以要說美國打算退出WTO或者做些別的什麼手腳,海外君是相信的。

WTO是什麼,又有什麼重要意義

不同於前文提到的五個國際組織,WTO的意義更多的是在貿易和經濟上。

WTO成立於1995年1月1日,是一個專門協調國際貿易關係的國際經濟組織,現有成員國158個。

主旨在於消除貿易中的歧視和障礙,消減關稅,充分利用世界資源,加速經濟全球化。

所以在WTO的多項原則之中,最主要的就是非歧視性原則和自由貿易原則。

比如在1999年底,WTO就農產品、服務貿易兩個關鍵領域進行談判,最終簽訂了自然人流動協議、基礎電信服務協議、減讓信息技術產品關稅協議等幾項措施,既遏制了貿易保護主義,也大大加快了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

通俗點說就是,WTO為各國之間的貿易制定了一套規則,通過這些規則把世界各國的市場連接在一起,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能從中受益。

在自由貿易的框架下,各國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的豐缺狀況專門生產有利較大或者不利較小的產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稟賦條件發展具備優勢的部門,再通過貿易以較少的花費換回更多的東西。

就像一個高速運轉的公司,各部門不再以國界種族為隔閡,而是全力投入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如果沒有經濟全球化,世界就不會有今天的繁榮。

全球貿易增長最快的20條貿易線

尤其要指出的是,WTO是美國在二戰之後一手建立的。

二戰後,為穩定世界格局,避免出現胡佛政府時代《斯穆特-霍利關稅法》類的亂政以及經濟大蕭條,在政治上全球成立了聯合國,在經濟上則成立了三大機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以及WTO的前身GATT,三大機構分別旨在扶貧、救急和降關稅。

甚至可以說,WTO/GATT的規矩當年都是美國人定的,美國也曾在這個貿易體系下受益,可是美國為什麼現在又要退群了?

美國到底意欲何為

試想一下,美國退WTO可能發生的情況:

一、美國退出,WTO繼續,國際貿易變成世界VS美國,這自然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二、美國退出,緊接著一些親美國家也陸續退出,世界可能會變成複雜的分化格局;

三、美國退出,WTO瓦解,世界從多邊會談回到雙邊會談時代,這個當然是美國最想看到的。

在單純雙邊會談的狀態下,經濟體量小的國家是十分吃虧的,因為他們在談判中幾乎處於任人宰割的地位,這對於美國這種超級大國自然是十分有利。

當然了,退WTO不是特朗普自己能決定的,需要通過國會的批准,這事八成國會也是不會批的。

但是美國想通過其他手段來達到無視WTO的目的,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捅破了這一層窗戶紙之後,美國就能任意的揮舞自己的關稅大棒,理直氣壯。

之所以這麼做,首先就是美國已經感受到了生存的壓力,世界貿易版圖已經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美國一家獨大變成了美歐中三方的較量。

不同於美國的邦聯制體系和歐洲的相對分化,中國是團結的、具有凝聚力的後起之秀,美國認為這給了他們很大的威脅。

在美國輿論界,有一部分人經常攻擊中國,他們不停地抱怨中國越來越富有,傷害了他們的利益。

但他們不明白著名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提出一條原理:如果要進行貿易,其他人變得富有是件好事,因為他們可以付更高的價錢。

在薩伊生活的時代,一些人認為,農民變富對城市是不利的,城市繁榮對鄉村也不利,而薩伊證明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如果農民豐收了,食物的價格就會下降,這是有利於城市的,同樣,如果城市生產力提高,工業產品的價格就會下降,農民也會受益。

這個道理在國際貿易上也是如此,如果中國富裕了,中國就有更多的東西可供交換,美國也能從中獲取更多的利益。

每一單位的產出增加都能創造價值,進而換來更多的商品或服務。

所以,美國應為中國的繁榮感到高興,因為這表明中國正在創造更多的價值以供交換,豎起貿易壁壘對中美兩國都沒有好處。

其次,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舉措也反映了美國發展變緩,不再具備維持國際秩序的實力和自信,說白了就是,不想再往別的國家身上搭錢了。

又搞事情!“美國退出WTO”真假玄機:欲令WTO名存實亡

美國GDP的增長率這幾年都不高

別人叫你一聲大哥不是白叫的,當了這麼多年的世界警察,小弟沒錢了要給錢,小弟被人打了要出力,小弟太多了,最後得不償失。

美國如今的貿易政策很明顯,就是不想再管別的國家的閒事,讓更多的資源迴流美國,讓製造業也迴歸美國。

這一系列舉措對美國是好是壞目前還沒法得出結論,但是對國際貿易秩序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想在一個混亂的秩序裡獨善其身恐怕也不那麼容易。

作為美國的傳統盟友,西方國家普遍對美國仍然懷有“情感”,在美國一系列暴風驟雨的政策調整之下,很多國家仍然心存僥倖,願意繼續期待美國有一天能回到“正軌”。

但是現實也讓大家不得不保持理智,做出應激反應,準備接受一個非美國主導的多極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