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鐵娘子」默克爾再過險關 面臨內外挑戰毋庸置疑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道 德媒稱,對於德國女強人默克爾來說,2018年7月2日是她政治生涯中又一個險關,略有閃失,很可能就遭遇她政治生涯中的滑鐵盧。默克爾贏了,人們長吁一口氣,但前景卻不容樂觀。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3日報道,默克爾在這一天將近結束的時候,跟政黨聯盟裡的姊妹黨基社盟領袖、內政部長澤霍費爾緊急約談。此前雙方已經就難民政策分歧攤牌,立場強硬,互不相讓。這次闖關,被認為是默克爾從政幾十年來遭遇的最兇險挑戰之一,“默澤約談”結果將決定德國政局今後一段時間的走向。

BBC:“鐵娘子”默克爾再過險關 面臨內外挑戰毋庸置疑

報道稱,近年來歐洲難民危機引發的各種國內、國際和歐盟內部的政治風雲、黨派紛爭、激流暗湧,都是當地時間7月2日下午17點默克爾-澤霍費爾談話的大背景。最後的談判結果是,默克爾同意收緊德國和奧地利邊境控制,禁止已經在其他歐盟國家申請難民資格的人入境,邊境地區將設難民中轉中心收容非法移民。

報道稱,默克爾贏了,德國政治有望重回熟悉的軌道,聯盟黨內“倆姊妹”又和好了,聯合政府這次保住了,哪怕只能持續到下次大選。不過,從奧地利方面的反應來看,前景不容樂觀。維也納7月3日表示,鑑於事態如此發展,奧地利將採取自保措施,並要求德國儘快解釋最新決定。

分析人士認為,澤霍費爾跟默克爾攤牌, 實際上是並肩齊行了幾十年的姊妹政黨基民盟和基社盟之間一場權鬥,發生在極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闖入德國政治格局,挑戰聯合執政的三黨:中間偏右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以及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在難民政策上基本上支持默克爾,但對基民盟和基社盟的分歧逐漸失去耐心,社民黨領袖呼籲“一個既人道又現實的難民政策”。

報道稱,難民危機助力德國選擇黨在2017年大選中一舉成為議會第三大政黨,被視為德國政壇開始發生不可逆改變的標誌。默克爾和她的內政部長為了難民問題激烈爭執,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從澤霍費爾發出最後通牒,用辭職施壓,到7月2日兩人緊急約談,期間又發生了不少事,包括默克爾到布魯塞爾參加歐盟峰會,連夜談判,百折不撓,最後帶回一份歐盟難民戰略大綱和跟10個歐盟國家簽訂的難民協議。

報道稱,這是默克爾政治生涯中遭遇的最艱鉅挑戰之一,但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報道稱,德國前總理科爾稱默克爾“我的姑娘”,在政治上諸般提攜輔佐;當選總理後德國民眾稱她“默克爾媽媽”,愛她怨她;美國《時代》雜誌稱她是“歐洲事實上的領袖”,世人眼裡無二的女強人。

2018年1月,德國媒體的一項民調顯示,近七成德國人認為默克爾的“好日子”到頭了。默克爾任總理12年,社民黨有八年都是她的執政夥伴。2017年9月大選,極右翼德國選擇黨異軍突起,借力難民危機的洶湧政治波濤贏得94個議席首次殺入聯邦議院,而社民黨痛失40個席位。最後的談判結果是默克爾的聯盟黨與社民黨同意組建聯合政府,聯邦議院選舉默克爾出任總理。這是她第四個總理任期。

報道稱,不管“好日子”是否到頭,“好運”是否耗盡,默克爾在第四個任期面臨內外幾大挑戰,毋庸置疑。

報道稱,默克爾和基社盟領袖澤霍費爾的分歧焦點是德國要不要對已經在歐盟其他國家登記註冊的難民敞開國門。默克爾堅持把難民問題放在歐盟事務文件夾裡處理,跟歐盟的演進不無關係。

聯盟黨和社民黨同意把歐洲事務放在施政綱領中的優先地位,明確規定跟法國聯手推動歐元區的穩定、發展和改革,準備歐盟預算增擴和歐洲投資等大策劃。人事安排上,聯合政府的外交和財政部長這兩個要職都由親歐盟的社民黨人擔任。但是因為默克爾的難民政策給極右翼反歐盟力量提供了政治彈藥,加上民粹主義在德國選民中受歡迎程度日增,默克爾的歐盟政策的推行看來也不會很順利。

德國選民的主要疑問是,為什麼政府要拿德國納稅人的錢去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比如新加入歐盟的相對經濟較落後的那些?

報道稱,相對於國內的這些“負能量”,默克爾的歐盟願景落到具體實施的地面上,還會遭遇跟法國馬克龍對歐元區的宏偉設想、南歐北歐東歐對深化歐洲一體化的解讀和熱情各不相同,缺乏共振,也是麻煩。而且,就好像嫌默克爾麻煩不夠多,美國特朗普總統也來摻乎,拍出貿易戰這麼張牌,對進口鋼材鋁材加徵關稅,還指名道姓對德國汽車廠商徵稅,引起德國各界憤怒。

報道表示,默克爾總理又多了一個險惡的對手:美德貿易爭端。2017年在華盛頓的首次“默特會”無果,美德關係走向諸多不確定因素。如此內外交困的險惡處境下,“鐵娘子”默克爾依舊不敗。但現在未敗,將來如何,誰也無法斷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